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30日,數字南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在廣州召開。論壇分為主論壇以及網絡安全、價值創造、生態構建、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六個分論壇。來自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科研院所的專家眾論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機遇以及挑戰。
本報訊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制高點,企業積極應對數字化轉型是必然。10月29日,數字南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主論壇環節,來自公安部、廣東省政府、中科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航天科工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領導和專家分別從網絡安全、數字政府建設、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主題進行了演講,并表示愿意與南方電網公司一起推動數字南網建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論壇上,南方電網公司總信息師余建國介紹了數字南網建設推進情況。他介紹,到2020年底,南方電網公司統一的電網管理、客戶服務、調度運行、企業級運營管控業務平臺將全面投入運行。2021-2025年,南方電網公司將重點圍繞數字電網、數字運營和數字能源生態三個方向,縱深推進數字南網建設。
南方電網公司數字電網建設將實現電網全環節和生產全過程的數字化,打造“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智能電網,促進大灣區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體系構建。通過企業內外業務實現數字運營,提升對大灣區的優質服務水平。積極構建數字能源生態,與上下游企業共同開拓能源數據市場,以數字化推動大灣區能源生態系統利益相關方開放合作、互利共生、協作創新,助力大灣區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
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處長祝國邦在《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主旨演講中,強調了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出數字南網在建設中的信息設施正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一定要做好網絡安全工作。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總工周傳世在《推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打造一體化整體型政府和掌上政府》的主旨演講中,提到之前由于數據煙囪大量存在,導致群眾辦事難、多次跑。現在廣東依托“數字政府”大數據中心支撐能力和業務系統整合,率先實現了電子證照、電子簽名和電子印章三大核心技術在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中的全景化應用,群眾辦事跑動次數減少了70%。
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云網公司董事長於亮從工業互聯網建設角度,分享了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他認為,工業互聯網將帶來新一輪工業變革,企業應抓住機遇。於亮重點介紹了今年6月份,由航天云網牽頭,聯合包括南方電網公司在內的31家央企建設央企融通平臺最新情況。他表示,此平臺可以實現創新載體從單個企業向跨領域多主體協同創新網絡轉變,創新流程從線性鏈式向協同并行轉變,創新模式由單一技術創新向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轉變。於亮表示,航天云網愿意積極參與到數字南網建設中來,借由央企融通平臺匯聚央企資源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副總經理陳錫明在《“PK”體系助力數字南網建設》主旨演講中,指出踐行數字中國必須有自主創新的網信核心技術作為支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開發的“PK”體系(飛騰CPU+麒麟操作系統)將助力數字南網建設中保證其“本質安全”“過程安全”,推動南方電網公司管理、調度運行、客戶服務、企業級運營管控四大業務平臺迭代升級,保證數字化系統的先進性和安全性,激活能源大數據價值潛力。
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張銳則通過區塊鏈技術現狀、區塊鏈平臺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突破的核心技術三方面現場科普安全可控的區塊鏈平臺知識。張銳還介紹了中科院信工所目前已實現的落地應用,他期待未來產學研可以一起努力,助力數字南網建設,為大灣區發展作出貢獻。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數字化轉型官蘇立清則分享了華為公司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對內提升效率,對外提升客戶體驗。蘇立清舉例道:目前華為的全需求協同研發,作業時間縮短50%。基站設計和交付方面,以前1個人一天規劃4個站點,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后1個人1天可以規劃1200個站點。蘇立清建議南方電網公司的數字化轉型,要堅持企業級的轉型戰略,做好組織機制、文化氛圍兩個保障條件,落實好頂層設計、平臺賦能、生態落地、持續迭代這4個關鍵行動。并表示華為公司愿意共建數字南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1 價值創造
