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天城編程能力強在哪

2018年04月11日 16:50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作者: 我要評論(0)

標簽:計算機(87794)編程(93635)

樓天城

樓天城,杭州人,1986年出生,高中畢業于杭州十四中。2004年保送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2008年進入全球唯一華人圖靈獎(計算機諾貝爾獎)得主姚期智院士領導的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中心攻讀博士。正是姚教授發現他的才能后把他引上了現在的研究方向,并大力舉薦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比賽。樓天城是中國公認的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經常以一人單挑一個隊,在CEOI、ACM界無人不曉其大名,人稱“樓教主”。目前在Google總部工作,從事社交網絡機器學習相關問題的研究。

樓天城編程能力強在哪

能力從小培養

2001年11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浙江賽區)一等獎。

2002年08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三等獎。10月,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浙江賽區)一等獎。

2002年11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一等獎,浙江賽區第1名。

2003年08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一等獎,入選國家集訓隊。10月,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11月,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一等獎。

2004年05月,國家隊選拔賽第一名。9月,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第3名。 被保送進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2005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冠軍。

2006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冠軍。google編程挑戰賽第三名。 TopCoder算法中國區第一名。 ACM/ICPC中國賽區各站冠軍。

2007年ACM/ICPC全球總決賽第二名。 (之后宣布退出ACM競賽)

2008年11月14日,google編程挑戰第一名。 23日,臨時代替受傷的同學參加ACM/ICPC杭州賽區,力壓群雄奪得第一名。

2008年夏季,進入全球唯一華人圖靈獎(計算機諾貝爾獎)得主姚期智院士領導的清華大學理論計算機中心攻讀博士學位。

2009年4月21日,再次帶領清華大學在斯德哥爾摩ACM-ICPC Results World Finals 2009中奪得第二名,因為罰時,再次與總冠軍失之交臂,負于S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 of IT, Mechanics and Optics

2010年CEOI以560分(滿分600分,最后一題放水40分)最高分虐爆各國OIer。

2011年擔任創新工場家族成員Doodle Mobile技術顧問。

2012年度Facebook“黑客杯”技術大賽于3月18日上午10點在美國門洛帕克(Menlo Park)市Facebook辦事處正式開始,比賽時間為3小時。參賽者每人被給出三個不相關的技術難題,并要求在三小時內完成。 來自中國的程序員樓天成解決一個技術難題的時間為1小時44分鐘,獲得季軍。

中國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

25歲的樓天城有“中國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的稱號,也被參加競賽的學子們敬稱為“樓教主”。他的傳奇經歷一直激勵著眾多年輕學子:從2001年開始參加計算機編程競賽,并連獲全國一等獎;2004年入選國家集訓隊,同年獲得IOI金獎并被保送到清華大學;2008年開始在首位亞裔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的理論計算機中心攻讀博士;2007年和2009年兩次帶隊參加ACM/ICPC全球總決賽并獲得第二名。《程序員》近日專訪了編程奇才樓天城,讓他與我們分享一下他傳奇的編程競賽之路。

從高一開始學習編程相關知識。編程對于高中生來說,確實是一門特別的科目。我所開發的應用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黑白棋。當時在聯眾的游戲平臺上,它有90%的勝率。最初設計的黑白棋只能搜索到六層,它的“棋藝”并不理想,當時很多此類的黑白旗游戲也能做到這一步。為了突破這一局限,我研究了各種優化技術、博弈算法及搜索技術,對算法進行了優化,使原來的搜索增加了四層,它的計算能力、博弈水平也隨之提高了很多,一時很多人都難以勝過它。雖然這個游戲并沒有像李開復當年寫的黑白棋那么優秀,但對我來說,還是蠻有成就感的。另外,我還做過很多其他的應用,但大多是實現一些涉及核心的關鍵問題,并沒有作為產品公布出來。

2006年,第一次參加編程競賽,是Google編程挑戰賽。由于一個失誤,與冠軍擦肩而過。大賽結束后,非常沮喪。后來在父母和老師的鼓勵下,下定決心要再等機會,贏取冠軍。兩年后,直到2008年,才有機會再次參加Google編程挑戰賽,并在最后8分鐘趕超了當時領先于2小時52分的南非選手,獲得了冠軍。這次大賽來說可以算作一次真正的挑戰。

編程競賽是一個“公平、刺激、酷”的腦力游戲,除了能獲得樂趣之外,還能很好地鍛煉自己的思維,磨煉堅韌隨和的性格。參加了多次競賽,真實地體會到它的殘酷性。編程競賽是頂尖高手之間全方位素質的較量,即使一時的狀態不佳,也會讓你與冠軍失之交臂,最終換來的將是幾年的漫長等待。但也相當刺激、公平。這也是喜歡它的主要原因。感覺自己很幸運,能夠接觸到這些編程競賽。這種比賽形式,完全符合我的思維方式。在這十多年來,無論在思維的培養還是對性格的磨煉上,它對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建議,像我們這些靠理性思維來解決問題的人,平時過于依賴自己的計算能力,不相信定式、經驗之類的東西。而實際情況卻是,有一些憑借經驗才能做到的事情,我們做得不夠好,只是想當然地以為計算等于一切,結果卻與目標相差很遠。所以有很多非智力因素也需要去掌握。否則,你可能會因此而落后于他人。這算是我的一個建議。

另一個建議就是不要把參加競賽當作上大學的一個途徑。競賽可以幫助你提高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鍛煉思維能力,也可以幫助你提高其他科目,但平時一定要注意協調好競賽與其他科目之間的關系,不要把其他科目落下,不要讓競賽成為影響正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