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讓產品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周期日漸縮短,快速進步的科技在不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改變,眾多新的產品與服務在迅速被普及,用戶也開始不間斷的接受和使用全新的產品。
從移動互聯網到人工智能,無數的新物種被創造、也有眾多的產品在悄無聲息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為未來賦予更多的可能。
如果要談論近年來“科技改變生活”的實例,那么智能音箱這個年輕的家伙就是不得不提的產品了。近日,《時代周刊》評選出10年來影響重大的十大科技產品,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與ipad、特斯拉Model S等產品共同獲得了這個殊榮。
兩三年前,智能音箱還是非常小眾的存在,但到現在智能音箱已經擁有了電視、手機這樣的普及度。以摧枯拉朽之勢襲來的智能音箱,迅速的走到了大眾身邊,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和與之相關的行業。
智能音箱迎來井噴式爆發期
12月12日,百度發布了小度在家智能屏X8這款全新的智能音箱。
12月10日,小米的小愛音箱Play問世。
11月25日,華為的首款智能音箱Sound X在華為的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與大眾見面。
與智能音箱相關的消息層出不窮,而這一年來各大廠商推出的新產品更是不少。起步沒有幾年的智能音箱成為了香餑餑,吸引著眾多的廠商投入其中。
智能音箱的發展開始于2014年,這一年亞馬遜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音箱Echo,就此拉開了智能音箱的時代大幕。之后谷歌、蘋果、Facebook等巨頭都開始布局此領域,智能音箱一時間熱度大增。
世界市場上的變化,很快影響到了國內。2015年5月,京東推出了國內第一款智能音箱叮咚音箱,之后阿里巴巴、小米、百度、華為先后開始布局進入智能音箱行業,眾多企業的參與和投入共同推進了智能音箱產業的發展,加速了行業的進步。
11月,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場調研報告》,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2860萬臺,同比增長了44.9%。亞馬遜當季出貨量達到了1040萬臺,同比增速達到了65.9%,排在第三位的百度同比增長更是達到了290.1%。
從數據可以看出,整個智能音箱市場進入了快速增長期,特別是國內市場正處在井噴式發展期。
GfK全國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智能音箱零售量只有1萬臺,市場規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16年這一數量增至6萬臺,市場規模達到了0.2億元人民幣。
到了2017年,整個智能音箱市場的發展突現巨變,零售量激增至165萬臺,較之去年增長了20余倍,市場規模也達到了3.1億元;
奧維云網公布的數據稱,2018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零售量為1625萬臺,同比增長823%,零售額為36.5億元,同比增長645%。到今年上半年,智能音箱市場銷量已達到了1556萬臺,同比增速達到了233%,銷售額為30.1%,同比增長149%,僅僅半年智能音箱的銷售數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2019年智能音箱用戶調查-中國結果》顯示,中國已經有3500萬家庭擁有智能音箱,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0%。
飆升的市場規模和銷量都標志著整個智能語音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從僅有1萬臺的零售量到現在千萬臺銷量,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智能音箱市場。
眾多企業的參與推動了智能音箱市場的擴大,而廣闊的市場也在吸引著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這場游戲中。
智能音箱哪家強?
