14日晚間,國內晶圓大廠中芯國際發布了Q4的財報。財報顯示,公司第四季度銷售收入7.876億美元,同比持平;毛利為1.341億美元,毛利率為17%。整個2018年全年,中芯國際收入33.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年增8.3%,其中中國區占比達到歷史新高59.1%,比上年增長11.8個百分點;毛利率22.2%,下滑1.7個百分點,凈利潤1.34億美元,減少25.6%。
對于2019年第一季度,中芯國際也給出了指引。中芯國際表示2019全年核心業務收入成長目標與晶圓代工行業成長率相當,預計第一季度收入為全年相對低點,環比下降16%至18%,毛利率介于20%至22%。
中芯國際聯席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博士和梁孟松博士評論說:“在客戶的支援與所有同仁的努力下,2018年收入同比成長8.3%,連續四年持續成長,業績創下新高。2018年第四季收入同比持平,中國區收入同比成長12%。展望2019年,全年核心業務收入成長目標與晶圓代工行業成長率相當;基于目前的可見度,一季度收入預計為全年相對低點,環比下降16%~18%。”
趙海軍博士指出:“面對2019年大環境許多的不確定,我們努力尋求成長機遇;穩中帶進,積極開發客戶,拓展成熟和特色工藝的產品組合和應用范圍,發掘市場價值機會,為成長儲備力量。”
與此同時,中芯國際還宣布了在14nm上的進展,并同時宣布了他們在12nm工藝上的新突破
梁孟松博士指出:“我們努力建立先進工藝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特別專注在FinFET技術的基礎打造,平臺的開展,以及客戶關系的搭建。目前中芯國際第一代FinFET14nm技術進入客戶驗證階段,產品可靠度與良率已進一步提升。同時,12nm的工藝開發也取得突破。透過研發積極創新,優化產線,強化設計,爭取潛在市場,我們對于未來的機會深具信心。”
根據大陸和***相關媒體的報道,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的良率已達到95%,足以開始大規模生產。因此,中芯國際正準備在2019年上半年批量生產14納米智能手機SoC。雖然中芯國際官方沒有透露其首批14納米客戶的名稱,但該公司的主要客戶是海思半導體(HiSilicon)、高通(Qualcomm)和FPC(瑞典公司,生產指紋傳感器),因此潛在客戶的名單相對較短。
分析師表示,與擁有多家領先晶圓廠的行業領導者相比,中芯國際的14納米產能相對較小。中芯國際目前擁有兩家晶圓廠,可以使用28納米及以上制造工藝加工300mm晶圓。同樣的晶圓廠也將用于14納米制造項目,但考慮到工廠的產能和中芯國際極高的晶圓廠利用率(2018年第二季度為94.1%),預計這些工廠不會制造14納米的SoC。基于這些原因,除了目前的晶圓廠準備14納米制程之外,該公司正在建設一座價值100億美元的大型晶圓廠,未來將用于其領先的制造技術。
與此同時,之前的消息顯示,該公司已經開始研發14納米以下的先進工藝,目前正在開發7納米EUV制造工藝。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31瀏覽量
65934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5078瀏覽量
128998 -
12nm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瀏覽量
8129
原文標題:梁孟松:中芯國際12nm工藝獲得新突破
文章出處:【微信號:eda365wx,微信公眾號:EDA365電子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三星在4nm邏輯芯片上實現40%以上的測試良率
午芯芯科技國產電容式MEMS壓力傳感器芯片突破卡脖子技術
三星重啟1b nm DRAM設計,應對良率與性能挑戰
創飛芯90nm BCD工藝OTP IP模塊規模量產
中芯國際三季度財報亮眼,營收毛利雙增長
銳成芯微推出基于8nm工藝的PVT Sensor IP
突破傳輸容量瓶頸:多芯光纖與空芯光纖
臺積電3nm工藝穩坐釣魚臺,三星因良率問題遇冷
傳三星電子12nm級DRAM內存良率不足五成
聯電攜手英特爾開發12nm制程平臺,預計2026年完成,2027年量產
存內計算——助力實現28nm等效7nm功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