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電機需要直流電源的供給,這要求一個能將交流電轉變為直流電的電源裝置。另外,直流電機的起/停、保護、調速等控制電路,也常常與直流電源集成于一體,稱為直流調速裝置或直流調速器。
早期對直流電機的調速控制,用直流發電機作直流電機的直流電源,用接觸器配合變阻箱實現直流電機的啟/停控制和調速,系統繁雜、造價高。后期由于晶閘管等電力電子器件的成熟應用,出現了靜止式直流調速裝置,系統配置變得精簡,而控制性能大幅度提升。國內外,有一些專業廠家,專門生產了專用于直流電機調速的系列產品,進口產品如英國歐陸傳動系統有限公司生產的《590+直流數字式調速器》、ABB(瑞典阿西亞公司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合并而成)集團公司生產的《DCS400晶閘管變流器直流傳動系統》等,國內生產廠家更是林林總總,不下百家。其產品范圍囊括了大、中、小功率,他勵、自勵直流電機的調速控制。
1、小功率直流電機調速器的主電路形式:
圖1 小功率電機調速器的主電路形式
小功率直流電機,串、并勵結構都有,上圖(a)、(b)為串勵直流電機所用的調壓電路,電樞和勵磁采用同一電源供電。(a)電路,當電源L端為電壓極性為正時,形成SCR1→電機繞組回路→D2,回到電源N端;L端為電壓極性為負時,形成SCR2→電機繞組回路→D1→電源N端的電流通路。從分析得出,SCR1與D2相串聯,故控制SCR1的導通角,即可實現可控整流。這種由二極管和晶閘管構成的整流橋電路,又稱半控橋調壓電路。假定兩只晶閘管處于最大導通角,電路形同一個橋式整流器,輸入AC220V,輸出整流電壓為220V×0.9=198V,故調壓范圍約為0~198V;(b)電路,兩只可控硅位于整流橋的上橋臂,仍呈現SCR1、D2和SCR2、D1的串聯整流模式,故控制兩只晶閘管的移相角,來實現0~198V的調壓,實施對串勵直流電機的調速控制。部分電路中還加有續流二極管D3,以使負載(繞組)中的電流連續,運行平穩及保持較高的力矩輸出。可控整流電壓電壓的從0起調,因最小導通角受限,換言之,即最大移相角的受限,是從0V突跳至一定電壓值(如20V),故實際可調范圍為20~198V,但調至20V后,能“跳”至0V,也能使晶閘管關斷。
橋式整流電路的4個元件,每只元件承受最大正向電壓為220V×1.41=310V,承受反向電壓峰值為220V×1.57=345V,每只元件的流通電流,為整流(負載)電流的0.5倍。晶閘管最大導通角180°。
元件選用規則:耐壓值選700V以上,電流值為正向電流值×3。
早期調速器產品的主電路,多采用分立元件構成,后期的小功率調速器的主電路,多采用晶閘管模塊,圖1主電路的(a)、(b)電路,為單只晶閘管模塊所取代,而且模塊也內含續流二極管。
(c)電路,適用于他勵直流電機,電樞供電是由晶閘管橋式可控整流電路構成,勵磁電源多為由四只二極管(或整流模塊)構成的橋式整流電路,勵磁電壓為固定整流電壓,為基速以下的降速調節運行。稱為基速以下滿勵運行;極少數電機,勵磁電源也為晶閘管調壓(與電樞電源結構一樣),可對勵磁電流進行調節,故可實現基速以上弱磁運行。
2、中、大功率他勵直流電機調速器的主電路形式:
圖2 大功率他勵直流電機調速器的主電路及勵磁電路的典型結構
中、大功率他勵直流電機,采用三相動力電源作為輸入電源,電樞供電電源由六只單向晶閘管(三只雙晶閘管模塊)構成,稱為“全控橋”可控整流電路,當固定輸出最大勵磁電流時,通過調節電樞繞組的供電電壓,來實現基速下的降速調節(恒轉矩運行);勵磁電源多為半控橋可控整流電路結構,當電樞施以最高電壓時,進行弱磁調節(恒功率運行),又可實現基速以上的升速調節。圖2為典型主電路結構,如歐陸590、ABB DCS400等系統列數字調速器,都是采用這種電路結構。易于與另一組反向的主電路進行并聯連接,實現所控制電機的四象限運行(見下圖5)。
