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某相關權威媒體的調查數據,有15%左右的車主均碰到過“碰瓷”事件,越來越多的車主意識到行車記錄儀重要性。因此行車記錄儀將成為汽車標配,會是一個市場需求趨勢,這樣可以減少被敲詐、勒索、碰瓷的幾率。雖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在外開車,配個行車記錄儀還是有必要的,不過在眾多商家的宣傳轟炸之下,很容易就讓人挑花了眼。哪些配置重要?哪些屬于噱頭?看完本文,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重要的話要先說:行車記錄儀最需要關注的就是清晰度、廣角、夜視,以及耐曬、耐顛簸、安全。
注意安全性能
大部分行車記錄儀都安置在前擋風玻璃處,白天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經常處在高溫暴曬的環境下,在選擇行車記錄儀時最好不要挑選裝電池的記錄儀,防止電池在暴曬情況下發生爆炸。同時行車記錄儀在暴曬一段時間后,需要定期打開查看一下,是否有花屏或死機的情況。
關注夜拍清晰度
很多車主都很關心行車記錄儀的畫面清晰度,但在購買挑選時,不用刻意追求特別高的像素和分辨率,通常情況下高于200萬像素、分辨率在720P左右的記錄儀,就可以基本滿足日常的拍攝要求。夜晚是事故的高發期,所以選購行車記錄儀時,最好讓商家給演示一下夜拍效果,以免有些記錄儀白天拍攝效果不錯,到了晚上拍出的畫面卻很粗糙。
選循環錄像模式
要關注儲存錄像的方式。大多數記錄儀會采用循環錄像的方式,也就是儲存卡錄滿以后會用最新的錄像頂掉早先的錄像,循環往復。但還有個別記錄儀是錄滿以后會自動停止,需要手動操作刪除,所以在購買前一定要問清。自動緊急錄影也是行車記錄儀的一個必備功能。它在監控到車有猛烈震動時會自動保護這段視頻不被刪除,也就是車在發生碰撞時,這段視頻會強制保存在記錄儀的內存卡里。在對記錄儀進行設置時,沖擊力敏感度別設置過高。
要具體了解就再往下面看看:
第一問:選擇1296p還是1080p?
答:對于防碰瓷為主的記錄儀,1080p的清晰度足夠,過高會大大降低存儲卡的使用壽命,同時縮短了每張卡的可錄像時間。另外,1296p因平均到每個像素點的進光亮減少,夜視效果變差,更是得不償失。
大家一定有這方面的經驗:在電視上看720p的影視,已經非常清晰,即使升到1080p的片源,清晰度差別并不明顯。但1080p 的數據量已是720p的兩倍,1296p的數據量又是1080p的1.4倍:也就是同一張TF卡,此刻不僅可錄像的時間減少了30%,而且大大增加卡的重復讀寫次數,使其使用壽命變短(如果有人告訴你可錄像時間沒有變短:數據量都沒增加,清晰度的提高從何談起?)。
同理,每秒24幀的電影已經很清晰流暢,把30幀升到60幀,同樣會造成可錄像的時間減少,卡的壽命變短。行車記錄儀產品注重實用與耐用,并不是所有參數越高越好。
第二問:有些品牌的像素數都超千萬了,像素越多越好?
答:1080P的圖像對應的像素數正好為210萬(1920×1080=207萬,再加上傳感器邊緣的一些被浪費的)。像素再多的話,清晰度上升并不明顯,但因平均到每個像素的進光亮減少,會造成夜視效果變差。要關注整體性能,而不是被數字的大小迷惑。
第三問:為什么不用吸盤安裝,多不方便啊?
答:汽車發生碰撞或者太陽暴曬時,吸盤容易脫落,造成行車危險。其實大家可以簡單地用此條來判斷所買記錄儀的設計是否專業:不同于導航,記錄儀一年四季要掛在那兒,不安穩,能安心嗎?
第四問:圖像邊緣的彎曲讓人糾結?
