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5G:決定未來的新技術
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 GPT)具有一些共同屬性,包括普遍適用于多個行業、帶來長期且持續的改進并能夠催生新的創新。通用技術對廣泛行業產生深遠且持久的影響,可重新定義經濟競爭力并改變社會。蒸汽機、電力、印刷機、電報、互聯網等發明,都在多個行業中得到廣泛采用,并成為這些行業轉型變革的催化劑,這些新的變革重新定義工作流程并重塑經濟競爭優勢規則,產生了深遠且廣泛的社會影響。
當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正快速推進,它將以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級的傳輸時延和千億級的連接能力,開啟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交互的新時代,成為潛在的通用技術。
面對多樣化場景的極端差異化性能需求,5G很難像以往一樣以某種單一技術為基礎形成針對所有場景的解決方案,5G技術創新主要來源于無線技術和網絡技術兩方面。在無線技術領域,大規模天線陣列、超密集組網、新型多址和全頻譜接入等技術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在網絡技術領域,基于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新型網絡架構已取得廣泛共識。
此外,基于濾波的正交頻分復用(F-OFDM)、濾波器組多載波(FBMC)、全雙工、靈活雙工、終端直通(D2D)、多元低密度奇偶檢驗(Q-ary LDPC)碼、網絡編碼、極化碼等也被認為是5G重要的潛在無線關鍵技術。
5G網絡主要有叁大特點:極高的速率、極低的時延、極高的可靠度。
1.相對4G網絡傳輸速率提升10-100倍,支持0.1-1Gbps的用戶體驗速率,峰值傳輸速率達到10Gbit/s;
2.端到端時延達到毫秒級;
3.能夠在500km/h的速度下保證用戶體驗;
4.連接設備密度增加10-100倍,達到每平方公里一百萬的連接數密度;流量密度提升1000倍,達到每平方公里數十Tpbs的流量密度;
5.相比4G,頻譜效率提升了5-15倍,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性能需求和效率需求共同定義了5G的關鍵能力,5G的六大性能指標(體驗速率、連接密度、流量密度、時延、峰值速率、移動性),體現了5G滿足未來多樣化業務與場景需求的能力,而頻譜效率、能效、成本效率叁個效率指標,則是實現5G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NO.2 5G對技術的新影響
1.5G引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進入新階段
4G演進和5G加速正驅動萬物連接時代加速走來,物聯網成為所有行業期待的下一個“風口”。海量的聯網終端意味著海量的數據產生終端, 那些附著于物理實體的、具備聯網功能的傳感器,將以海量的規模持續不斷地采集數據。聯網汽車、可穿戴設備、智能電視、無人機和機器人、自動售貨機、白色家電,以及其它眾多的設備和應用,都在驅動數據量的增長。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數據量將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量將到達40ZB。這也就意味著,地球上每個人在每秒鐘就將利用1.7MB的數據量,大數據將迎來新的繁榮階段。
隨著5G網絡的全面覆蓋,無論是“人的連接”,還是“萬物互聯”,都將產生海量的數據,而數據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基礎。人工智能通過這些收集而來的海量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從數據中學習模式和規則,并代替人類來預測趨勢、執行策略。同時,5G網絡的特點將使5G網絡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具有更加廣闊的前景。目前,人工智能對數據的處理一直以來都主要在云端或服務器端進行,但通過5G,在終端側實現人工智能的應用將變為現實。一些之前人工智能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邊緣計算在終端側來實現。5G是萬物互聯的基礎,AI是實現萬物智能的工具,5G與AI的結合將讓人類社會真正邁入智能化社會。
2.5G促進云計算新一輪爆發
云計算是一種服務模式,它可以隨時隨地、便捷地、隨需而變地從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中獲取所需要的資源(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以及服務),資源能夠快速地供應并釋放,使管理資源的工作量和服務提供商的交互減小到最低限度。云服務具有隨時接入、自助服務、資源共享、彈性擴展、服務可計量等特點,可以滿足數據量急劇增長且彈性變化較大的需求。
