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mos管損耗
1、晶體管緩沖電路
早期電源多采用此線路技術。采用此電路,功率損耗雖有所減小,但仍不是很理想。
①減少導通損耗在變壓器次級線圈后面加飽和電感,加反向恢復時間快的二極管,利用飽和電感阻礙電流變化的特性,限制電流上升的速率,使電流與電壓的波形盡可能小地重疊。
②減少截止損耗加R、C吸收網絡,推遲變壓器反激電壓發生時間,最好在電流為0時產生反激電壓,此時功率損耗為0。該電路利用電容上電壓不能突變的特性,推遲反激電壓發生時間。為了增加可靠性,也可在功率管上加R、C。但是此電路有明顯缺點:因為電阻的存在,導致吸收網絡有損耗。
2、諧振電路
該電路只改變開關瞬間電流波形,不改變導通時電流波形。只要選擇好合適的L、C,結合二極管結電容和變壓器漏感,就能保證電壓為0時,開關管導通或截止。因此,采用諧振技術可使開關損耗很小。所以,SWITCHTEC電源開關頻率可以做到術結構380kHz的高頻率。
3、軟開關技術
該電路是在全橋逆變電路中加入電容和二極管。二極管在開關管導通時起鉗位作用,并構成瀉放回路,瀉放電流。電容在反激電壓作用下,電容被充電,電壓不能突然增加,當電壓比較大的時侯,電流已經為0。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1.外圍電路1.1.柵極電阻R51的柵極電阻可以控制MOS管的GS結電容的充放電速度。對于MOS管而言,開通速度越快,開通損耗越小。但是速度
發表于 04-09 19:33
?552次閱讀
我一直想搞清楚MOS管的開關損耗計算,在只知道驅動MOS管芯片的輸出的驅動電壓,MOS管的規格書
發表于 03-31 10:34
MOS管的功耗計算與散熱設計是確保其穩定工作和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環節。以下是對MOS管功耗計算與散熱設計要點的詳細分析: 一、MOS
發表于 03-27 14:57
?289次閱讀
。(MOS管不能很快得進入開關狀態)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圖騰驅動!!選擇MOS時,Cgd越小開通損耗就越小。米勒效應不可能完全消失。MOSFET中的米勒平臺實際上就是MOSFET處于“放
發表于 03-25 13:37
MOS管損耗的8個組成部分在器件設計選擇過程中需要對MOSFET的工作過程損耗進行先期計算(所謂先期計算是指在沒能夠測試各工作波形的情況下,利用器件規格書提供的參數及工作電路的計算值和
發表于 02-11 10:39
?1731次閱讀
馬達驅動對于MOS管的開關速度要求是很重要的,畢竟快速開關的MOS管有助于減少開關損耗,提高系統效率。
發表于 11-09 09:24
?627次閱讀
MOS管的閾值電壓(Threshold Voltage)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參數,它決定了MOS管(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的導通與截止狀
發表于 10-29 18:01
?4274次閱讀
MOS管,即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是一種電壓驅動大電流型器件,在電路中尤其是動力系統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以下是MOS管的使用方法及
發表于 10-17 16:07
?2202次閱讀
MOS管的損耗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議題,它涉及到多個因素,包括MOS管本身的物理特性、電路設計、工作條件以及外部環境等。
發表于 08-07 15:24
?2674次閱讀
減少開關電源的導通損耗是提升電源效率、降低能耗的關鍵環節。導通損耗主要來源于電流通過開關管、導線、二極管等元件時產生的功率損失。以下將從多個
發表于 08-07 15:06
?1042次閱讀
影響電源的效率,還可能導致MOS管過熱、性能下降甚至損壞。以下將詳細分析開關電源MOS管的主要損耗類型,并探討如何減少這些
發表于 08-07 14:58
?2678次閱讀
。 1.2 渦流損耗 渦流損耗是指在導體中,由于交變磁場的作用而產生的巨大電流,這些電流在導體內部形成閉合回路,從而產生額外的能量損耗。渦流損耗與導體的厚度、導磁率和頻率有關。 二、
發表于 07-26 16:33
?3441次閱讀
內部電子設備的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MOS管因其開關速度快、損耗小、可靠性高等優點,在車載逆變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以下是對MOS管在車載逆變器
發表于 07-24 17:00
?838次閱讀
MOS管驅動電阻的大小對其工作性能有著顯著的影響,這些影響涉及開關速度、開關損耗、穩定性、可靠性以及整個電路的性能表現。以下是對MOS管驅動
發表于 07-23 11:47
?4431次閱讀
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在電子設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損耗
發表于 05-30 16:41
?1935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