答:為使錄像范圍最大化,便于取證,記錄儀要用廣角鏡頭,邊緣肯定會有一定變形。如果要去除變形,圖像處理時要切掉邊緣部分,會造成有效信息丟失。換句話說,圖像邊緣整齊,正說明記錄儀的廣角性能不佳。
第五問:廣角是不是越大越好?
答:廣角越大,可記錄證據的范圍越大。當然,錄的范圍大了,單點的清晰度亦略微下降(所以說如果廣角在120度以下,720p的清晰度也就夠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廠商的在廣角參數上虛標嚴重,最夸張的,明明100度,居然敢標140度!應盡量選擇品牌信譽良好廠商的產品。
第六問:基于后視鏡安裝的,看著多簡潔啊,而且有大屏顯示?
答:缺點在于抖動和鏡面偏暗,會嚴重影響觀察車輛后方狀況。另外,要確認防眩光功能是否受到影響,所用的鏡面是否為安全玻璃,兩人共用車還要考慮每次調整后視鏡也要同時調整記錄儀鏡頭角度的麻煩。國家對汽車后視鏡產品的安全規范要求非常嚴格,請在購買時確認其獲得的3C證書編號是 CNCA-02C-059:2005,而不是用其它品類的證書來濫竽充數。
第七問:某某芯片方案的清晰度好?
答:清晰度是產品性能的綜合體現:圖像處理芯片+圖像傳感器+鏡頭,而不僅僅是圖像處理芯片。不良廠商的常用手段:從芯片和圖像傳感器上看沒啥差別,而所用的鏡頭則是論“斤”稱來的,毫無品質可言。但實際上鏡頭對清晰度和夜視效果影響非常大。
第八問:鏡頭沒啥差別啊,都是玻璃材質啊?
答:為提升廣角和成像質量,記錄儀要用多層鏡片,但多層鏡片也會使讓入射光線損失高達30%至40%。為減少反射,提高鏡頭的透光率,高端行車記錄儀采用鍍了多層增透膜的高級光學鏡頭。如何區分:沒有鍍膜的低質量鏡頭很容易被“看穿”,鏡頭內部“一覽無余”。偷工減料的只鍍單層膜的鏡頭通常是藍紫色或是紅色,而鍍了多層增透膜的鏡頭則呈淡綠色或暗紫色(要拿真機來觀察,廣告上一般都是電腦渲染圖,不算數)。
第九問:夜視效果哪家強?
答:對上班族來說,夜間開車如同家常便飯,所以能夠清晰記錄夜間行車的記錄儀非常重要。然而,有些行車記錄儀白天拍攝效果不錯,但是晚上拍攝出的畫面就糙了。所以買之前最好在網上找一些使用者上傳的視頻,看看效果如何。
第十問:單反級夜視
答:單反的夜視效果好,主要因為它單個像素的顆粒比較大(》3μm),接收光子的效果更佳。
行車記錄儀用的圖像傳感器是1/3英寸的,因而總像素數越大,單顆像素越小。常用的Aptina0330和0331是2.2μm,OV4689是 2.0μm(一般用于1296p記錄儀),顆粒比較大的是索尼IMX122和IMX322(2.8μm),而以IMX322夜視性能更好。
當然,一定要配合質量上乘的多層鍍膜鏡頭,夜視效果才能充分表現出來(參見第8條)。
第十一問:我加了好幾顆補光LED燈,夜視更好?
答:那幾顆燈的亮光會通過前擋玻璃直接反光到鏡頭,讓記錄儀瞬間變盲人。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用的不是可見光,而是紅外補光,則更不可信:現行的記錄儀沒有日夜切換裝置,紅外光會被鏡頭里的紅外濾光片(IR-cut)截住,禁止通行。
第十二問:XX的芯片方案第一?
