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召開全國物聯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今年在物聯網發展方面的重點包括:著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傳感器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著力在多個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和規模化應用;統籌物聯網產業鏈協調健康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以更大決心、更有效措施,扎實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馬凱指出,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動力量,對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發展物聯網必須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全局與局部、創新與合作、發展與安全的關系。要按照“需求牽引、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原則,著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傳感器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著力在工業、農業、節能環保、商貿流通、能源交通、社會事業、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等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和規模化應用;著力統籌推動物聯網整個產業鏈協調發展,形成上下游聯動、共同促進的良好格局;著力加強物聯網安全保障技術、產品研發和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著力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物聯網人才隊伍建設。
基于此,當前產業政策對物聯網的支持力度已達到空前高度。首先,物聯網被納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蘊含著巨大的戰略增長潛能,能有效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物聯網的發展已經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成為帶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其次,發改委通過組織開展國家物聯網重大應用示范工程等工作帶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推動我國物聯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最后,工信部則通過組織產業目錄編制以及制定專項規劃等工作,明確將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培育發展,重點支持智能工業、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環保、智能安防、智能醫療和智能家居等9個重點領域發展。
隨著國家骨干網絡得到進一步優化,物聯網建設的網絡環境目前已經逐漸成熟,隨著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高峰的來臨,國內物聯網建設有望步入加速發展階段。
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
被譽為“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的物聯網行業,不是對現有技術的顛覆性革命,而是通過對現有技術的綜合運用,從而實現全新的商業模式,智能感知、云計算和大數據是其關鍵技術。目前,我國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領域已經得到應用,且應用模式正日趨成熟。
說起物聯網應用,最早可追溯到早期軍用傳感網應用,直到1999年后,物聯網才得以快速發展。無論是國際電信聯盟還是歐洲物聯網研究項目小組,國際物聯網發展意識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國內。從企業層面來說,早在2008年IBM公司就發表了《智慧地球贏在中國》項目,而到2009年下半年國內才出現“感知中國”概念。
或許,正是物聯網國際范讓國內物聯網企業看到了市場商機,2014年CES展會成為最佳轉折點,如今在國內掀起了物聯網技術及產品應用高潮。從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上我們不難看到,物聯網是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網絡。
簡單地說,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但如今“物聯網”概念已遠遠超出以往的定義,它是信息化向智能化轉變的過程。這個未來世界神經網絡而言,在具體行業應用中也充當著靈魂角色;從信息感知、網絡傳輸、信息處理,最終到智能應用,物聯網架構清晰而簡潔,在綠色農業、工業監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遠程醫療和智能家居方面有出色的表現。
2014年將是物聯網發展元年,無論在媒體關注度、資金投入、產品應用方面,物聯網將在今年得以大展拳腳。物聯網也將繼個人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之后,帶來全球第三次信息化浪潮。
新政扶持力度大
據悉,在資金方面,此前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已經設立了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信息安全幾大專項,涉及投資超過百億。而物聯網應用示范仍將是今年專項補貼的重點,特別是在地理信息、智慧城市、交通等領域的交叉應用示范。
事實上,國家為促進物聯網發展已經出臺了多項促進政策。去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緊接著,工信部、發改委等多部委印發了《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5)》,包含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產業支撐、商業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規、人才培養10個專項行動計劃。此外,國家標準委下達了物聯網等47項國家標準計劃,我國物聯網行業標準體系基本形成。
今年以來,物聯網已經特別注重了在交叉領域應用中的推廣。國務院最新出臺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意見》中特別提出,要“結合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大力推進地理信息軟件研發,特別是在大型地理信息系統、高性能遙感數據自動化處理等核心基礎軟件產業化方面實現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而在此前各地出臺的地方物聯網發展專項規劃中,新一代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數字醫院、智慧商店、智能家居、智慧小區等民生應用也被定為重點方向。
物聯網是未來的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也是各國戰略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0年9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就確定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將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戰略性產業。后來,國務院發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物聯網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而且出臺了關于支持物聯網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物聯網領域的技術研發、產業化標準制訂。
