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城市 VS 數字孿生城市
從技術發展的視角,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但是現有智慧城市建設效果并不如人意。
現有智慧城市是已有城市系統之上的技術補丁,無助于打破數據孤島。僅僅是根植于城市的某一局部或階段,無法沉淀有全景價值的數據,更難以形成生態系統,也無法反映城市系統全貌和真實狀態。因而,各城市管理部門之間的協作程度不高,新技術最終淪為擺設,巨大的沉沒成本令人望而卻步。
萬物互聯的時代,數字孿生城市的提出并不意外。而在海量數據基礎之上提出的數字孿生城市,無疑是實事求是,以實際情況為出發的。因此,在數字孿生城市提出之后,學界形成普遍共識: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發展的高級階段,數字孿生城市是作為數字城市的目標,是智慧城市的新起點,能夠賦予城市智慧化重要設施和基礎能力。
二、究竟什么是數字孿生?
在了解“數字孿生城市”之前,先來看看什么是數字孿生?我們的理解是,一個數字孿生需要模型+數據+軟件,三者結合。
數字模型,就是在一個設備或系統“物理實體”的基礎上搭建而成,它是數字化,而且需要加入數據,包括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生成一個動態模擬狀態。所以,它不同于電腦的設計圖紙,三維模型更加逼真,也是優锘ThingJS可視化開發平臺的重要成果之一,CampusBuilder可以搭建園區級三維場景,CityBuilder可以搭建城市級三維場景,ThingJS在線平臺調用API開發場景互動能力。
當然,模型數據是重要基底,數字孿生體的核心在于“連接”,持續不斷的連接,通過傳感器反饋實體對象的實時狀態,還有外界環境條件的作用,都會連線到孿生體上,模擬特殊情境進行數字化仿真,獲得新的理解。
例如數字孿生的起源——NASA(美國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其中至少建造了兩個相同的空間飛行器,以反映航天器在執行任務期間的狀況”,并利用仿真技術在復雜的虛擬模型上預演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以最低的成本了解新的解決方案是否有效,即使地球條件并不理想,也能做好準備安全返航工作。
三、數字孿生城市場景應用
也就是說,數字世界是平行的,有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數字化雙胞胎,任何行為都保持同步,對于城市治理人員來說,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夠進行遠程管理,形成服務協同網絡,便捷實現集中管理、綜合監測、指揮調度為核心的初期城市運營指揮模式(中期則圍繞主動感知預警、數據融合、精細管理,后期主要以社會化參與、智慧協同服務、智能決策仿真為主)。
數字孿生城市是一個應用場景,雖然和工業領域有區別,但是這里把工業模型換成城市模型,就不難理解。數字孿生城市主要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在網絡空間構建一個與物理世界相匹配的孿生城市,它以數字為基礎,對城市治理進行運營、決策。
借助智能大屏、城市儀表盤、領導駕駛艙、數字沙盤、立體投影等形式,數字孿生城市可一張圖全方位展示城市各領域綜合運行態勢,并根據不同主題分級分類呈現,實現某些重要場景的運行監測、管理、處理、決策等治理領域,例如城市交通治理。
結尾
數字孿生城市采集城市全景數據,結合5G、物聯網等技術,進一步豐富功能,提升數字化社區治理的效能,優锘ThingJS作為萬物互聯可視化開發平臺,見證千百個數字化行業興起,發揮重大作用。
? ? ? ?責任編輯:tzh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