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產品和功能定位略顯不痛不癢外,與智能手表一直需要連接智能手機才能發揮更大作用,并長期被視為智能手表的“配件”也有很大的原因。而這一問題很可能會隨著eSIM卡逐漸普及有所改善。
隨著國內三大運營商相繼落地eSIM業務,智能終端陸續加入該功能,包括蘋果、華為、三星等智能手表第一梯隊廠商,出門問問、努比亞、華米等第二梯隊廠商已經先后跟進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并推出落地產品,國內智能可穿戴設備將迎來eSIM的迭代升級。
什么是eSIM?
eSIM,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eSIM卡是指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芯片上,而不再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
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針對eSIM公布的「一號雙終端」業務工作模式為:在既有主手機號賬戶和套餐下,添加一個eSIM附屬智能設備(目前主要為智能手表)以共用該手機號,主號在來電時,兩個終端同時會顯示來電,且任意終端都可撥出電話,唯一限制是主附終端之間不能互相呼叫。智能設備會和手機共享該手機號碼的套餐和流量包等資源。
戰局一:三大運營商公布eSIM業務
2018年3月7日,中國聯通正式宣布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6座城市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辦理,蘋果Apple Watch Series 3 (GPS + 蜂窩網絡)成為首款支持該業務的智能終端產品。
4月18日,中國聯通官宣,華為Watch 2 Pro系列將接入該業務。據悉,聯通不僅為華為提供eSIM業務,還提供eSIM獨立號碼業務。
2019年3月29日,在聯通eSIM業務全國開通發布會上,中國聯通宣布其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務全國開通服務,中國聯通副總經理買彥州指出,自中國聯通啟動eSIM業務以來,相關用戶已達20萬。據雷鋒網了解,中國聯通整個eSIM生態當時已經涵蓋蘋果、華為、三星、小天才、努比亞、出門問問、微軟、聯想、京東(京選)、阿巴町在內的10家廠商。
繼聯通之后,中國移動官宣啟動eSIM業務。
2018年6月1日,中國移動官微公布,「一號雙終端」(eSIM)業務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7座城市正式啟動。據悉,包括HUAWEI WATCH 2 Pro、HUAWEI Watch 2保時捷設計版、HUAWEI Watch 2 2018版三款eSIM產品成為率先支持中國移動「一號雙終端」業務的智能手表。
2019年1月23日,中國移動公布,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開始試運行,此次移動再次支持iPhone(iPhone6及以上)和Apple Watch(Apple Watch Series 3/4)機型,與此同時,中國移動表示,在2019年1月23日到2019年12月的試運行期間,將不對此業務進行收費。
三大運營商中,中國電信是最晚公布其eSIM落地計劃的,不過也是趕上了2018年的末班車。
2018年11月9日,中國電信官宣發售內置蜂窩網絡功能的Apple Watch Series 3/4支持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開放城市包括上海、廣州、成都和南京。
12月5日,中國電信官方再次將試點城市擴充至7個,包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成都、杭州。支持設備也再增加4款,包括HUAWEI WATCH 2 Pro、HUAWEI Watch 2保時捷設計版、HUAWEI Watch 2 2018 版,以及Samsung Galaxy Watch智能手表。
至此,三大運營商完成試點布局。
綜合來看,國內三大運營商在eSIM業務上起步較晚,即使在這方面起步較早的聯通,也是在2017年9月的Apple Watch Series 3發布后才開始試行eSIM業務。