12月10日,中科院發布了《智能音箱的智能技術解析及其成熟度測評》,對國內主流的智能音箱設備進行了測評,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的產品都赫然在列。
幾家企業,不多的產品就串起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史,也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產業。
Canalys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的全球智能音箱市場上,阿里巴巴、百度、小米分別位列世界第二、第三和第五。阿里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3.6%,百度緊隨其后,也有13.1%的市場份額。在國際上已經占據一席之地的這三家企業,在國內市場上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目前,國內智能音箱市場上參與者眾多,京東、喜馬拉雅、華為都是入場玩家。但占據著主導地位的只有阿里巴巴、百度、小米三家企業,它們瓜分了智能音箱超過90%的市場份額,只留下了不足10%的市場,給其他的參與者廝殺、搶奪。
阿里巴巴的天貓精靈誕生于2017年7月,在第一款產品天貓精靈X1推出后不久的雙十一中,銷量就已經突破了100萬。隨后阿里推出的各款產品也有不錯的反響,是目前國內銷量最高的智能音箱品牌。
今年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推出了兩款全新的智能音箱,無屏幕的天貓精靈IN糖和有屏的CCL。2年的發展,阿里對智能音箱的定位已經轉移到了“智慧生活”上,開始側重于對語音交互的賦能,連接行業場景,將智能音箱提升到大生態、大戰略的布局中。
百度可以算作是智能音箱行業里的一匹黑馬,起步晚于阿里、小米但增長勢頭迅猛。技術上的優勢加上營銷補貼,促成了小度的成功。
首推帶屏智能音箱和全雙工免喚醒功能,在各大廠家跟進之時,又推出了可以進行手勢、眼神交互的小度在家X8。目前百度在國內的智能音箱行業中增速最快,在帶屏音箱市場上銷量一騎絕塵,最近中科院的報告中百度的智能音箱在語音識別等功能上表現也相當不俗。
小米的小愛同學是立足于小米智能家居生態的,小米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智能音箱來連接各種家電,構建起一個智能家居生態,因此小米在智能音箱上的發力始終是想守住IOT這個領域。與阿里、百度的目標不同,小米選擇的路徑也不同,目前第三的行業地位也符合小米的戰略選擇,而它最大的優勢也就在于小米身后的龐大智能家居生態。
從群雄并起到如今三足鼎立,依靠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和智能家居市場潛力的不斷展露,智能音箱實現銷量不斷激增,市場不斷擴大,也擁有了比較明朗的前景。但智能音箱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面對各有所長的三家企業,現在分辨勝負尚早。
語音技術助推行業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放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各類技術爆炸不斷涌現的今天,技術對于推動產業發展的意義被前所未有的放大,先進的科技在改造社會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礎上的智能語音技術成為了智能音箱的核心驅動力。
相較于智能音箱,智能語音的出現要早很多,從1952年世界上第一個語音識別系統Audry誕生到現在已經有近70年的時間,如今積累已久的技術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重新煥發生機,也開始在智能音箱領域里找到用武之地。
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發布,這份文件的發布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版塊,智能語音也因此迎來了自己發展的黃金時期。
此后,國家通過各種形式來鼓勵人工智能發展,推動相關產業變革,智能語音踏著政策紅利,一路凱歌前行。
2017年,國內人工智能市場達到了220億元,智能語音市場規模達到48億,占中國人工智能市場份額的22%,僅次于占比為37%的計算機視覺。
獵豹全球智庫最新發布的《智能語音專題報告》也指出,2019年中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未來五年(2019—201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達到34.3%,預計到2023年整個國內的智能語音市場規模將達到664億元。
作為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智能語音是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所在,也是眾多企業的目光焦點所在。
從百度、阿里、騰訊到科大訊飛、思必馳他們都在這一領域里不斷深耕與探索。
