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伊始,2022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如火如荼進行。2018至2022年,時間的齒輪轉動不息,歷年WAIC期間,商湯均舉辦匯聚全球AI大咖的企業論壇,分別以主題“智引萬物”、“智煥新動能”、“大愛無疆·致遠”、“大愛無疆·共生”、“大愛無疆·元創力”表達行業風向,見證人工智能產業浪潮奔涌向前。
?
商湯參與歷屆WAIC大會
作為WAIC戰略合作伙伴,商湯科技不僅舉辦企業論壇、邀請產學研各界嘉賓洞見AI未來,還以AI技術賦能大會,匠心打造亮點紛呈的炫酷展臺,從深度、廣度和高度全方位助推WAIC大會召開,以 AI之名,生生不息。
今年,商湯科技回到五年前WAIC開始的地方——上海徐匯西岸,舉辦“大愛無疆·元創力”論壇。
本次論壇聚焦AI+創新、生態、產學研多個維度,與各界學者、專家共同探討推動AI產業化大規模爆發的“元創力”,打破產業賦能的想象力邊界。
上海市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鐘曉詠,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上海市徐匯區委常委、副區長俞林偉出席本次論壇。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高合汽車整車智能副總裁李謙,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及教授邱志杰,以一場場精彩的演講,激蕩創新思維的花火,為產業發展貢獻無盡靈感。
論壇上,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發表主題演講《人工智能的“營造法式”》,并發布四大創新人工智能平臺體系,覆蓋AI云、車路協同、游戲以及未來醫院等多個領域,通過標準化且更加高效易用的平臺型服務,為產業創新構建AI的“營造法式”。
會上,由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法學與AI倫理研究中心、國際金融論壇可持續發展理事會、商湯科技、特斯聯、神戶大學社會制度創新中心、新加坡AIII人工智能國際研究院共同發起的亞洲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聯盟正式成立。活動現場,聯盟還分享了《數字變革助力亞洲平衡發展——亞洲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報告(2022-2023)》。
?
▎“標準化”促進行業繁榮和百花齊放
在去年 WAIC大會開幕上,徐立在演講中提到:人工智能創新新范式,將幫助我們更快地探索和發現未知,拓展人類認知邊界。
“范式”是一個舶來詞,那么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沒有類似的創新體系?
《營造法式》是北宋著名建筑學家李誡的一本建筑學著作,“營造”指建造,“法式”即指標準的格式。
徐立以醉翁亭、佛光寺、滕王閣等著名傳統建筑為例,闡述了當今我們推動AI大規模落地,與古人建造一座巧奪天工的建筑之間,有著令人驚嘆的異曲同工之處——打造“標準化”。
雖然不同建筑的造型、用途各不相同,但都遵循一些標準化原則,從建筑結構、木材分級和使用、木材加工即榫卯形制,甚至到建筑設計圖等都有一定之規。
“這些規范和共識,是隨著人們經驗不斷積累,通過歸納總結、模型推演、仿真模擬等方式最終逐漸形成的。”徐立在演講中表示。與之相似,在AI產業化落地中,也有“一定之規”。
首先,人工智能落地要素從底層的算力、數據、算法模型到上層的解決方案和應用都形成了“標準化結構”。
其次是“標準化模型”。營造法式有一句話叫“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是什么?材就是模塊。人工智能紛繁復雜的場景應用,例如輔助駕駛、城市治理、手術規劃、游戲智能體等等,背后都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每一類模型又能再細分定制化,就像唐代建筑的榫卯結構。
目前,商湯科技已發布超過49000個商用AI模型,可靈活組合配置,應用不同場景。
標準化模型之后,還需要協同和分工合作,即“生產標準化”。目前,人工智能從底層的算力基礎設施、數據標注、預訓練大模型、行業模型到上層應用均形成流程標準化。例如,用大模型自動標注能夠將標注效率提升600倍。
徐立認為“無標準、不行業”,標準化將帶來AI產業化的大規模爆發。通過構建強大的基礎設施,生產高質量、標準化模型并進行復用,從而實現“降本”;同時對模型生產的全流程進行模塊化管理,實現“增效”。
標準化不是約束,將促進行業的繁榮和百花齊放。我們了解的軌道、電源插座、萬維網互聯網協議等,當行業形成共有的范式和共識,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標準化將讓AI算法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輕松組合、高效復制、快速推廣,促進AI應用規模化落地,創造無限可能。
發布四大人工智能創新平臺體系
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作為新型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同時也是商湯創新的“營造法式”,是商湯實現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AI創新,推動AI產業化實現落地的基礎。
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商湯重磅發布四大平臺體系,希望通過標準化、模塊化的平臺,助力不同行業的客戶高效搭建不同AI應用,實現智能化升級。
SenseCore商湯大裝置AI云是基于商湯AI大裝置的一套開箱即用的工業級AI工具鏈,無需前期投入,即可實現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全面數字化管理,為行業提供一套“普惠、彈性、開放”的AI基礎設施。
SenseCore商湯大裝置AI云具備卓越的可擴展性,可有效應對未來工業AI流水線以及 AI大模型的訓練、驗證、推理需求,幫助客戶實現AI研發效率的成倍提高,以及更低的AI基礎設施費用,并提供全棧式深度學習平臺以及一系列先進的算法平臺和模型。
商湯大裝置AI云將推動自動駕駛、智慧城市與商業、AI for Science及元宇宙等多個行業應用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智造美好未來。