據悉,當時還出了一個小插曲。據廣州日報報道,Apple Watch Series 3發布時,中國聯通在上海、廣東、河南、湖南和天津5個地區提供蜂窩網絡服務,但該業務不久便被叫停;此后,有媒體爆料稱,叫停原因是Apple Watch Series3使用獨立蜂窩數據需要“一號多終端”業務,而當時聯通只接到了工信部的“試用”許可,并未通過正式審批。
此外,目前,只有聯通針對全國開通了eSIM業務,然而,聯通針對全國開通的eSIM業務需要的是獨立號碼,這與此前智能終端廠商為智能手表加入獨立卡槽和獨立手機卡類似,與「一號雙終端」業務略有差異。雷鋒網認為,雖然在機械結構上省去了卡槽和手機卡,但仍需要獨立的虛擬號碼和套餐,根據當下用戶習慣來看,在推廣初期,效果相較「一號雙終端」要略差。
戰局二:終端產品化落地情況
雖然國內三大運營商已完成相應布局,但是真正eSIM卡其實與當下運營商的利益仍有一定沖突,該功能也是設備廠商最為渴望和最先推動的。
2011年11月3日,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布了蘋果公司申請的一項虛擬SIM卡(即eSIM卡)專利,蘋果稱該專利可以讓用戶無需使用SIM卡就可以直接訪問運營商提供的無線網絡服務。該虛擬SIM卡主要包括通用注冊識別模塊(USIM)、NFC模塊和防干擾安全模塊(SE)組成,在電路上電后,由調制解調器控制虛擬SIM卡發送正確指令以實現相應的終端功能。蘋果官方當時給出的硬件結構如下圖所示。
2014年9月,蘋果在發布iPad Air 2時首次將這項專利,即Apple SIM(早期的eSIM卡)的概念帶到實際產品中。
蘋果在eSIM卡上算得上是鼻祖了,在其智能手表出生之前,已在其iPad上試行這一技能,據其注冊專利時的應用產品描述中表示,主要用于包括手機、臺式電腦(包括iPad)、筆記本電腦以及其他可能的計算設備。
真正要說對eSIM卡擁有高需求的其實是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其中尤以當下最火的智能手表應用為主。
蘋果智能手表更迭到第三代時,開始內置eSIM卡。2017年9月13日,在iPhone10周年發布會上,蘋果公司發布了Apple Watch Series 3,新款智能手表內置eSIM卡,引入網絡支持,屏幕框架同時也是天線的一部分,用戶可以直接脫離手機接打電話。
盡管蘋果的智能手表內置了eSIM卡,正如前文所述,由于國內運營商當時并不支持,蘋果智能手表在進入國內時也如谷歌安卓操作系統一樣,喪失了一些關鍵功能,國內用戶當時并未能真正體驗到eSIM卡帶來的便利。當然,對于eSIM卡抵觸的不止國內運營商,當時美國及歐洲運營商巨頭也曾因這一功能與蘋果有過不愉快,但隨著這一趨勢逐漸明顯,也有越來越多的運營商選擇接受這一功能。
到2018年,國內三大運營商開始進行eSIM卡試運營時,蘋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3也得以成為國內運營商eSIM業務早期落地產品,當時隨之激活的功能還包括藍牙連接AirPods(沒有手機情況下)室外聽歌。
再之后,2018年9月發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4,也再次延續了eSIM卡這一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在2018年9月秋季發布會上發布的iPhone XS、iPhone XS Max和IPhone XR終于迎來了雙卡時代,其中,國外版本手機以eSIM卡作為雙卡的第二張卡來使用,國內只有iPhone XS在香港、澳門支持eSIM卡,其他地區通過兩張nano-SIM卡來使用雙卡功能。而未能在國內普遍推廣eSIM卡主要原因仍是來自運營商的阻礙。
如果說蘋果為eSIM準備多年,經歷漫長的等待后終于得以在國內應用,華為在eSIM上相對而言并沒有經歷太多煎熬。
2017年10月20日,在華為Mate 10國行發布會上,華為順帶發布了支持eSIM功能的HUAWEI WATCH 2 Pro/保時捷設計版,這兩款智能手表支持APP在線開卡,4G連接。在此之前,華為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2)則是通過配備類似智能手機的nanoSIM卡插槽,以支持用戶脫離手機情況下使用蜂窩網絡連接功能。而隨后在2018年4月12日發布的HUAWEI WATCH 2 2018版也同樣支持eSIM功能。這也為之后三大運營商松口,正式布局eSIM業務時擁有又一個強力選項。