加快數字化轉型 為企業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劉杰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業務和經濟價值增長提出的必然要求,無論采用怎樣的戰略,為企業本身及社會創造更大價值是根本目的。10月30日,數字南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價值創造分論壇上,來自南方電網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華潤集團、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能源集團、中國電建集團的相關專家,由各自單位的案例出發,分享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如何為自身增值、服務智慧城市建設。
智能化為企業增值
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電力系統調度部總監兼資訊系統總監劉筱駒分享了該公司數字化建設中的價值創造。劉筱駒認為數字技術對電網帶來的價值集中表現在:堅強、自愈、兼容、經濟、集成、優化,最終實現電網企業的安全可靠、提升效率、優質服務。未來澳電公司將重點通過管理平臺建設,升級企業管理的數字化、信息化;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平臺,促進智能電網建設。
與澳電公司不同,華潤集團是一家涉足多個業務板塊的產業集團。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智能與信息化部助理總監連海毅提到,華潤集團的信息化轉型自2008年起經歷了基礎建設時期與創新應用時期。第一階段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現在則是通過自主創新與合作研發的方式實現“從有到優”。即要依托已有集中共享的管理信息化平臺,通過技術平臺互聯網化和數據標準化管理,推動向智能化企業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集團及各利潤中心的效率和質量。
“數字化的目的是讓企業更加智慧智能。華潤集團的信息部已經改稱為智能與信息化部,信息化創造多少價值我們還可以說,但智能化價值創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連海毅如此總結。
管理智慧城市需要企業數字轉型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IT總監、副總工程師王金鋒現場展示了中電建華東院為深圳前海打造的城市信息模型,里面包含了城市規劃、地理、地質三大基礎模型,前海管理局可以隨時通過模型看到其中項目運行建設情況,可以說用國際先進的技術打造出了一個數字透明的城市。他從數字設計、數字建設、數字控制方式等角度分析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城市。他認為智慧城市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而是成體系的,需要多方參與共同制定標準。
王金鋒將城市比作人體,真正的智慧城市應該包括基地模型,是城市的骨架,這里面包含水系、道路、規劃標記,城市的血肉是公共基礎設施,物聯感知是城市的神經,它通過各種傳感器精準地提供空氣質量、車輛定位、人流監控等等數據。其中電應該是最重要的神經之一,可以說物聯感知就在電網如何利用自己的這些數據,最后形成的時空數據成為城市大腦,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決策。
王金鋒現場還展示了雄安電網數字化工程管理平臺。他表示,雄安新區就是數字化城市的代表,地形圖、地質、基建規劃全部以數字的形式進入到雄安新區的智慧城市管理中,這里面,智慧電網必須走在前面。
劉筱駒也在演講中提到,澳電公司正積極配合澳門特區政府,建設充電樁、智慧街燈,促進智慧城市建設。
南網數字化轉型,構建能源產業互聯網新生態
“南方電網公司各單位在之前探索了大量互聯網應用,但缺乏統籌規劃,整體分散,服務入口雜亂,缺乏互聯網思維,各業務條線單打獨斗,沒有圍繞用戶需求提供增值服務,整體價值創造不足。于是,2019年7月南網互聯網公司‘應運而生’。”南方電網互聯網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明明在演講中介紹了南網互聯網公司成立的背景。
據介紹,南網互聯網公司將集中運營公司面向客戶的互聯網平臺及相關子平臺,扮演南方電網公司“虛擬客戶”角色,洞察挖掘客戶需求,推動公司內部業務流程優化和效能提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同時,南網互聯網公司還將開展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大灣區合作倡議企業戰略合作,打造成國內領先的能源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司,為所有參與者創造生態價值。
2 生態構建
共建共享 攜手壯大數字能源生態圈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孫維鋒