SenseAuto V2X商湯絕影車路協同致力于打造“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協同的云”一體化解決方案。在路側,構建路口級全息感知,解決單車盲區問題;在云側,進行全域的分析決策,提升交通整體運行效率;在車側,加裝輕量化的IoT設備形成移動感知源網絡,賦能雙智城市車城網建設。
在整體車路協同的加持下,無人駕駛接駁小巴和無人駕駛清掃車在使用場景和運行安全性上取得了顯著提升。
依托商湯車路協同產品矩陣,一方面,可助推智能網聯汽車的規模化應用。例如商湯絕影接駁小巴RoboBus已在上海、無錫、西安、成都、福州等城市落地,累計運營里程超過27萬公里,接駁超過10000人次;另一方面,路側和云端智慧化的基礎設施,構建了超過100類的智能網聯汽車算法應用,有效提升交通整體運行效率超過20%。
SenseMAP商湯多體智能平臺是一款專為游戲生產及運營量身定做的平臺型產品,依托商湯強大的算力資源,以及學界前沿的深度學習、智慧決策等技術,為游戲開發者提供一站式游戲生產服務,其功能覆蓋了游戲全周期流程,實現游戲生態自適應、內容生態自創作、玩家社區生態自運營。
得益于一系列的先進技術,SenseMAP商湯多體智能平臺可以助力游戲開發提效增質,并為玩家帶來更精彩的游戲內容,更激烈的競技體驗,不斷給玩家創造新的情緒價值。
商湯加速推動AI在游戲領域的多元化應用,與行業伙伴共同助力游戲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商湯醫療致力于成為“AI驅動的‘未來醫院’設計賦能者”,勾勒“未來醫院”智慧化建設藍圖,加速高質量醫院轉型進程。秉持“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理念,商湯未來醫院整體解決方案打造了覆蓋多場景的智慧服務。
面向診療的SenseCare“智慧診療”平臺,可為醫生臨床診療提供有效的智能輔助;面向患者就醫的“智慧就醫”助手,幫助醫院提升患者就醫流程體驗;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服務,推動醫院運營管理全面數字化、智能化;面向科研層面的“智慧科研”服務,助力多中心科研開展,提高科研效率;面向區域醫聯體的“智慧醫聯體”服務,優化區域醫療資源配置。
匯聚產學研力量,為AI發展建言獻策
實現人工智能的快速商業化落地,離不開產學研各界的緊密合作,為AI的產業化發展建言獻策。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性技術,更應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賦能。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在演講中提到,“人工智能與能源電力的深度融合將實現電力系統的安全、高效、穩定運行,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一直是人工智能應用活躍、成效突出的領域,應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人工智能規劃、研究、開發、應用和治理的重要目標。我們希望的AI是有道德的AI、守法紀的AI、可信任的AI、善學習的AI。”
?
AI之光,照亮生命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表示,“對于未來,我們還是希望真正能夠做到健康管理全周期,服務延伸是無邊界的,但進一步要做到的是患者無感知,健康全感知,醫療的效率會進一步提高。將來的醫院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科技與生命的對話、醫學與健康的交融、疾病與技術的共存,最終成為探知生命的殿堂、人生健康的一站一基、病患溫暖的港灣。”
?
AI賦能中國智能網聯,助力雙智體系協調發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說,“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核心在于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而基礎設施具備不可流動、自主可控的性質,想要實現車端、路側、城市三者之間協同,就必須打造統一的標準體系。通過頂層設計和統籌,在政策上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的試點示范,建設更大范圍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
?
AI領航未來出行,高合汽車整車智能副總裁李謙展望,“汽車日益成為一個開放的智能化平臺,將成為AI技術落地的最重要的平臺;汽車的智能化將體現在基于場景智能的整車智能化,不僅僅是幾個單一智能功能的疊加,汽車智能化時代將助推中國車企實現彎道超車。”
?
人工智能是科技藝術重點探索的板塊之一。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實驗藝術學院院長及教授邱志杰表示,“隨著人類拍出第一張照片,之后發明了電影、電視,藝術界也出現了新媒體藝術。70年代出現了計算機藝術、算法藝術、生成藝術,90年代末,新媒體藝術開始遍布中國的藝術學院。人工智能會如當年的攝影術一樣,促成藝術生態系統及藝術家的發展與進化。”
?
圍繞智能計算產業生態建設,打造健全自主算力體系等話題,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商湯大裝置事業群總裁楊帆,上海超算中心主任李根國,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王國興,壁仞科技聯合創始人、總裁徐凌杰,以及燧原科技聯合創始人鄧輝等ICPA智算聯盟代表展開圓桌對話。
?
結合國內首部長三角人工智能算力發展報告,圓桌嘉賓回顧和展望了人工智能算力發展趨勢,并結合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特點以及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重點討論,同時還對高校人才培養和實際算力人才需求的鴻溝等話題深入交流。
回顧WAIC五年,人工智能的定義每年都在被重復刷新。面對未來的無限可能,商湯科技堅持原創技術的持續創新,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持續升級的平臺型服務,為整個產業提供更多有價值的AI技術和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