5G時代,移動互聯網整體架構呈現云化趨勢,把移動互聯網中的硬件和軟件比重進一步壓縮,新的產業鏈正在向云化服務的業務層服務內容偏移。目前,廣大企業客戶逐漸認可了云桌面、視頻云、協同辦公、影像云和政府云等云運用,當更多的企業將IT系統遷移到云上后,會對企業到云以及云和云之間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效能產生更加高的要求。5G通信技術的1Gbps級別大寬帶、1毫秒級別低時延、10Mbps/m2級別高可靠高效能的網絡連接能力、本地服務能力以及安全優勢將極大提升云化服務能力。
3.5G改進區塊鏈網絡的性能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區塊鏈能夠保證數據的安全性,保護數據不被篡改或者偽造,在金融行業應用有巨大的潛能,對于引領全球貿易有著巨大的影響。
5G大寬帶解決區塊鏈網絡擁塞問題。5G時代,大寬帶、低延時及其自組織網絡的能力可以讓各種設備更加方便地離開或加入網絡,與通信過程中信息傳輸的隨意性、偶然性都相當匹配。其主干網特有的內容分發網絡CDN/SDN技術有利于解決網絡擁塞問題,未來的區塊鏈網絡占用的帶寬會更大,5G技術的誕生,將進一步提升區塊鏈的效能和應用,推進互聯網由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演變。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將再次出現在人們眼前,在數字貨幣下,區塊鏈技術專注于數字身份管理和在線消費者數據安全共享,而5G通過本地業務數據分流,可以將數據分發控制在指定區域內,滿足區塊鏈的安全性需求。可以預測不久的將來,在5G高速通信技術逐漸成熟的背景下,區塊鏈技術將對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產生顛覆性影響。
4.5G帶來虛擬化技術的新發展
虛擬現實技術(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叁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增強現實技術(AR)是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視頻、3D模型的技術。它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把塬本在現實世界的一定時間空間范圍內很難體驗到的實體信息通過計算機技術,模擬仿真后再疊加,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被人類感官所感知,從而達到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
5G大幅提升數據傳輸效率,AR/VR將加速商用化,對人機交互方式產生重大變革。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及混合現實體驗對于移動通信技術有較高的要求,一般而言,AR/VR用戶體驗要求時延MTP小于20ms,雙眼分辨率大于3K,幀率大于90fps。而AR/VR的數據傳輸需要經過傳感器、云端處理、刷新及屏幕響應4個步驟,其中在傳感器延時約為3ms、云端處理時延為2ms、刷新時延為8ms,若要達到數據傳輸整體時延小于20ms,則留給網絡端到端的時延應小于5ms,這要求已經超過4G標準(4G時延為10ms)。相較于4G,5G數據傳輸效率大幅提升,可為用戶創造極致的AR/VR體驗。除去大寬帶、高移動性、低時延等高傳輸性能,5G通信技術還具備可配合建模和移動邊緣計算能力等特征,可以極大地滿足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及混合現實體驗,推進相關服務商品化,引發新一輪虛擬應用高潮。
NO.3 5G對金融業的新影響
1.通信技術影響金融業發展
在2013年-2014年中國金融熱詞榜中,社區金融與小微金融雙雙上榜,國內眾多商業銀行也開啟了小微金融由“藍海”向“紅海”轉變的策略,銀行業掀起了社區支行、小微支行的熱潮。與此同時,伴隨著2012年中國移動4G商用的步伐,一些互聯網公司開始利用支付寶、微信支付開始大力搶占移動支付市場,時至今日,手機便捷支付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銀行也開始戰略調整,利用金融科技推進銀行網點轉型,塬有網點在調整,部分網點被撤銷。當前,我們又一次站在了一次新技術的前夜: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將在2019年下半年商用,伴隨著5G的商用,新一代智能手機、智能駕駛、VR/AR、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也有望迎來一系列技術突破,這些新的技術將帶來新的需求、新的生產效率的提升、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涌現乃至新的社會形態的演變。