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原理圖如圖2(a)所示。它由三相半波共陰極接法(SCR1、SCR3、SCR5)和三相半波共陽極接法(SCR2、SCR4、SCR6)的晶閘管串聯組合。其工作特點是任何時刻都有不同組別的兩只晶閘管同時導通,構成電流通路(如SCR1、SCR6同時被觸發開通,形成電源A相正半波電流通路),因此為保證電路啟動或電流斷續后能正常導通,必須對不同組別應到導通的一對晶閘管同時加觸發脈沖,所以對觸發脈沖的寬度有要求(≥60°),圖中6個晶閘管的組合導通順序是SCR1-SCR6-SCR3-SCR2-SCR5-SCR4,輸出脈動直流電壓頻率是電源頻率的6倍,故該電路又可稱為6脈動整流電路,直流脈沖動頻率為300Hz。
圖(a)電路輸入為三相380V AC電源,晶閘管處于最大導通角時,等同于三相橋式整流電路,輸出電壓值為380V×1.35=513V,為適應直流電機的供電要求,實際輸出可調電壓范圍多為0~450V左右。每只晶閘管承受最大正向電壓值為380V×1.41=535V,承受反向峰值電壓為380V×1.05=399V,每只管子的流通電流為整流直流電流(Iz)的0.333倍。
元件選用與代換規則:耐壓值為380V×3≈1140V,實際選用1200V或1600V的元件或模塊;電流值為正向電流值×3,按負載(整流電流Iz值)選用即可。
圖中(b)電路,為半控橋式整流電路,可根據工作現場(負載)對轉速范圍的要求,切換引入AC220V或AC380V單相電源。
3、直流電機調速器非典型的主電路形式:
圖3 直流電機調速器的非典型主電路結構
圖3的電路結構雖然不夠典型,但在實際的調速器設備中,應用也較為常見。(a)電路是先將輸入AC220V整流成198V的脈動直流電壓,再由一只晶閘管SCR1受控整流成0~198V的可調直流電壓輸出。由于整流電壓為100Hz的脈動直流,也具有自然電壓過零點,因而可以直接從整流電壓端取出過零點(同步)信號,用于移相電路生成移相脈沖信號。圖(b)電路,則是先用雙向晶閘管對輸入電源進行交流調壓,再由橋式整流器整流輸出的。應該說,雙向晶閘管在直流調壓(速)電路中的出現是較為罕見的,直流調壓,顧名思義,是將交流電轉化單向直流電流的,按說雙向晶閘管是派不上用場的呀。圖(b)應用,也算是較為“另類”的直流調壓電路了。
上圖兩種單相整流調壓電路與圖1的(a)、(b)電路相比,雖然元件數量上有所增多(多了一只器件),但總的電路成本卻有所降低(晶閘管數量少,而二極管的價格遠比晶閘管低)。與此同時,同步采樣電路和觸發電路,也相應簡化,只需一路同步采樣電路和觸發電路即可以了。
圖(c)電路,將下三臂晶閘管器件,換成了三只二極管(當然也可以將上三臂換為二極管)器件,從而使整體造價大為下降,同步采樣和觸發電路當然也同步簡化。與圖2的(a)電路相比,省去了三路同步采樣和觸發電路。但缺點是半控橋輸出電壓脈動大,因采用二極管作為主電路整流元件,不能反向并聯連接使電機實現四象限運行,僅適用于單方向無級調速及一般電阻負載的可控整流設備中。
4、直流調速器的四象限運行主電路結構:
1)單相整流調壓四象限運行主電路。
圖4 單相整流調壓的四象限運行主電路
有的工作場所要求直流電機能實現四象限運行,即可以運行于“正向運轉、正向制動和反向運轉、反向制動”四個工作模式中。如果正、反轉運行不是很頻繁,主電路直流輸出端外接兩只接觸器,像控制交流電動機正、反轉一樣,利用切換電樞供電電壓的極性來實施正、反轉控制,應該也是可行的。但接觸器切換控制不適應頻繁切換、易燒熔觸點、使命壽命短、維修工作量大等缺點,因而實際應用電路是利用兩套整流調壓電路來切換輸出電壓極性,采用晶閘管的好處,是實現了無觸點切換,無切換火花,且易于實現“弱電”的智能化控制。