“我們希望能為南方電網推動構建的數字能源生態圈貢獻一份力量,不斷擴大生態圈價值,也希望通過這一生態圈為我們自身發展提供支撐。”在數字南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之生態構建分論壇上,與會人士均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共識、凝心聚力,積極推動各方向著互聯互通、互利共生的未來邁進,攜手壯大數字能源生態圈。
跨界融合增強生態構建能力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能源與通信、能源與金融、能源與交通不斷連接與融合,行業邊界趨于模糊,競爭與合作的范圍均在擴大。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副總經理肖謙在論壇上表示,當前,市場的競爭已經從產品競爭轉變為生態系統層面的競爭,考驗單個企業的將是其連接能力、整合能力和生態構建能力。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線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閻平說,電力企業尤其是電網企業可以發揮平臺作用,吸引能源產業鏈條上的各方共同參與,為政府、企業、社會機構、公眾等相關各方進行“數字化賦能”,共同實現能源數字化產業生態的繁榮發展。
能源與金融同樣也能擦出不一樣的火花。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投資銀行業務部副經理梁小翔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建設銀行期望與南方電網公司攜手合作,以數字化銀行助力數字南網建設,共同搭建合作平臺發展,共建商業生態系統,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快速發展。
“建設銀行借鑒‘云稅貸’模式,與南方電網共享用戶用電量數據信息,正在開發‘云電貸’系統,為廣大用電客戶提供信貸支持。”梁小翔介紹。此外,建設銀行發揮自身綠色金融的優勢,可以在智能電網、光伏發電、電動汽車、充電樁等綠色能源產業方面開展合作。
擴大5G智能電網示范規模
5G商用的進程一再被提速,5G+智能電網的創新也走在快車道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工業與能源行業首席行業總監蔣穗在論壇上表示,傳統通信方式難以滿足智能電網發展需求,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全過程需要低時延、大寬帶、大連接,對5G的訴求十分迫切。
此前,南方電網、中國移動、華為、中通服強強聯合,依托國家發改委重大項目,開展5G+智能電網戰略合作,全面實現了技術和業務雙領先。蔣穗介紹,5G+智能電網的創新,緊貼行業需求,從頂層設計、國際標準、關鍵技術、現網試點、終端模組到業務運營等方面取得突破,實現6項全球第一。
“中國移動將攜手南方電網擴大5G+智能電網示范規模。”蔣穗在會上透露,雙方將共同建設廣州南沙“看得見”的5G+智能電網示范區,擴大網絡覆蓋規模,挖掘應用場景,完善運維保障體系,構建5G標準體系,探索商業模式。
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空間巨大
“在電源、用戶、電網形態變化和外部驅動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的能源電力業務將轉變為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供應及多元化的綜合能源服務。”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企業管理研究所副所長雷兵在論壇上表示。
什么是綜合能源服務?雷兵進一步解釋,就是供能側多種供能方式與用能側多種需求響應進行組合的能源服務方式,涵蓋能源規劃設計、工程投資建設、多種能源運營服務、投融資及增值服務等內容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協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大政表示,多能互補發展的關鍵在于共享機制,要形成多元融合、公平開放、資源互補的物理格局和市場機制。
可見,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空間巨大,更需要各方共同開拓。當前,南方電網公司正加快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并且印發了《關于明確公司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推動轉型發展。
3 大數據
探討電網“數據富礦”挖掘 助力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周慧之
10月30日下午,數字南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之大數據分論壇在廣州順利舉行。
近年來,數字經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并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以新一代數字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滲透,引領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快速變革。
“大數據”分論壇上,來自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數夢工場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的領導和專家,分別從電力大數據應用、數字電網數據供應鏈、數據治理實踐路徑等主題進行了演講,為南方電網數字化轉型提出建議。
