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單片機軟件開發過程中,軟件調試遇到的各種問題常令初學者感到不知所措。實際上。各種仿真開發軟件的程序調試基本方法和技巧大同小異,掌握正確的程序調試基本技巧。對于排查這些程序錯誤問題可以起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軟件調試是單片機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
下面以單片機常用開發軟件Keil為例,通過一個項目任務實例來介紹單片機軟件仿真與調試的方法。
二、Keil仿真與調試
點擊運行軟件Keil uVision2.其調試操作步驟大體可以分為5步:
1.創建工程
在項目開發中,并不是僅有一個用戶源程序就夠了,還要為這個項目選擇CPU型號、設置編譯和調試參數。有一些項目還會有多個文件組成。因此將這些參數設置和所需要的所有文件統稱為一個工程,存放于專門的工程文件夾下。這里先建立一個工程文件夾如F:\exam.
①創建新工程。鼠標左鍵單擊主菜單Project一>New Project.彈出。Create New Project"對話框,用鼠標選擇你要保存工程的文件夾(如FAexam),輸入新工程名(如"exam")。單擊"保存"按鍵。
②在隨后彈出的CPU型號設置對話框中選擇單片機的型號(如"AT89C51"),單擊"確定"完成。
2.建立源程序文件并加入工程
①鼠標左鍵單擊菜單。File一>New新建文件。
彈出圖1窗口。自動進入編輯工作模式。
![圖1 源程序文件的建立與編輯](/uploads/allimg/120703/101S5M64-0.jpg)
?
圖1 源程序文件的建立與編輯
②在文本窗口中輸入和編輯用戶的源程序。
【項目任務】設計一種花樣彩燈程序,實現單片機P1口驅動相連的8個發光二極管依次循環點亮。
![](/uploads/allimg/120703/101S533a-1.jpg)
?
③單擊菜單。File一>Save as.彈出文件保存對話框,選擇工程文件夾("F:\exam")。輸入源程序文件名(如"exam.asm"),點擊"保存"按鈕。
注意匯編源程序的擴展名必須為asrn,C51源程序擴展名必須為*.C.
④將源程序加入工程。用鼠標點擊圖標"Target1"前的"+"號,展開后右鍵單擊Source Group彈出快捷菜單,點擊"Add File to Group'SourceGroup 1"項彈出源程序加入工程對話框。選擇剛保存的用戶源程序exam.asm,點擊ADD按鈕加入工程,點擊Close關閉對話框。
3.工程參數設置
用鼠標左鍵單擊主菜單Project一>Options forTarget'Targetl彈出工程參數設置對話框。關于工程參數設置的內容很多,篇幅所限,這里僅介紹通常需要設置的三個參數:
①設置CPU型號。前面已經進行了設置。
②在設置對話框的"Target"標簽下"Xtal(Mhz)"處輸入單片機的晶振(如"12")如圖2.
![圖2單片機晶振的設置](/uploads/allimg/120703/101S53b8-2.jpg)
?
圖2單片機晶振的設置。
③在設置對話框的"Output"標簽下,選中"Create HEX file"項。用以編譯生成可執行的機器碼hex文件。如圖3所示。該hex文件可以通過編程器寫入或下載到單片機中運行。
![圖3生成可執行hex文件的設置](/uploads/allimg/120703/101S52496-3.jpg)
?
圖3生成可執行hex文件的設置。
4.編譯源文件
鼠標左鍵單擊主菜單Project一>Built target或快捷按鈕編譯文件。
若有語法錯誤,輸出窗口將有相應提示信息。
雙擊提示信息行,光標會停留在源程序出錯處。如圖4所示。經檢查發現:本程序第3條DJNZ指令被錯誤輸入成了DJNA.用戶可根據提示修改源程序,然后再次編譯。注意。Keil具有語法檢查功能,源程序中正確的指令關鍵詞將變顏色,沒變色的為輸入錯誤,方便用戶查找語法錯誤。
![圖4源文件的編譯](/uploads/allimg/120703/101S51010-4.jpg)
?
