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麥生產上,以條銹病、赤霉病為典型的病害,具有見病早、發生區域廣、面積大、危害程度高的特點。
小麥條銹病,俗稱黃疸病,是典型的遠距離傳播的流行性病害,具有擴展蔓延速度快、成災頻率高等特點,小麥受害后,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導致千粒重大大降低,嚴重發生年一般產量損失30%~40%,甚至絕收。該病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鞘、莖稈、穗部。早發現、早防治是防治條銹病的關鍵。防控策略是“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發現一片,防治全田”,及時封鎖發病中心,控制蔓延危害。
小麥赤霉病,又名紅頭瘴、爛麥頭,是長江中下游和黃淮南部常發病害,我省以豫南麥區發生最重,一般發生年減產10%~20%,大流行年損失高達40%以上,甚至絕收。同時,感染了赤霉病的小麥籽粒含有一種嘔吐毒素,對人和動物有很強的毒性,病粒超標后人畜無法食用,且不能做商品糧收購。小麥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因此該病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極大。
近期,國家農業農村部召開會議指出,今年農作物病蟲害呈加重發生態勢。從小麥產區看,條銹病、赤霉病大流行風險高。隨著氣溫回升、降雨增加,黃淮海等主產麥區重發流行風險增加,暴發風險極大,預計發生面積6000萬畝,將對糧食生產構成直接威脅。
要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選擇抗病品種
選擇高抗小麥條銹病的品種,是預防小麥條銹病發生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各省都有許多通過國家審定的抗病品種,各地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播種。然而目前缺乏抗小麥赤霉病病品種,因此這個方法有較大的局限性。
二、及時噴藥防治
在多種病蟲同時發生危害的關鍵期,可選用合適的殺菌劑、殺蟲劑科學混用,綜合施藥,防病治蟲,一噴多效。但是,一方面由于農田面積大,條銹病傳播速度快,很多時候根本來不及噴灑完畢,病害就已經蔓延開來,白白增加了工作量,影響了防治效率。另一方面,赤霉病只有提前預防,才能控制病害發生流行;田間顯癥后再防治,基本沒有效果。在目前缺乏抗病品種的情況下,必須主動出擊,見花打藥。因此,提前的監測和預防對于小麥條銹病和赤霉病的綜合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三、選用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監測儀
歐柯奇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監測儀OK-TC1能對風速、風向、雨量、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大氣壓等要素進行全天候現場監測,并通過4G無線傳輸至平臺存儲、分析。系統通過內置的條銹病、赤霉病數據模型進行自動分析計算,對農田進行實時監測,及時預警,保證了防控工作的及時開展。可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中。
fqj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