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部陳彬博士表示,經過多年的建設實踐,南方電網公司信息系統已基本覆蓋生產、運營、管理、客服服務等領域的核心環節,支撐了大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日常業務的運營管理以及客戶服務的有效提升,并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
“可以說南方電網掌握著一個“數據富礦”,未來這些數據的價值是可以和電網資產相提并論的。”陳彬說。
據了解,南方電網公司目前初步建設了數據中心,實現了對公司管理信息大區數據的全量接入和生產運行大區實時數據的部分接入,并開展了運營管控等試點應用。
如何挖掘數據價值,更好地利用數據為電網創造優質服務助力,成為分論壇討論的重點。
“南網數據資產的數據類型多、數據體量大、數據流量大,具有顯著的大數據特征。”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平臺與數據事業部副總監奚建飛表示,電力大數據呈現典型的時空動態特性,電力、電量數據與時域、空域融合,快速、直觀地呈現社會生產與消費真實情況,是經濟生活的晴雨表。
騰訊云能源行業技術總監任川談到了電力大數據如何增值變現的議題。他建議基于電力大數據,從企業畫像、廣告、預測洞察以及結合區塊鏈技術等方面,探索商業新思路、新模式,為電力大數據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打開一扇新大門。
杭州數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執行院長念燦華在主旨演講中介紹,如果把數據中臺比作政府和企業業務的“發電廠”,那么數據供應鏈關注的是從“發電廠”到“電網”再到“電力用戶”的整體數據生產供應和用戶數據交付環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電力行業解決方案總監盧宇峰提到在南方電網的“三商”戰略轉型和數字南網“4321”行動中,電網數字化、運營智慧化和生態平臺化是關鍵,建設過程中將產生海量電網數據,接入、處理、融合分析和消費服務等面臨各類挑戰。而運用智能數據湖的解決方案從共享、分析、資產、接入、組件服務五個方面從新定義數據基礎設施,可以有效應對這些挑戰,為構筑數據與業務創新的橋梁提供新思路。
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央企事業部總架構師黃兵則建議,電網可以參考“以管理促聚合”的做法,由當前各業務組織向上獨立提供經營管理指標,以數據中臺統一收斂、統一服務的模式,實現經營管理指標的統籌、統管、統供,進而驅動數據逐步歸攏、資源逐步聚合。
數字化轉型與數據中臺建設對數據治理提出了新需求。
清數大數據產業聯盟數據治理委員會秘書長劉晨強調,數據治理工作也應在能力建設基礎上加強場景化運營和價值實現,特別是面向業務場景和數字化及中臺建設場景。數字化轉型及數據中臺的數據能力強調敏捷式建設與運營,快速響應業務產生價值,數據治理的開展模式也應相應地從體系化模式轉變為敏捷式。
會上,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信息與數字化部數字化推進科科長蔡開程也分享了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經驗。
蔡開程表示,實時掌握全局性的產品市場競爭格局態勢,全面了解用戶投訴和喜好,用數據驅動車型布局、各車型改款換代策略制定,啟動市場企劃部、質量部、產品線等部門的業務轉型。可以實現從“人找數據”到“數據找人”的模式轉變。
4 人工智能
瞄準電網業務五大環節 人工智能加速產業升級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黃勇華 鐘倩靈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并非做一個應用或是上一個系統,更關鍵的是‘數智化’轉型。”在數字南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人工智能分論壇上,來自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科大訊飛、商湯集團、華潤電力等公司的國內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人才暢談AI平臺構建和技術應用的現狀,并介紹人工智能在電網發、輸、變、配、用全環節的應用,為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轉型提出暢想和建議。
融入電網剛需 期待更多個性化應用
“遠可觀千帆競渡,百舸爭流;近能賞百步穿楊,猿臂輕舒。”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部信息化處負責人梁錦照在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發展方興未艾,通過與人工智能領軍企業交流合作,攜手推進數字南網建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計算業務部Atlas數據中心專家吳杰介紹說,華為以昇騰處理器為核心,針對電力行業的特殊需求進行了前瞻性探索。
今年9月,華為與深圳供電局通過聯合創新的方式,在電力智能巡檢領域落地了多個創新方案,構建了全球首例電力行業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黃雯介紹了知識圖譜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在數據賦能的情況下,可以解決電力行業中缺陷定位、用戶用電情況、風險預測分析等場景需求。
科大訊飛能源業務總監劉國光表示,我國擁有非常堅強的電網,但電網要堅強,需要一定的封閉。因此,人工智能要真正融入電網場景,需要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方案,最起碼要滿足電網企業的剛需。