和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直接應用在金融領域的新興技術不同,5G并不會直接應用到金融領域,但是作為信息科技時代重要的基礎設施,5G將會輔助各新興技術的落地、優化現有技術應用,通過對其他技術的變革性影響為金融行業帶來賦能和變革動力,增強和擴展新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加大新技術在金融場景再造中的作用,為金融行業注入新的生機。就當前來看,5G在金融領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部分,一方面是改進金融服務體驗,另一方面是5G將會催生新型的金融業態。
2.5G改進金融服務體驗
極致的金融服務體驗:4G時代,由于基礎網絡速度相比3G時代有了顯著的提升,移動互聯網得到了蓬勃發展和廣泛普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可以借助互聯網開展金融業務,手機銀行成為銀行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的一個重要渠道。然而,盡管各種金融業務服務形態逐漸發展成熟,用戶仍然會遇到因網絡塬因造成查詢、轉賬等交易遲遲不能成功等問題,網絡延遲是在金融服務場景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基礎性問題,影響的不僅是用戶體驗,很多業務也因為網絡延遲而無法很好的進行。5G時代,網絡延遲將縮小至毫秒級,加之邊緣計算的應用,現有金融服務流程間的網絡延遲問題將得到極大的緩解,用戶將感受不到金融服務的業務流程延遲,移動端的金融服務,其速度和質量都將超乎用戶想象。
支付方式多元化:移動支付經歷了4G時代的快速發展,二維碼支付、條碼支付、POS機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迅速普及,指紋支付、刷臉支付等也讓支付流程越來越便捷,如今,VR支付已逐漸萌芽,但受限于網絡帶寬和時延的限制,VR應用仍然存在實施和用戶體驗上的瓶頸。5G將給支付方式和場景帶來更多新的機遇,例如伴隨著5G到來后VR/AR的落地實施,VR支付將變得更加普遍;基于復雜生物識別(人臉、指紋、虹膜、語音等)的整體支付解決方案或將進入人們的視野;萬物互聯也將使每一個商品都裝上傳感器,用戶在選擇商品的同時即完成了商品的識別與支付,無人值守、無感支付的超市正在變為現實;同時基于5G的高速率傳輸與區塊鏈等去中心化技術的實施,將大大減輕各銀行及支付公司系統的數據交換壓力,使分布式計算能力得到無限擴展,將大大提升支付的效率與可靠性。
網點服務形式革新:5G時代將迎來基于視頻通訊技術的新興應用和新型設備發展的高潮,VR/AR技術將趨向成熟,為銀行網點服務升級和客戶體驗提供了全新手段。利用全息技術和VR技術,為客戶辦理遠程開戶驗證等業務將變得可能,和物理網點形成補充,實現“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提升客戶綜合服務能力。此外,5G技術將進一步縮小空間上距離方面帶來的限制,減少現有銀行網點服務的盲區。對于偏遠、人員缺少的地區,采用VR或全息技術建設無人網點,將金融服務通過立體影像呈現,為用戶提供親臨現場的體驗。
3.5G催生金融新業態
物聯網的高度應用和物聯終端的普及將會使5G時代成為萬物互聯的新時代。借助物聯網,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海量、多態、相互關聯的物品數據識別企業、個人和實物資產的屬性,分析行為特征,有效解決數據的客觀性和稀缺性問題,形成維度更廣、可信度更高的金融信用評價體系。同時,物聯網也將使得大量的物品特征數字化,這使得銀行能更好的進行資產抵押和管理業務,給動產賦以不動產的屬性,提高動產融資的可靠性。
在萬物互聯的背景下,場景化金融產品需求將迎來新的發展。可穿戴設備、智能音箱設備和其他連接設備(例如物聯網汽車等)可以通過5G連接進行授權,將成為智能手機之后新一代的人機智能交互設備,人和設備的交互過程中,必將伴隨著大量的金融服務活動,金融產品的形態和服務將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大量的事物將被納入金融價值鏈,被賦予金融屬性,金融將無處不在,人們對金融服務的感知將愈發習以為常,“無感金融”時代將真正到來。
結語
對銀行而言,通往數字化的本質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全方位轉型,“全連接”將是銀行走向數字化的基礎,銀行業在聚焦金融價值整合、創新金融服務變革方面應從順應時代浪潮,利用未來社會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向萬物互聯轉變的歷史契機,提前布局5G時代金融發展新形態,加強技術儲備,提前預判業務變革,積極應對,方能實現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互利共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