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處理器和單片機從上個世紀70年代在歐美開始興起,1981年8051單片機問世,到今天已經有37個年頭。從各大廠商發展布局上來看,都脫離不了背后的市場行情。比如2015年開始,為爭奪市場份額,布局強勁增長的物聯網應用,MCU主要廠商之間發生了數起大規模并購。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的統計,從收購完成合并后的銷售數據看,NXP、Microchip和Cypress 2016年MCU產品線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排名也相應上升。未進行大規模收購的MCU廠商則表現平平,只有個位數的增長,比如ST和TI,有的出現了大幅下降,比如像Samsung。
如今物聯網風口持續發酵和許多新興概念讓MCU廠商有了新的發展契機,IC Insights 研究報告說,MCU市場將于2020年達到高峰,銷售額達到209億美元,銷售267億顆芯片。與此同時有兩個關鍵詞籠罩了2017年的MCU市場——缺貨和漲價。這到底是中國MCU廠商的危機信號還是機遇?
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2018)暨第91屆中國電子展即將在深圳召開。與非網記者了解到,靈動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靈動微”)將在IT和半導體芯片展區主推兩款產品——MM32 MCU、MM32-LINK 調試器。在展會召開前夕,靈動微MCU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婁方超接受了記者采訪,并解讀了當下MCU市場與公司的發展之道。
靈動微電子MCU產品事業部總經理 婁方超
MCU四大法門,安全居首
在采訪中,婁方超堅持認為以下四大特性將成為MCU產品價值提升的靈魂——Safety / Connectivity / Low power / Cost-effective。其中,位居首位的“Safety”特性,并非通常意義上大家理解的“加密”,也不是簡單的等同于“安全性”,而是更為重要的“安全感”——保護客戶的高附加值算法和方案。對此,婁方超介紹了靈動微的安全方面的產品——MindSafe安全技術平臺。這一技術平臺由三大技術板塊組成:Code Protection(代碼保護),Data Encryption(數據加密),Safe Downloading(下載安全)。
其中,代碼保護:拋開傳統MCU保護手段不談,靈動微采用定制化嵌入式閃存模塊,其設計和保護機理不同于市面上任何一款同類型MCU產品,可以為客戶及IDH伙伴提供多層次、可靈活分級授權的高安全代碼保護手段。
數據加密: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物聯網環境下的數據傳輸風險,以靈動微的MM32 MCU產品系列為例,均內置了硬件級AES-128/192/256加解密電路,可以保護客戶每一比特的珍貴數據不被竊取。除此之外,MM32 MCU超高安全等級產品中,更提供了準銀行級安全手段,確保客戶應用安全無憂。
下載安全:大多數時候,MCU的安全威脅并不一定來自于針對MCU芯片本身的攻擊,而是在程序下載/燒錄這些容易被忽略的薄弱環節中,遭到截獲和破解。MM32-LINK調試/下載器可以化解其中危機,除可以提供用戶穩定便捷的調試/下載體驗之外,更與MindSafe安全技術平臺中的其他兩個板塊結合,確保程序開發、調試、下載燒錄全流程的安全。
在MCU安全方面,婁方超總結道:“靈動微深信,為我們的客戶提供高安全感的體驗,切實保護客戶高附加值的設計和思想,方能實現與客戶的共贏。”
缺貨、漲價下的三大布局
眾所周知,MCU是一個被巨頭壟斷的市場。根據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MCU供應商的銷售總額約為3532億美元,其中前十名就占了當年營收的58.6%,廠商以NXP、Renesas、Microchip、ST為主。
有業內人士分析,當下的缺貨漲價潮、物聯網的興起、國內晶圓廠的不斷成熟和國家大基金的支持給了國內MCU廠商很多機遇。靈動微作為國內MCU原廠,又有怎樣的布局?
婁方超表示:“靈動微長期致力于供應鏈的整合和優化,通過高效的運營管理,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積極、深入的合作,確保可以得到產能的極大保障。只要我們的代理商或客戶提供準確的需求預測且信譽良好,靈動可以提供平均快達2~4周的交貨周期,對于激增的臨時訂單,靈動也會與客戶積極協商,盡力調配產能,充分保障客戶生產交付?!?/p>
除了著力于產能布局,技術實力才是搶奪市場的根本,對此婁方超說道:“目前,靈動微大量提供的MCU產品覆蓋180nm、110nm、55nm等主要半導體工藝節點,與此同時,基于40nm和28nm的專用MCU產品也正在積極開發或測試中。通過對芯片設計研發的大量、超前投入,使得靈動可以不斷推出在功能、性能、功耗及可靠性方面更優的新產品,同時也可以對已有成熟產品持續優化迭代,確保交付的MCU產品在嚴格保持產品特性穩定,軟件兼容的前提下,讓客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不僅如此,靈動微也在用全新方案來讓客戶規避漲價風險,比如,2017年年中,靈動推出的MM32W無線MCU產品系列,在全球首次提出“讓無線MCU原位替換通用MCU”和“讓無線模塊變成標準接口”的理念,使得客戶能夠用同一塊PCB板,靈活加工有線/無線兩種產品,最大程度節約了BOM備料。
國產MCU發展的冷思考
正如前面所說,物聯網時代下,各類終端需求重燃了MCU市場。在中國市場,由于本土OEM廠商需求量大,ARM內核授權的便利性,加上當地服務的天然優勢,催生了不少MCU的初創企業。但想打破國外巨頭壟斷局面還是難度頗大。
國產MCU發展不僅受現階段國際環境影響,而且婁方超還認為:“通用MCU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需要長期的、大量的艱苦投入,需要前瞻性的規劃,加上極為接地氣的應用推廣,需要匯聚行業內包括半導體工藝、芯片設計、應用開發、工具鏈設計、技術支持、行銷推廣、供應鏈整合、認證管理等等各方面的專業優秀人才,并且需要保持相對長時間緊密高效的工作,才有可能拿出基本成形的MCU產品和生態體系。能否匯聚這么多的智力和資金資源,且有耐心持續投入5~10年,這可能是本土MCU發展的最大瓶頸。”
然而婁方超還堅定地表示MCU未來的機會在中國,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MCU應用“定義權”在中國。不管從消費類的玩具、手機周邊、家居家電,到工業類的電機控制、汽車電子、無線通訊,甚至物聯網、人工智能,在中國都有大量的開發團隊和配套的支持體系,以及廣泛的消費群體和應用場景。這使得MCU產品及方案的“定義權”逐步移到中國來,而這是本土MCU廠商生存成長的天然土壤。
其次,中國有距離和服務理念方面的優勢。本土的MCU廠商及其員工,已經習慣了“今日事今日畢”的高效的行事風格,堪比外賣訂餐的便捷。這一點在全球其他電子行業市場是難以想象的。
另外,隨著國內對集成電路行業投入的加大,產業鏈配套越來越齊整,以上海及其周邊城市群為例,可以很容易地串聯起從芯片設計,晶圓加工到封裝測試,直至失效分析的完整工業鏈條,無論是效率還是成本都可以做到最優。
最后婁方超寄語中國MCU市場:“目前在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很難找到比在中國更適合MCU廠商發展的機遇。靈動將始終踐行‘利他’主義,打造本土MCU安全與生態,致力于提供高質量的MCU產品和服務,為我們的客戶鞠躬盡瘁?!?/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