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近日終于披露了它在過去的兩年一直在研究的東西。但是,盡管承諾會在人體上進行試驗,但這項技術在真正產生影響之前還需要取得長足的進步。在面向加州科學院的一場展示中,Neuralink展示了一種醫療設備,它能夠讀取來自連接到一只實驗鼠的1500個柔性電極的信息——比目前植入人體的系統快15倍。
該公司的目標是,最終將其技術植入癱瘓或其他疾病的患者體內,使得他們能夠用意念控制電腦。該公司雄心勃勃的計劃最早將于明年開始人體試驗。
那么,這背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Neuralink說,外科醫生得通過在顱骨上鉆洞來插入柔性電極。但在未來,他們希望用激光在頭骨上穿孔。Neuralink的總裁馬克斯·霍達克(Max Hodak)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示,“最大的瓶頸之一是,機械鉆子會在頭骨中產生耦合振動,這是令人不快的,而激光鉆子則不會帶來這種感覺。”電極線會比人的頭發細得多,大概在4到6μm(微米,相當于1米的百萬分之一)。
如果功能完善,Neuralink的電極線相比舊技術可能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它們不太可能損傷大腦。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計算機神經科學專家康拉德·科丁(Konrad Kording)說:“我們目前發現,如果我們把(硬的)電極植入大腦,幾個月后,類似疤痕組織的東西就會在周圍形成。”他補充說,隨著大腦的運動,電極的質量會迅速下降。
任何植入大腦的電極線都需要持久和穩定。“如果我們把技術應用到人身上,那么它就必須永遠留在那里。我們不能在任意的時間間隔內把東西從大腦中取出或重新植入。”科丁補充道,“它難免會造成損害”。
科丁說,Neuralink在開發的類似玻璃紙的柔性導電線是學術界非常感興趣的一個概念。國際財團BrainGate最近測試的一項新技術,可讓人們僅使用意念就能控制機器手臂,從而飲用罐子里的水和打字。但它依賴于一系列帶有多達128個電極通道的硬針,長期來看這可能會有問題,因為大腦會運動,但針不會。
科丁指出,Neuralink的聚合物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神經外科醫生仍然需要一個針狀的工具來插入軟線,即“縫紉機”。馬斯克的創業公司已經獲得了1.2億英鎊的融資,雇傭了一個90人的團隊。該公司近日宣講時發布的一份技術白皮書稱,它已經開發出“一種神經外科機器人,能夠(自動地)每分鐘插入6根線(192個電極)”。該機器人看起來有些像顯微鏡和縫紉機的混合體,它會使用一根堅硬的針插入電極線,這樣做可以避開血管,從而降低大腦炎癥反應的風險。
然而,紐約范斯坦醫學研究所生物電子醫學中心主任查德·鮑頓(Chad Bouton)表示,軟線穿透皮膚層仍會有感染的風險。
他的團隊目前使用立體腦電圖(EEG)來診斷癱瘓患者。Neuralink也許已經找到了一種制造和連接電極的方法,但鮑頓表示,一個主要的挑戰將會是把信息從大腦中提取出來。Neuralink的微型芯片N1傳感器會被植入頭骨。
目前,它通過USB-C有線連接傳輸數據,盡管Neuralink團隊正在研究無線的解決方案。布頓說,“無線遙測技術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要在為植入大腦的設備供能的同時,確保不會產生過多熱量,仍然是一項不小的挑戰。”他還指出,實現Neuralink所追求的帶寬仍然存在疑問。植入的電極越多,帶寬越寬,傳輸的數據就越多,這就需要更多的能量。
總的來說,使用柔性的軟線似乎是腦機接口領域的下一步。然而,艾塞克斯大學人工智能產業研究員安娜·瑪特蘭-費爾南德斯(Ana Matran-Fernandez)表示,馬斯克計劃在2020年在人類身上試驗第一批植入物,這似乎過于樂觀。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審批過程可能比較緩慢,通常需要多次嘗試才能獲得批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招募人體實驗對象或許更是難上加難。
目前,瑪特蘭-費爾南德斯的團隊正在進行一個涉及經橈骨截肢者的項目,他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找到一名志愿者來嘗試一種比Neuralink技術的侵入性小得多的技術。“如果你已經有了某種有效的東西——很多截肢者就是這樣——你可能不會愿意再去嘗試新的東西。”她認為,擁有健康大腦的人不大可能會冒險進行侵入性手術。
鮑頓補充說,只要是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進行新技術的試驗,患者可能會愿意嘗試這些新技術。他說:“關鍵是要確保這項技術會是有效的,且將會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鮑頓還說,腦機接口的醫學應用,比如恢復手部運動,應該放在優先位置。
現在,全世界約有5000萬人生活在某種程度的癱瘓之中,每年至少有25萬人遭受脊髓損傷。鮑頓補充稱:“我很高興看到企業投資于腦機接口領域,因為它有望被用于重要的(醫療)應用。”他認為,制定有具體目標的計劃可能會加速該行業的發展。“問題在于,你在朝著什么方向前進。如果你沒有一個明確的終點,你想投入多少錢就投入多少錢,你最終會進入到多個不同的范疇。”他說。專注于特定的醫療應用會使得公司能夠逆向運作,確定引入這類新技術所伴隨的未知挑戰和風險。
目前還不清楚Neuralink的“縫紉機”現階段會有什么真正的用途。舉例來說,帕金森病通常是對大腦中心的一小部分(丘腦下核和丘腦)進行治療——使用的是有4到6個深淺不一的硬電極的刺激器。
“現在,談到自己的設備時,他們說的非常模糊。他們談到96根電極線,但你能把它們推到那個區域嗎?”考文垂大學控制學教授凱文·沃里克(Kevin Warwick)問道。他說,目前用于治療帕金森病的刺激器是有效的,它也不需要成千上萬的連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擁有的技術近年來本來可以更進一步,比如BrainGate。如果他們現在有連接數超過超過1000個的電極線,那他們就有了更多的靈活性,但他們需要做實驗。”這就提出了一些問題:那些實驗將會帶來什么呢?Neuralink會如何將這項技術用于治療以外的領域呢?
