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經過近30年的發展,囿于技術方面的限制一直沒有得到普及。不過,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逐漸普及,促使智能家居似乎已經進入到爆發的前夜,但為何其仍未能破繭而出,大踏步地走入百姓家中?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標準的不統一,這讓智能家居產品只能各自為戰,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互享,從而制約了其發展的腳步。
無統一標準
智能家居行業目前被稱為處于“爛攤子階段”,各產品根據功能的不同采用各自的標準。就智能家居的無線標準而言,目前主流的就有WiFi、Zigbee、 Z-Wave、電力載波和藍牙5種。在國內,智能家居無線接入方式多沿用國際上的標準,也是多種方式并存,其中Zigbee技術因近距離、低復雜度、低功耗、低速率和低成本等優勢,成為國內外被采用最多的技術。
智能家居最大的特點就是控制的系統性,一個終端可以控制全部的家具、家電產品,但由于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導致設備使用的是不同的無線協議,相互間不兼容,只能各自為戰,產品間根本談不上系統性和完整性。
在蘋果HomeKit應用的發布會上,蘋果的軟件工程副總裁克雷格僅用了一分半鐘的時間來介紹它的用途,即成為設備連接中心。蘋果之所以讓 HomeKit應用實現這一功能,就是因為蘋果深知,若僅是設備的單獨運行,不能很好地幫助用戶控制家居設備,只有把設備全部連起來,才能實現真正的智能家居。克雷格表示,HomeKit將使用通用協議,以幫助設備間的彼此通信,使它們安全地與i-Phone手機或iPad連接。
蘋果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谷歌曾經在2011年推出了Android@ Home系統。谷歌在介紹該系統時表示:“雖然這一系統需要一個硬件中心來與谷歌的無線網絡協議合作,但它還是能夠讓用戶控制家中所有智能的東西。”然而谷歌在做介紹時,并未提及該系統所使用的標準,只說是基于家庭自動化900MHz頻段技術,并表示:“這個標準將是全新的,很省電的。”
在Android@ Home系統的發布之初,業界對其抱以很大期望,但此后它卻銷聲匿跡。早在谷歌推出該系統時就有專家指出,谷歌所需要的并不是目前合作愉快的手持裝置或是 PC產業的支持,而是推動900MHz家庭自動化通訊標準出臺,并讓家電產業接受這項標準。業內專家表示,用于家庭自動化的無線技術大致要滿足以下幾個特性,即低功耗、穩定、穿透性強,至于傳輸速度則不是這類應用的重點。
雖然標準的制定者、芯片的制造商一直都在力挺自己的那套標準,但由于廠商們對家庭自動化“各懷鬼胎”,再加上實現家庭自動化可能會牽涉到建筑產業 (許多家庭自動化是由建筑商自行將傳感器與家電整合而成),所以人們才只看到業界一直在喊家庭自動化這個名詞,而沒有看到統一的標準出臺。在這一狀態下,智能家居處于割裂狀態,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互享。
價格不親民影響普及
對于廠家和業內人士來說,他們關心的是行業的發展和標準的統一問題,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在產品好用的前提下,他們更關注購買一套整體智能家居要花多少“銀子”。畢竟,好用的前提是消費者買得起,否則再好的東西也僅是擺在賣場當展品。
據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智能家居產品比較昂貴,大多家庭很難承受。以今年CES(美國消費電子展)上發布的智能門鎖“SmartLock”為例,記者在淘寶網上查詢到,代購這一門鎖的價格需要2300元,這差不多相當于一個中檔次防盜門的價位。再如飛利浦的hue燈泡,單只價格就高達499元,而用戶的使用性評價卻并不高,都說“體驗后感覺沒有想象的好”。智能空調的價格也不夠親民,美的·阿里云物聯網智能空調大2匹奢華款的售價為13999元,大3匹為15999元。海爾的智能空調價格則更高,記者在海爾商城上看到,其全球首發的3匹天樽智能空調,價格高達19999元,而普通空調的價格則大多在2000元—5000元之間。顯而易見,這樣的價格給普通消費者的購買帶來了壓力。
另據一項對深圳智能家居市場的調查結果,目前豪華住宅項目采用智能家居的裝修費用在30萬元—100萬元之間,整體來說,購買一套智能家居系統的造價一般在70萬元左右。對于那些背負沉重房貸壓力的消費者來說,誰又愿意花這么多錢安裝一套智能家居系統呢?
