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FC
PFC的英文全稱為“Power Factor Correction”,意思是“功率因數校正”,功率因數指的是有效功率與總耗電量(視在功率)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有效功率除以總耗電量(視在功率)的比值。 基本上功率因數可以衡量電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當功率因數值越大,代表其電力利用率越高。
功率因數是用來衡量用電設備用電效率的參數,低功率因數代表低電力效能。為了提高用電設備功率因數的技術就稱為功率因數校正。
被動式PFC
被動式PFC一般分“電感補償式”和“填谷電路式(Valley Fill Circuit)”
“電感補償式”是使交流輸入的基波電流與電壓之間相位差減小來提高功率因數,“電感補償式”包括靜音式和非靜音式。“電感補償式”的功率因數只能達到0.7~0.8,它一般在高壓濾波電容附近。
“填谷電路式”屬于一種新型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其特點是利用整流橋后面的填谷電路來大幅度增加整流管的導通角,通過填平谷點,使輸入電流從尖峰脈沖變為接近于正弦波的波形,將功率因數提高到0.9左右,顯著降低總諧波失真。與傳統的電感式無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相比,其優點是電路簡單,功率因數補償效果顯著,并且在輸入電路中不需要使用體積大重量沉的大電感器。
主動式PFC
而主動式PFC則由電感電容及電子元器件組成,體積小、通過專用IC去調整電流的波形,對電流電壓間的相位差進行補償。主動式PFC可以達到較高的功率因數──通常可達98%以上,但成本也相對較高。此外,主動式PFC還可用作輔助電源,因此在使用主動式PFC電路中,往往不需要待機變壓器,而且主動式PFC輸出直流電壓的紋波很小,這種電源不必采用很大容量的濾波電容。
PFC電路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圖1為未加入PFC電路的整流電路的原理方框圖,圖2為工作波形。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未加入PFC電路的整流電路穩定工作以后,只有在市電電壓的正負峰值附近二極管才導通,產生脈沖電流。造成離線電源功率因數降低的原因在于電流的導通角太小,在半個周期內遠遠小于180°,提高功率因數就要設法使電流的波形在整個周期內追蹤電壓的波形。
既然造成導通角太小的原因是整流器后面接人的大容量濾波電容,有源PFC電路基本思想就是在整流器和大容量濾波電容之間加入一級初級調整,把兩者進行隔離,此PFC初級調整變換器輸出一個基本穩定的DC電壓,同時其輸入電流能按照和市電一樣的正弦規律變化。
圖3所示電路為加入PFC電路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通過比較,我們可以比較明確看出PFC電路在電源電路結構中的位置和作用。盡管PFC電路的具體形式繁多,不盡相同,工作模式也不一樣(CCM電流連續型、DCM不連續型、CRM臨界型),但基本的結構大同小異,大部分都是采用升壓的boost拓撲結構,因為這種電路形式優點比較多。這也是一種典型的升壓開關電路,基本的思想就是前面說的把整流電路和大濾波電容分割,通過控制PFC開關管的導通使輸入電流能跟蹤輸入電壓的變化。工作原理并不復雜,徹底搞清楚這個基本電路的原理,就能觸類旁通,給獨立分析電路打下基礎。在這個電路中,PFC電感L在MOS開關管0導通時儲存能量,在開關管截止時,電感L上感應出右正左負的電壓,將導通時儲存的能量通過升壓二極管Dl對大的濾波電容充電,輸出能量,只不過其輸入的電壓是沒有經過濾波的脈動電壓。值得注意的是,平板電視大部分PFC電感L上大都并聯著一個二極管D2,該二極管D2具有保護作用。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