Neuralink似乎有合適的人才團隊以及必要的資源和技術,但沃里克問道,“他們首先要嘗試和試驗的是什么呢?”
盡管馬斯克關于讀心計算機的設想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要獲得FDA的支持,并在未來幾年開始在人體上進行試驗,就必須把重點放在這項技術的醫療用途上。馬斯克的團隊表示,他們將與斯坦福大學的杰米·亨德森(Jaimie Henderson)等神經外科醫生展開合作,進一步打造臨床設備。亨德森是癲癇治療專家,也是Neuralink的顧問。
該公司目前的重點或許是將一種針對癱瘓、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治療設備推向市場,但馬斯克似乎有著更加宏大的計劃。去年,他在Joe Rogan Experience播客上表示,這項終極技術將會讓人類能夠“有效地和人工智能融合在一起”。
沃里克認為這個想法并非天方夜譚。“在這一點上,我百分之百認同他,升級人類的潛力是巨大的。”他說道,“但我想要他親自去試一試。他泛泛而談,但他自己并沒有做過任何的實驗。”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463瀏覽量
245123 -
腦機接口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91瀏覽量
21854 -
neuralink
+關注
關注
0文章
35瀏覽量
82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計劃融資5億美元
據外媒報道,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正計劃融資約5億美元,目前來看Neuralink得投前估值為85億美元(換算下來約合 620.13 億元人民幣)。Neuralink
馬斯克Neuralink啟動腦機接口控制機械臂試驗
全新的控制方式,使他們能夠借助機械臂重新獲得行動能力。 這一試驗的啟動,標志著Neuralink在實現將大腦信號直接轉化為身體行動這一宏偉目標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據了解,“Convoy”試驗將利用Neuralink的腦機接口設備
Neuralink獲準在加拿大進行臨床試驗
近日,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了一個重要進展:已正式獲得加拿大衛生部的批準,將在該國啟動首次臨床試驗。目前,Neuralink已開始面向公眾招募受試者,為這一創新性的醫療研究
Neuralink獲加拿大批準啟動臨床試驗
近日,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了一項重大進展。該公司已獲得加拿大衛生部的正式批準,將在加拿大啟動其首次臨床試驗,并已開始招募受試者。 此次在加拿大進行的臨床試驗名為
韓國兩大公司合并,挑戰NVIDIA在AI芯片領域的領導地位
8月19日傳來消息,韓國兩大科技巨頭SK電信旗下的Sapeon Korea與KT支持的Rebellions公司正式宣布了合并計劃,預計這一戰略整合將于2024年底圓滿完成。此次強強聯合后,新實體的企業估值有望突破1萬億韓元大關,明確釋放出挑戰全球AI芯片行業領頭羊NVID
英特爾暫停法國與意大利芯片投資,歐洲微芯片雄心受挫
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近日宣布暫停對法國和意大利的芯片廠投資計劃,這一決定無疑給歐洲旨在增強本地芯片生產能力的雄心帶來了重大挫折。
馬斯克談腦機接口:計劃將創新設備植入人類志愿者體內
北京時間7月11日,腦機接口領域的先驅企業Neuralink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周三的視頻更新中透露,該公司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計劃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將他們的創新設備植入第二位人類志愿者體內,并展望至今年底,實現“較高個位數”的
馬斯克展:Neuralink腦機芯片或將顛覆手機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埃隆·馬斯克再次以其前瞻性的思維引發了公眾的廣泛關注。6月17日,一個名為“Not Elon Musk”的高仿號在社交媒體上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你會在你的大腦上安裝一個
腦機接口路線之爭愈演愈烈,馬斯克的Neuralink迎勁敵
在一名患者體內暫時放置了4096個電極,在探測人類思維方面使用的電極數量創下了世界紀錄,是Neuralink植入物中用于讀取信號的電極數量的四倍。 ? 電極數量是腦機接口領域的一個關鍵指標,能夠大幅提升大腦傳輸數據的“帶寬”,實

馬斯克旗下xAI計劃大舉投資AI芯片
特斯拉CEO馬斯克最近宣布,其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xAI計劃斥資至少90億美元購買30萬塊英偉達B200 AI芯片。這一舉措再次凸顯了馬斯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雄心壯志。
英偉達加速AI芯片迭代,推出Rubin架構計劃
在近日舉辦的COMPUTEX 2024展會上,英偉達CEO黃仁勛再次展現了公司在人工智能(AI)芯片領域的雄心壯志。他公布了下一代AI芯片架構“Rubin”,這是繼今年3月發布的“Bl
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電流問題顯現
路透社報道,三位消息人士指出,自去年獲得美國批準前的動物實驗中,Neuralink便發現電線可能收縮,導致敏感電極無法正常工作。然而,Neuralink認為風險較小,無需重新設計。
Neuralink手術遇技術難題,電線脫落影響信號解讀
據悉,Neuralink在2023年獲準開展人體試驗前的動物試驗已證實,此類芯片存在脫落隱患,可能中斷對大腦信號的解讀。然而,Neuralink對此風險持低估態度,未進行必要的設計調整
Neuralink首位患者植入設備遭遇機械故障
據悉,阿博夫體內的電極線在術后幾周開始從腦組織中回縮,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行。對此,Neuralink解釋說,他們已采取一系列軟件修復措施來應對這一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