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張永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廠商所掌握的技術大多位于網絡層和應用層,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和技術,部分底層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仍然依靠進口,這導致相關產品整體價位偏高。
安全性至關重要
如果你安裝了智能馬桶,那么有朝一日,黑客也許會這樣要挾你:“趕快支付贖金,否則就別想沖馬桶。”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從技術上講,這完全可以實現。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芝加哥的安全公司Trustwave對日本Lixil集團生產的智能馬桶進行了破解實驗,他們成功地破解了馬桶所使用的藍牙通信鏈路,最終實現了在主人不在家的時候隨心所欲地控制馬桶,如自動開蓋閉蓋、自動噴水等。
網絡安全公司IOActive的首席技術官奧曼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智能家居的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和復雜,這也將帶來更多的安全威脅。未來智能手機將可以鎖房門、開空調、檢查牛奶有沒有過期,甚至預熱電熨斗,“但種種便利也會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讓他們神不知鬼不覺地打開你的家門、窺探你的生活或偷走你的汽車。”奧曼說。
智能家居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通過無線網絡技術來實現的,因此網絡的安全性關乎用戶的切身利益,深受用戶關注。無論是近些年出現的智能路由,還是其他智能家居,無一不將安全作為產品的一大賣點,包括安全智能路由、安全攝像頭、安全智能電視等。但是,黑客可以輕松攻破基于WiFi技術的智能家居設備,并竊取視頻攝像頭的登錄信息,或者通過恒溫器了解主人是否在家,抑或是通過智能電視偷窺用戶家庭的日常生活隱私。
由此可見,智能家居還需要在產品的安全性上下功夫,否則消費者即便覺得好,恐怕也不敢使用。
6月初,蘋果公司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高調發布智能家居管理應用HomeKit,將智能家居概念炒得火熱。以前提起智能家居,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它是陌生而遙遠的,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家居已經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通過手機便可以遠程開關電飯煲,出門忘記關掉的燈、空調,拿出手機可以遙控關閉,可實時觀察家中的監控,下班前遠程打開家中空調,各種掃地機器人、遠程澆花系統等一些曾經出現在科幻大片的情景,正在現實世界中逐漸出現,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一不在改變。
各大巨頭搶食智能家居“肥肉”
智能家居概念大熱,國內國際各大家電、科技巨頭也從中“嗅”到商機,而今連蘋果也要進軍這個市場,足見面對智能家居這塊“肥肉”,各界巨頭都按捺不住了。
小米公司在智能家居領域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路由器,其加入大硬盤來承擔家庭存儲中心的任務;其次是智能電視,包括小米TV和小米盒子,長沙不少人已成為其“發燒友”。最近小米還與一家地產公司合作建起了智能家居樣板間,在這間房子里,按下起床模式,小米路由器會“通知”燈泡打開柔和的燈光、電視開啟然后播放音樂,同時視頻監控打開,相應畫面會投在電視上;按下外出模式,家里的電器開關會依次關閉,窗簾自動拉上……
美的公司近日對外透露,在智能家電領域,該公司成立“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室”,構建公司“智能家電”形象,現已相繼推出美的云空調和智能廚房等智能家電產品。海爾在今年初發布的U-Home智能家居及U+智能家居操作系統,用戶家中家電、燈光、窗簾及安防等家居設備均可實現跨品牌、跨產品的互聯互通。聯想集團近日也發布了其二代看***產品,配備100萬像素CMOS攝像頭模組,所有視頻數據依舊存儲于云端,用戶可通過云端數據在手機進行實時觀看、下載、分享。
奧維咨詢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智能家電產值達到1000億元,國內擁有1億多潛在的智能家電客戶,預計到2020年,現在1千億元左右的產值將暴增到1萬億元的規模。
若要說2014年是“智能家居的新紀元”絲毫不為過,就像2007年之于智能手機一樣。彼時,Windows Mobile和諾基亞已存在多時,但真正打開智能手機大門的是iPhone和Android。這一次,新的大門還將由蘋果、谷歌打開嗎?微軟能否逆襲?三星的位置又在哪里?