全國已經有90%以上的省份把物聯網作為支柱產業。其中,北京、杭州、成都、武漢、西安、河南、上海、南京、天津等省市地區紛紛成立物聯網產業聯盟。到2015年,廣州、重慶、浙江、江蘇等地預測的物聯網產業規模將分別達1000億元、1000億元、2000億元和4000億元;福建省、重慶等皆在物聯網產業發力。
廣州:打造三個物聯網集聚地
據統計,廣州市已在多個領域應用物聯網技術。在應對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社會治安等突出問題方面,均有貢獻。廣州正重點打造“蘿崗、天河、南沙”三個物聯網集聚地,三大集聚地物聯網產業規模總值,到2015年將超過1000億元。
深圳:打造物聯網產業成新經濟增長點
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未來五年“深圳物聯網”產業發展定位與方向:要促進物聯網等重點領域跨越發展,推進三網融合,加強物聯網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搶先布局移動互聯網,建設物聯網傳感信息網絡平臺、物聯信息交換平臺,提高信息服務支撐能力,建設高效低碳的智能交通系統,積極應用物聯網技術對食品、藥品領域進行全程監管,推進城市管理智能化。同時,將深化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增強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重點實施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三網融合試點工程等信息化建設工程。
北京:到2015年傳感網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
北京公布的《傳感器與傳感網產業技術路線圖研究》報告顯示:物聯網所依托的傳感器與傳感網產業在北京迅猛發展,到2015年,北京該產業的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收入超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將超過10家。
? ? ? 濟寧:打造省物聯網基地
濟寧將規劃建設曲阜物聯網產業核心區,濟寧高新區、微山高新區物聯網產業支撐區,北湖新區、嘉祥高新區、任城、中區物聯網產業應用示范區。構建特色明顯、產業鏈健全、配套能力強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格局。重點發展傳感器產業、RFID產業、智能芯片產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產業、物聯網軟件及系統集成產業等五大產業。
石家莊:設2000億專項資金推物聯網示范工程
根據石家莊市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該市將加快物聯網產業布局規劃,引導產學研金融中介積極參與,推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傳感器、二維條碼、短距無線通信、云計算等一批關鍵技術及自主創新產品的研發和成果產業化,形成物聯網產業集聚效應。
此外,石家莊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市財政在市現代產業發展資金中設立2000萬元物聯網產業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產業示范工程、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建設。同時,對獲得國家、省專項資金的項目,給予10%的市級配套資金。建立物聯網領域擬上市企業庫,推動物聯網企業上市融資。
湖南:2015年物聯網產值將達800億元
湖南省將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物聯網領域將繼續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加快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應用,力爭掌握一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建立一批行業創新服務平臺;建立和完善物聯網研發體系、公共服務平臺及基礎數據庫。
結合全省行業、企業優勢和民生關注熱點,今后5年湖南省將重點推進智能交通、數字醫療、智能物流、環境監測、數字農業等十大物聯網示范應用項目建設。依托政府資源和優勢企業,快速打造有湖南特色的物聯網應用平臺,帶動產業快速發展。力爭到2015年,全省物聯網產業產值達到800億元。
湖北:物聯網產業到2015年產值超500億
湖北省現有的物聯網產業鏈從傳感技術、識別技術、通信和網絡、基礎軟件到安全保障等,覆蓋產業各方面。
在以無線傳感、光纖傳感為代表的物聯網傳感領域,有理工光科、四方光電、華工高理、東方微磁、興勤電子等典型代表。
在二維條碼、RFID(無線射頻識別)感知及應用領域,有矽感科技、華工圖像、精倫電子、武漢安通、武漢天罡、709所等企業,已經開展了醫藥物流、智能交通和身份證管理等應用示范。
在智能卡領域,武漢天喻可以提供成熟的解決方案。
在物聯網制造裝備方面,華威科開發了業界領先的柔性化、模塊化、系列化的RFID標簽制造裝備,泰通衛星開發并規模生產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RFID超高頻立體標簽。
在空間信息領域,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擁有全國第一個“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化基地”,集聚了中地數碼、立得空間、武大吉奧、卓越科技、光庭導航、武漢依迅等一批行業知名企業。
省內物聯網企業已經在智能變電站、城市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視頻監控、制造業流程信息化、環境監測和管理、物流車輛監控調度、食品藥品可追溯等領域成功實施了一批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
目前,湖北省在物聯網技術研發、產業培育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備一定基礎,但也存在發展路線不清晰、企業規模總體偏小、技術標準體系不健全、商業模式不成熟等問題,亟需加強引導、加快解決。基于這些原因,湖北省發布了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力爭到2015年,全省物聯網產業實現產值500億元,到2017年,全省物聯網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并力爭到2015年,培育2-3家省內物聯網龍頭企業進入國家骨干企業梯隊,到2017年,集聚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產業帶動性與行業影響力的大企業和大集團,其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企業達到5-7家,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30家,新增上市企業10家以上。
未來,湖北省物聯網產業將全力突破智能傳感器及芯片技術等四大核心關鍵技術,發展物聯網器件及終端制造業、物聯網軟件開發和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業、物聯網運營服務業等三大重點產業,在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平安家居、個人健康等多領域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
結語:
物聯網,一個被大家認知但又十分陌生的名字。從2013年起,物聯網概念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直到2014年CES大展上,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產品敲開了消費市場大門,讓更多人認識了物聯網,認識了智能設備,2014年將成為物聯網的拐點年。在此次CES展會上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無不把移動互聯作為重要的指標之一。據相關機構分析,2020年互聯網將帶動14.4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并將會有500億個物件實現聯網。但仍要看到,雖然物聯網潛力驚人,但當前仍處于前期發展階段。在具體行業出現規模化成熟應用之前,仍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在目前看來,如此在物聯網產業鏈上大規模下功夫是否經過嚴謹調研后得出的發展模式?國家政策的重視,地方緊跟的步伐,這或者是在反映一種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