安全是電網企業的生命線。與科大訊飛的憂慮如出一轍,商湯集團智慧城市事業群CTO兼研究員副院長閆俊杰也深刻懂得電網企業對安全要求的苛刻性,他和團隊正在苦苦思考著人工智能精度提升的策略。“以AI算法驅動電力行業算法的迭代,既是目標也是方向。”
服務能源升級 AI技術還有無限可能
“每個人打開淘寶都會展示不同頁面。這就是人工智能的結果。”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央企合作中臺總經理竇偉表示,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已經從傳統IT的1.0升級到了4.0版本,即數據智能驅動、業務決策和智慧的階段。
竇偉認為,數據采集處理能力是智慧電力的基礎,綜合能源服務本質上是基于數據智能的服務。他堅信,當人工智能深入融入能源領域業務時,不僅在構建家庭、園區、城市的多層次電腦上具有巨大潛力,還勢必會產生新的業務。
談到企業如何智能化升級,百度智能云政企行業解決方案首席架構師凌輝認為這條路充滿挑戰。凌輝表示,企業智能化升級一定要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企業不僅僅是需要關注人工智能,更需要以人工智能為中樞、以大數據為依托、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三位一體深度結合。”
凌輝認為,企業基于AI創造商業價值,進行智能化變革,主要應用在客戶服務、營銷服務、安全風控、運行生產、管理辦公五大場景中。他舉例說,電網企業的智能服務構建,就是建設基于語音、語義、圖像處理的客戶人工智能服務技術平臺,覆蓋智能服務、智慧運營、智慧坐席三大應用場景,目的是提高坐席工作效率和運營效能,提升客戶服務質量。
“未來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華為數據中心專家吳杰表示,數字將成為電網的支撐系統,隨著算力、算法的突破和數據應用質的飛躍,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迎來數字電網的AI時代。
5 網絡安全
數字化轉型需要更新網絡安全理念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劉杰 黃勇華
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網絡安全風險,如何應對?10月30日,在網絡安全分論壇上,來自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天融信科技集團、北京啟明星辰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團、北京長亭科技公司的相關專家,分享了相關案例,并提出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伴隨著新型的網絡安全理念。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網絡運行部副處長朱天在《我國網絡安全保障和應急響應實踐》演講中,介紹了目前我國的網絡安全態勢,我國在網絡安全保障和應急響應方面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成效,并對新形勢下的網絡安全提出了建議。
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系統評估處處長任望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典型安全風險與防范》演講中,分享了一些近些年的網絡安全案例。他認為,近年發生的一些網絡安全事件已經不再是個別的黑客行為,在未來能源互聯網的大國際環境下,以定向打擊為主的APT攻擊將成為威脅我國電力系統的主要安全風險。任望提出,必須深入研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典型安全風險,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其網絡安全。
天融信科技集團CEO李雪瑩博士在《數字化轉型企業的數據安全體系構建》演講中提出,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處理、共享和交換,數據安全風險非常關鍵。李雪瑩認為,數據安全防護體系應該盡快進行“四個轉變”:從被動防護轉變為主動防護,從靜態防護轉變為動態防護,從單點防護轉變為整體防護,從粗放防護轉變為精準防護。
北京啟明星辰公司副總裁陳建深以為然。他在《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網絡安全防護新變革》演講中援引了一份權威的《2018年數據泄漏調查報告》,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陳建認為,隨著企業新一輪數字化轉型,安全應當與業務和數據高度融合,必須建構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的“中臺”,有機整合分散的防護能力。
奇安信科技集團副總裁韓永剛在《內生安全與零信任助力央企數字化轉型新安全體系建設》演講中,共享了國內行業近兩年面臨的安全熱點問題:勒索攻擊多樣化、數據集中成為核心目標、APT攻擊愈演愈烈、內部威脅防不勝防。他提出了以“零信任”進階的網絡安全架構,基于認證和授權重構業務訪問控制的信任基礎。
北京長亭科技公司創始人兼CTO朱文雷在《以攻防視角看企業數字化建設的安全風險及應對》演講中也提到“零信任”的問題。他認為,網絡安全中防御工作的本質困難在防御體系本身就非常龐大、極度復雜,規劃和落實趕不上業務發展速度。朱文雷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數字化建設規劃中把安全納入頂層設計與考量,并在數字化落地的過程中逐步落實。
6 物聯網
融合創新 萬物智聯
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 陳克遷