蘋果:觀望為主,嘗試投入,定標準做平臺欲令“諸侯”
蘋果的iHouse也許只是個玩笑。智能家居與PC、電視、汽車等產品的智能化完全不同,它不是一個單品,其智能化需要由大量碎片化的產品來協同實現。
在剛剛結束的WWDC上,蘋果并未推出與智能家居相關的硬件——盡管未來它很可能會推出iTV電視整機——但現在它的思路明確:不做硬件,也不準備做一套獨立系統,而是打算開發一套標準+協議,即HomeKit。智能家居單品(門鎖、燈光、攝像頭、溫控器、插座、開關)如果能夠支持 HomeKit,iOS 用戶就可以通過HomeKit平臺結合Siri去操控這些家庭設備。未來,HomeKit還可能開放給第三方App。
說到底,蘋果做標準協議,就像它在視頻領域所做的AirPlay協議一樣。相比研發設備和系統,這一玩法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盡管蘋果還提供了一些品牌認證,并具有蘋果實體店售賣等品牌和渠道的附加值,但都屬于資源分享。聰明的蘋果空手套白狼的底氣在于它“挾用戶以令諸侯”,飛利浦等企業已表態支持。
蘋果也有單品,如路由器、Apple TV機頂盒,但市場表現不溫不火。巨頭要想將其在某個領域的成功復制到陌生領域并不容易。蘋果擅長的是面向個人用戶的消費產品,家庭是與個人和企業并列的第三類市場。而蘋果也未能啃下企業市場。因此,與其說蘋果不想做單品,不如說是它有心無力。除了研發傳說中的iTV之外,它還能做什么呢?但它又不能坐視不管,憑著強大的號召力做一套標準,以求不錯過未來潛在的智能家居盛宴,這是它沒有選擇的選擇。
谷歌:最舍得投入,軟件+硬件、單品+平臺,一起上
谷歌在智能手機時代“軟”而不“硬”。就“軟”而言,它憑借Android構建OHA聯盟反超蘋果,打造了一個繁榮的Android生態圈。
但谷歌并不滿足只“軟”不“硬”,Android為其帶來了大量的移動用戶,并將搜索、Chrome、地圖、GMAIL等服務一股腦整合了進去,但與蘋果憑借軟件、硬件以及內容一體化賺得盆滿缽滿相比,Android并未給谷歌帶來匹配的回報。同時,三星心懷異心研發Tizen系統等做法,讓谷歌對這類盟友并無安全感。
于是,谷歌開始推行自有的Nexus設備,并拿下摩托羅拉,以求在硬件產品上有所作為。而研發GoogleGlass、無人駕駛汽車等更是讓它成為了徹頭徹尾的設備+互聯網公司。
在智能家居領域,谷歌一開始便不再滿足于只打造一個系統的軟件生態圈。它以32億美元收購了Nest這一殺手锏產品,還有傳言說家庭攝像頭Dropcam 也被其收購。毫無疑問的是,蘋果不會只“硬”不“軟”,它的野心絕不是做單品,而是要打造一個與Android陣營類似的生態圈,甚至可能以 Android或者ChromeOS為基礎。可以預料,接下來谷歌為智能電視打造的操作系統、為智能家居設備打造的標準平臺將會問世,還會有一些SDK、云服務提供給廠商。
谷歌在智能家居上十分認真。它的思路是“軟”“硬”結合、單品+平臺一起上,開放仍將是其特色以及核心優勢。Android以及OHA構建的用戶基礎將幫助它再造一個新的Google Home聯盟。
微軟:“起個大早趕個晚集”,軟件切入夢想或將落空
收購諾基亞,鮑爾默提前退休,仍無力挽回微軟在移動時代的頹勢。鮑爾默退休時提出微軟將向設備+服務公司轉型,但它還在節節敗退:硬件上毫無斬獲,軟件上WIN8難推,MSN與Skype整合回天乏術,WindowsPhone增長過慢。
微軟有過輝煌的歷史,它在1999年甚至更早便在智能家居上有所思考和嘗試,其“維納斯計劃”聞名于世。微軟也是第一家推出平板電腦的公司,2000年前后比爾·蓋茨便已多次為平板電腦站臺了,但種種原因使得蘋果最終后來居上。這一次可能又要上演同樣的故事。