蘋果對eSIM卡很執著,做了長期的推動。其實,忙著推動eSIM卡的的其實不只蘋果一家,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及安卓陣營各位玩家也并沒有閑著。
GSMA在MWC 2015上宣布,其正與移動運營商、移動設備制造商和SIM卡供應商合作,為消費者設備提供網絡連接的遠程OTA配置和管理創建一個全球統一規范。GSMA正在分階段進行eSIM標準化工作,預計今年(2015年)晚些時候將進入第三階段。
2016年2月18日,GSMA公布完成eSIM卡配置規范,這一版本標準主要針對智能手表、健身追蹤器和平板電腦制定。GSMA表示,“適用于智能手機及其他移動設備的eSIM規范,將于今年6月發布。”
當時GSMA給出的支持新規范的名單包括:
硬件設備商:蘋果、華為、LG、微軟、三星;
移動運營商:AT&T、CK Hutchison、Deutsche Telekom、Etisalat、EE、KDDI、NTT DOCOMO、Orange、Rogers、SFR、Sprint、Telefónica、Telenor、TeliaSonera、Telstra、TIM、Transatel、Verizon、Vodafone ;
SIM芯片廠商:Gemalto、Giesecke&Devrient、Morpho(賽峰)、Oasis Smart SIM、Oberthur Technologies、Qualcomm、STMicroelectronics、Valid。
同樣支持GSMA的eSIM標準的三星,隨后發布了自家支持eSIM卡的智能手表是三星Gear S2 Classic 3G。
2016年2月18日,三星官宣將推出Gear S2 Classic 3G,支持eSIM卡,合作移動運營商包括AT&T、T-Mobile和Verizon。
此外,包括谷歌2017年10月發布的Pixel 2/Pixel 2 XL,出門問問2018年11月發布的TicWatch Pro 4G,努比亞2019年2月發布的阿爾法α,以及華米科技6月3日官宣的其搭載高通驍龍移動平臺處理器新款智能手表也將支持全網通eSIM獨立通話功能。
新款主流智能手表都已陸續支持eSIM卡,可見,eSIM卡在智能手表上產品化的趨勢已然明顯。
eSIM能為可穿戴設備帶來什么?
eSIM卡之所以能夠被互聯網廠商熱捧,很大一方面原因在于其為嵌入式、體積小,這對當下追求輕薄的智能手機以及更為小型化的可穿戴設備而言,是一大福音。
eSIM卡之所以現在能夠被提上日程,主要還是在于可穿戴設備的高速發展,尤其可穿戴設備需要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甚至需要通過手機App進行更新、下載軟件,以及獲取更多功能。這樣一來,智能手表也被定位為智能手機的“配件”。
以基本通話功能為例,目前智能手表要實現打電話功能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完成配對和手機對智能手表及其App通話功能授權后,可以實現接打電話;
第二種方法,諸如HUAWEI Watch 2此類自帶卡槽的智能手表,可以通過配備獨立nanoSIM卡實現獨立工作,但這是在諸如手表體積、需要額外配備手機卡和手機號碼、額外多出機械結構等問題上在一定程度上做出的讓步。
eSIM卡在國內的試點落地將使得諸如智能手表此類可穿戴設備得以脫離智能手機獨立存在,并不必額外再配備電話卡,對此類設備功能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將是一次全面升級。而這樣的升級,也將以2019年三大運營商完成試點布局,一二線智能手表品牌產品紛紛跟進正式進入開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正當eSIM卡逐漸被推廣開時,蘋果公司又先行一步,在近期發布的WatchOS 6版本中增加了獨立的App Store,這也近一步增強了其智能手表的獨立性。雷鋒網認為,隨著智能手機的綜合能力越來越強,消息提醒、短信、通話、音樂等對屏幕大小要求不高,對便利性要求更高的功能未來很可能下放到智能手表上,同時,智能手表也將逐漸擁有自己獨特的功能、獨特的App。
-
移動終端
+關注
關注
1文章
212瀏覽量
24888 -
智能手表
+關注
關注
36文章
3300瀏覽量
114843 -
eSIM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3瀏覽量
26686
原文標題:智能手表eSIM化,走向獨立人格的第一步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