答:我們在對比測試時發現,某些方案的高端芯片表面溫升比較高(即和不開機時相比,開機時芯片溫度上升)。而記錄儀會工作在夏日的驕陽下,過熱的溫度會惡化圖像傳感器和鏡頭的性能,導致錄像不清晰。
1080p的影像足夠了,不要迷信芯片的型號數字越高越好,有時只是增加了一些華而不實的功能,反而帶來更多問題,就像xx的810手機芯片發熱嚴重一樣。
簡單判斷:讓記錄儀正常錄像15分鐘以上,然后用手捂在上面,看機器表面是否變燙。
第十三問:內部有鋰電池,方便拿上拿下?
答:不管你用的電池有多強,經過整個夏季的暴曬,和每天的劇烈顛簸,一年后基本報廢,而且還增加了爆炸或鼓脹的風險。記錄儀就是防碰瓷用用,再方便還有比拿手機方便嗎?用鋰電池、吸盤安裝、LED補光燈,可直接判為山寨貨。
第十四問:我有無線WiFi,可以分享?
答:APP就是剛安裝時圖個新鮮,然后就丟到九霄云外了。事故處理時,估計警察蜀黍也沒有閑心陪你回憶APP怎么用了:或者直接看記錄儀,或者拔卡走人。記錄儀就是防止碰瓷用的。
第十五問:在X寶上該品牌銷量排前幾名,買了準沒錯?
答:你懂的(shuadan),逐個對比選擇,沒必要隨波逐流。
第十六問:雙鏡頭、偏光鏡?
答:國內的事故判罰一般歸于后車責任,車前面裝一個記錄儀足夠了,除非你覺得車內布的像蜘蛛網也可以接受。偏光鏡減少了一半的進光量,防眩光變好,但夜視效果打了很大折扣,得不償失。
第十七問:記錄儀要有GPS功能?
答:有圖即有真相,解決一些小的糾紛時足夠了,GPS有點兒多此一舉(如果是大的問題,自然會有權威部門的介入及更多的手段來解決)
第十八問:以能否看清車牌為選擇標準?
答:所見即所得,看似很有道理,但實際上無法做到客觀評測。能否看清車牌受以下因素影響:相對車速、相對距離、路面平整度、光照條件、拍攝角度等等。
記錄儀定焦時用的測試場景和測試圖都會考慮拍清車牌等這些因素。正規廠商的記錄儀,對距車頭3米之內、相對靜止的物體拍攝清楚毫無壓力,防碰瓷足夠用了(相對移動的車牌,因錄像一直在持續,也總有一幀會捕捉到);離得太遠的東東,沒有必要去關心。
第十九問:16G,32G,還是64G卡?
答:駕車族每天平均開車時間在90分鐘以內,而32G卡能錄320分鐘全高清視頻,視頻記錄能保存三天以上,對大多數人足夠了(指望它對付警察蜀黍的罰單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吧)。
卡的品質也很重要,要class10,不然跟不上高清視頻的讀寫速度。推薦閃迪(Sandisk)紅色系列(能工作在-25oC至85oC,適應記錄儀的工作環境)。
第二十問:品牌無所謂?
答:記錄儀是比較復雜的電子產品,而且又要耐汽車的高低溫和強烈振動,即使經過精工設計和嚴格測試,再好產品的返修率也將近1%,而行業平均水平則高達3~5%。當你真碰到問題時,好品牌的售后服務更有保障。
第二十一問:要不要有停車監控?
答:全天候保護你的愛車,停車監控必不可少,但目前的產品在此方面都很不完善,主要表現在有效保護時間偏短。有防劃車需求的還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最后說一句,請選擇自己信任的品牌里比較貴的(慎選其中的低端機,總歸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
最后,提醒各位車主,市場上存在一些“三無”行車記錄儀產品,其質量及鏡頭不好,功能也單一,使用效果并不好,比如晚上根本無法拍攝清楚,白天也出現漏拍、漏秒甚至延遲等問題,畫質嚴重壓縮不清晰,遇到交通糾紛依舊無法作為“鐵證”。最后說一句,請不選擇選購便宜或者最便宜的“一分錢一分貨”是常理,也是市場經濟規律!咱要買就買個好的,對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