真正定義智能家居的不一定是蘋果,但一定不會是微軟。答案之所以這么殘酷,一方面是因為智能家居并不是獨立的,智能手機是它的基礎。任何設備,任何方案,都需要依賴手機去操作,因為手機能夠像器官一樣伴隨用戶。微軟在智能手機上的落后,必將影響它在智能家居上的發展。
另一方面,微軟確實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動作。它在5月與智能家居公司Insteon合作,讓后者的應用入駐Windows平臺,產品入駐微軟實體商店。同時,微軟還給一些廠商提供基于Azure的云存儲、云計算服務。但類似合作都太流于表面。
微軟還可能推出獨立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統,而微軟研究部門也確實公布了“家庭操作系統(AnOperatingSystemForTheHome)”白皮書。可問題在于,操作系統還得運行在設備之上,而家里的各種設備又無法支持統一的操作系統,且不少設備如路由器、智能電視已有事實上的操作系統基礎存在 (OpenWRT、Android),如果微軟的操作系統仍然難以擺脫收費的玩法,廠商憑什么選擇你?
用舊思維去進軍新世界,還未開始便已注定要失敗。微軟在智能家居之戰中的勝算最小,難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命運。
三星:擁有家電基礎以及軟硬件實力,勝算最大
在智能手機領域,谷歌、蘋果和微軟“三足鼎立”,而在智能家居的戰場,微軟的位置或將被三星取代。
三星是“安卓之王”,它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都大獲成功。它還有著強大的軟硬件全產業鏈能力,其硬件、渠道和市場能力比蘋果還強,這些優勢將讓它在新硬件領域站到很高的起點。可以看到,三星Gear智能手表已勝出對手一大截了,該手表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高達71%,已成寡頭。
在“家”這個領域,三星本身便擁有全系列產品布局。除了在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播放器等產品市場有著可觀的份額外,它還擁有不少核心技術。家電基礎外加在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上的成功,無疑是三星進軍智能家居市場的先天優勢。
對于智能家居的研發,三星確實非常積極,早已推出了智能電視、智能洗衣機、智能冰箱、智能電燈等多種產品。除了單品外,三星還推出了專屬的智能家居軟件平臺Smart Home。它一方面整合了用戶的個人消費產品,另一方面整合了智能家居設備,今年上半年已進入部署階段。Smart Home是開放的,允許第三方加入。因此,三星在軟件層面的動作也比蘋果和谷歌更有誠意,速度也更快。Tizen系統不一定成功,但SmartHome因其先發優勢及硬件基礎就難說了。
當然,三星并不是沒有任何挑戰。在溫控、安防等智能家居其他領域,三星還需要從頭開始。但顯而易見的是,它的綜合優勢是最強大的。
小結
智能硬件最被各方看好的有三個領域:可穿戴、家居和汽車。2014年正在成為“智能家居的新紀元”,蘋果、谷歌、微軟和三星一起為我們打開新大門。蘋果象征性嘗試,谷歌大手筆動作,微軟已日暮西山,三星優勢明顯。有觀點認為,在勝算排名上,三星第一,谷歌第二,蘋果第三,微軟最弱。如果蘋果依然毫無作為,未來的智能家居之爭將是谷歌與三星的雙雄對決。(本文綜合長沙晚報、北青網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