圖4左側電路,是利用兩組全控橋式晶閘管調壓電路,實施正反轉控制的,每組須用四只晶閘管器件,控制SCR1~SCR4,可以使直流電機正轉調速運行;關斷SCR1~SCR4,使SCR5~SCR8受控開通,則可控制直流電機反轉運行。觸發電路需要8路。
圖4右側電路,對輸入交流電源橋式整流后,用SCR0單只晶閘管進行調壓后,再由SCR1~SCR4四只晶閘管實現輸出電壓極性的“調向”,當SCR1和SCR4開通時,輸出電壓極性上正下負,直流電機正轉調速運行;當SCR2、SCR3開通時,輸出電壓極性變為上負下正,直流電機反轉調速運行。電路省去了一組晶閘管全控整流橋,但增加了SCR0的調壓電路。在這里,輸出電壓高低的調整是由SCR0實現的,SCR1~SCR4只工作于“開通”和“關斷”的兩個相對狀態下,相當四只開關器件,單純完成對輸出電壓極性切換的功能。調壓觸發需1路,晶閘管通斷控制發需4路。觸發、控制電路比左側電路簡化許多。
2)三相整流調壓的四象限運行主電路結構。
圖5 三相整流調壓的四象限運行主電路結構
上圖每只晶閘管模塊內含兩只單向晶閘管,可對輸入電源的正、負半波分別進行可控整流。當SCR7~SCR12關斷,而SCR1~SCR6被可控開通時,直流輸出端上正下負,電機正轉調速運行;當SCR7~SCR12處于可控開通狀態,而SCR1~SCR6處于關斷狀態時,直流輸出端上負下正,電機反轉調速運行。兩組電路都為三相全控橋接法,只是晶閘管極性相反而已。相應的觸發電路也是兩套——每套是相互獨立的6路觸發電路,如歐陸590、ABB DCS400等系統列數字調速器,除供應普通兩象限運行的調速器外,也根據用戶要求提供采用圖5電路結構的可供電機四象限運行的直流調速器,兩象限運行的調速器的線路板,其實往往也預留了另一組觸發電路和主電路的安裝位置。
5、直流電機調速器的整機構成:
直流電機調速器,無論簡單與復雜與否,低檔與高檔與否,國產和進口與否,其電路構成都如圖6所示,大致包含了電樞調壓主電路、勵磁調壓主電路和同步信號采樣電路、整機控制電路的電源電路,控制信號輸入/輸出電路、輸出電流和電壓檢測(保護)電路,移相觸發信號形成電路和觸發功放電路等幾個部分。
圖6 直流電機調速器的整機電路結構
晶閘管調壓主電路、控制電源、同步信號采樣電路、移相信號形成電路、觸發(功放)電路等可稱之調速器的基本電路,這是任何直流調速器都必備的幾個環節;輸出電壓檢測、輸出電流檢測電路,有時還包括輸入電壓(缺相)檢測、晶閘管模塊溫度檢測電路,可統稱為晶閘管的保護電路,此為輔助電路之一;各種輸入、輸出信號——控制信號處理電路,是提升了設備的可操作控制功能,完成對直流電機的起停、調速、反饋信號處理、調速器工作狀態的指示等,此為輔助電路之二。高、低檔機型的區別和差異,更多地從輔助電路的設計上可看得出來。
其中,主電路結構無論何種機型,都是相同的;同步信號采樣電路與觸發電路,都是大同小異的。移相、保護信號形成電路和控制信號形成電路,則具機型不同,而呈現較大的差異,如對控制信號、保護信號和移相信號的處理,有的機型由簡易模擬電路(晶體管分立元件)來完成,有的采用模擬、數字的硬件電路來完成,高檔機型則采用8位或16位單片機,對所有信號進行智能化處理,使輸出的觸發觸沖信號里“揉和了多重優化的控制信息”,其控制特性便與普通機不可同日而語了。
控制信號處理電路,有的只能完成開環調壓控制,有的也僅能完成簡易的閉環速度調節,處于比例(P)調節的層面上,有的機型則用復雜電路(或軟件手段)來完成PID控制功能,大大提升了系統的動態控制特性。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