在數字南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物聯網分論壇上,來自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中興、中國信科烽火、奇安信科技等物聯網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就物聯網技術賦能數字南網進行專題演講。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是電網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物聯網技術在能源行業的深入融合應用,必將有效推動電網企業數字化轉型。
物聯網四字訣:“云、管、邊、端”
記者通過現場采訪發現,雖然物聯網領域專家來自華為、阿里巴巴、騰訊、中興、中國信科、奇安信等不同公司,但他們對物聯網技術架構體系分為“云、管、邊、端”四個層面的思路基本一致。
通過這四個層面建設,可讓能源行業的任何時間、地點、人、物之間隨時隨地隨需實現信息連接和交互,感知與匯集用戶側、電網側、發電側及上下游供應商產生的共享數據,從而為用戶、電網、發電、上下游供應商和政府社會提供服務。
“‘數字南網’可以支撐南方電網公司向能源生態系統服務商邁進,從而達到數字驅動的商業正循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電力行業解決方案高級架構師張宏星認為,南方電網公司可以通過全域物聯獲取海量數據,海量數據價值挖掘支撐智慧運營,智慧運營聚合生態伙伴,然后通過價值分享催生新業務新模式。
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云高級技術專家徐曼江表示,全域物聯網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更開放、松耦合,具備多形態、可伸縮、智能邊緣的能力,以支撐海量異構終端的接入與業務應用,賦能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
中國信科集團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與市場部總工李鏗表示,物聯網時代,源、網、荷、儲等超大規模的終端產生的海量數據處理與就地決策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邊緣計算與云邊協同成為趨勢。
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中國事業部行業規劃首席架構師王衛東看來,物聯網平臺承上啟下,聚合價值,形成生態,“這是一種越來越開放和自信的心態。”
奇安信集團副總裁張聰最后建議,在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終端是現實與數字的邊界,必須全面考慮物聯網終端的安全問題。
互聯網到物聯網到進階
“在過去多年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很多企業不同部門構建的系統都是圍繞自己所關心的流程、制度、標準來進行的,無可避免地出現了數量眾多的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王衛東直接道出了能源企業從信息化到物聯網的轉型升級中發現的數據應用難題。
來自阿里的徐曼江表示,目前電力設備物聯網標準體系并不健全,具體來說就是設備通信協議、規約不一致,不同廠家的產品無法“互聯互通”,存在合法性風險。
不過,這一情況正在改善。目前相關單位正在積極推進物聯網通信與規約、邊緣計算技術標準、物聯網設備技術標準等標準體系建設。
在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將物聯網和智能電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今年年初,南方電網公司聯合中國移動、華為公司在深圳坂田完成了國內首例基于5GNSA網絡的智能分布式配網差動保護業務外場測試。華為的張宏星把這一創新成果歸為5G在物聯網運用場景的“初體驗”。
此外,深圳供電局與華為將目光瞄向最新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打造新一代輸電智能巡檢系統。過去人工巡線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利用該系統只需要2小時,巡檢效率提高了80倍。
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
根據南方電網公司《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南網建設行動方案》,2025年基本實現數字南網。
“人們在平板電腦上手指輕劃,就能清楚看到家用電器能耗,還可以把自家屋頂多余的光伏發電賣給附近準備給電動汽車停車充電的陌生人……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能源物聯網產品負責人張海鵬在談到智慧物聯網在粵港澳大灣區電力業務的應用場景時,他設想物聯網技術在一個個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讓我們對物聯網的概念逐漸清晰。
不難理解,電網本身為物聯網提供一個很好的基礎,像在粵港澳大灣區這樣的特大城市集群中,電力光纖布到了每一棟樓下,離真實用戶的終端就“一步之遙”。未來的電網企業或許不僅只提供電能服務,還可以提供物聯網服務、通訊服務等多種服務。
張海鵬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南方電網公司可提供基于物聯網的產品和服務、或是進行跨產業業務的融合和重構、或是促進整個能源行業的效率與活力。特別是如何在自己所處的產業生態中為客戶創造獨特的價值,并且能讓價值延續,無疑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要義。
責任編輯;z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