圖4源文件的編譯。
若編譯后輸出信息窗13顯示"0 Errors(s),0Warning(s)",則說明源程序的語法錯誤已經全部排除。注意:有Errors不能Debug,也不產生HEX碼,有Warning是允許的,可以運行。
5.調試程序
源程序編譯通過,表明語法正確,卻并不能保證該程序能夠正確運行。還需要對其邏輯功能進行調試。Keil軟件具有很強的軟件仿真功能。
鼠標左擊主菜單Debug一>Sta№top DebugSession子菜單或調試/編輯模式切換按鈕。進入調試程序工作模式,軟件窗口如圖5所示。重復點擊該按鈕可以實現在編輯模式和調試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圖5程序調試運行](/uploads/allimg/120703/101S56119-5.jpg)
?
圖5程序調試運行。
調試程序時的程序運行控制按鈕從左到右依次為復位、連續運行,暫停、單步、過程單步、執行完當前子程序、運行到光標當前行。復位按鈕模擬芯片的復位,它將使程序回到最開頭處執行。當程序處于停止狀態時復位才有效,程序處于運行狀態時停止按鈕才有效。
①為了方便觀察程序調試過程中各變量和RAM單元的中間結果。點擊主菜單View一>Watch&Call Stack Window和View一>Memory Window打開觀察變量窗13和存儲器窗1:3進行顯示。由于本例還要觀察P1 13的輸出變化,可以點擊主菜單Peripherals一>I/O-Ports一>Port 1打開I/O 13 P1的觀察窗13.
②程序調試。
程序可以單步執行或連續執行。連續執行是指一條指令執行完后接著連續立即執行下一條,中間不停止。這樣程序執行的速度很快。可以看到程序執行的總體效果。即最終結果是正確或錯誤。但如果程序有錯,則難以確認具體出錯地方。例如本例中點擊連續運行按鈕后。P1口輸出01H后便始終保持不變。這顯然與花樣彩燈程序的循環顯示要求不符。程序運行出錯,如圖6所示。
![圖6程序調試時的連續運行](/uploads/allimg/120703/101S5JD-6.jpg)
?
圖6程序調試時的連續運行。
單步執行指每執行完一條指令后即停止。等待命令執行下一行程序,此時可以觀察該條指令執行后得到的實際結果。對比分析是否與預期結果一致。
借此可以找到程序中的錯誤原因所在。這種方式的缺點是需要時間長,排查錯誤效率很低。尤其當程序很大時。
因此,對于用戶確認沒有錯誤的程序段可以采用連續運行。對懷疑出錯或容易出錯的地方則單步執行。對比排查錯誤。這樣調試的效率將會高一些。
本例通過單步執行。發現程序運行過程中循環變量R3的值總在250和249之間變化,而且R1、R2、R7均始終無變化,如圖7所示。對比程序分析,發現出現了死循環。原因在于第1條"DJNZR3,DEL2"的轉移目的地址為DEL2,應該改為DEL3.
![圖7程序調試時的連續運行](/uploads/allimg/120703/101S54406-7.jpg)
?
圖7程序調試時的連續運行。
回到編輯狀態,修改為"DJNZ R3,DEL3",編譯后再次進入調試工作模式時,發現故障已經排除。
此時P1 1:3的輸出僅1位高電平。且依次向左循環移位。R1、R2、R3、R7正常遞減變化。如圖8所示。
?
圖8花樣彩燈程序調試通過后的正確運行。
③斷點設置。
程序調試時。一些程序行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被執行到(如程序中某變量達到一定的值、按鍵被按下、有中斷產生等),這些條件往往是異步發生或難以預先設定的。這類問題采用單步執行的方法是很難調試的。這時可使用另一種重要的調試方法一斷點設置。可以使用Debug一>lnsert/RemoveBreakPoint設置或移除斷點。
斷點設置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是在某一程序行設置斷點,設置好斷點后可以連續運行程序。一旦執行到該程序即停止,可在此觀察有關變量值,對比分析程序預期理想值,以確定問題所在。
三、結束語
程序開發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需要綜合運用單步執行、連續執行、設置斷點、觀察變量等各種程序調試方法。并不斷積累總結調試經驗。這種程序調試能力也是衡量軟件開發者水平高低的標志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