如今智能語音行業里,科大訊飛與百度成果豐碩,走在前列,在他們身后也有著眾多的新興勢力在不斷擴張。在芯片端不斷發力的云知聲,專注于垂直硬件領域的思必馳,以及出門問問、聲智科技等企業也在智能語音的領域里不斷創新開拓,推動著整個行業的進步。
聰明、便攜的智能音箱在技術加持下開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當眾多的“小度、小愛”出現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工作可以交給智能音箱去做時,那個小小音箱的背后的智能語音技術正在熠熠生輝。
人工智能時代的大幕才剛剛開啟,伴隨著政策紅利的支持和眾多企業的參與,智能語音技術勢必會有更大的進步,而這也將助推智能音箱行業的蓬勃發展。
智能家居這片大天地
智能語音技術打開了智能音箱發展的大門,而廣闊的智能家居市場則在成就著這個行業的未來。
物聯網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最終方向之一,將人、機、物連接起來,在任何時空下實現萬物互聯是大勢所趨,而智能家居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
百度CEO李彥宏曾說,以前我們使用工具都是需要我們去學習機器的語言,而現在我們要做的是要讓它們學習人類的語言。從人使用工具到工具聽懂人的指令自動完成任務,這就是物聯網的發展方向。
作為人工智能行業里的朝陽產業,智能家居擁有著極其廣闊的市場。
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僅為7.03億美元,到2016年增長至11.8億美元,2017年時這一數字激增至36億美元,同比增速達到了180%。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了65.32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二,但市場滲透率僅為4.9%,未來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智能家居發展向好,無論是政策亦或是企業、用戶都在為其助力,而如何讓家電聽懂我們的話成了問題關鍵所在。
語音識別技術準確性的不斷提高,讓語音交互的模式變得可行,以智能語音技術為支撐的智能音箱則成為了智能家居場景中最核心的入口。
易觀發布的《中國智能音箱行業深度發展分析2019》報告指出,家庭是智能音箱的主要使用場景,客廳是主要使用空間,使用占比達到了58.1%。大多數人已經將智能音箱用作控制家電、照明設施等,智能家居生態的構建已經初具形態。
作為智能家居目前最主要的交互入口,隨著智能家居市場的不斷擴大,智能音箱的作用也會日漸凸現,而對于入口的搶奪將是整個互聯網行業無法避免的新戰爭,這也是目前眾多廠商投入不斷,新產品不斷問世,行業規模越來越大的原因所在。
曠日持久的價格戰
現在“小度小度”“天貓精靈”“小愛同學”等智能音箱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陪聊天、放音樂、開空調這些在過去必須要人親力親為的事情,現在用戶開口就可以搞定。
2017年,阿里以淘寶會員99元購買原價499的天貓精靈X1的補貼策略,刺激了智能音箱的銷量,促使其產品在當年拿到了“雙十一銷量過百萬”的戰績。
補貼的營銷模式對于智能音箱這個新物種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促使智能音箱的市場迅速擴大。看到利好之后就是各家企業的迅速跟進,這一場游戲成為了各大廠商的燒錢比拼。
成本數百元的買智能音箱,層層流轉來到消費者手中時,價格已經變成了不足一百元,這樣的現象在這個行業中屢見不鮮。
相較于其他智能產品,智能音箱的價格就顯得格外親民了,2019年上半年,國內智能音箱單臺設備的平均銷售價僅為193元。而低于百元的產品也并不少見,89元的阿里方糖、小度智能音箱,還有99塊錢的小愛同學都在宣示著它們在低價市場上的主權,賠本賺吆喝是這個行業的真實寫照。
有從業者稱,目前不帶屏的小型音箱成本在150元左右,加上其他的智能硬件模塊價格大概在250元左右,帶屏的智能音箱成本則更高。這樣算下來,每出售一臺智能音箱,廠商就要承擔接近百元的虧損,將這個虧損放到行業中,虧損規模則是以億計的。
巨額投入但短期內無法帶來相應的回報,越來越低的智能音箱價格也給了眾多企業不小的壓力。智能音箱加速產品滲透的過程中,不計成本的價格也加速了行業洗牌,淘汰了不少企業。
到現在智能音箱發展開始趨于成熟,市場已經初具規模,但價格戰的廝殺還未停止。雖有各種嘗試,但行業的推動力依然離不開低價的模式。
可以預測,在瘋狂的市場爭奪戰之后,智能音箱的價格將會回到正常水平,整個行業將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過程中。百度近日推出了第一款不補貼的智能音箱,開始試圖擺脫補貼陰影,但離整個行業實現盈利還要走多遠的路,我們尚且不知。
下半場,困與變
智能音箱正在走入尋常百姓家,廣大的市場,不斷翻番的銷量,還有趨之若鶩的廠商都在推動著智能音箱行業的前行。作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關鍵和智能家居的交互入口,它也在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禮遇。
但快速發展的智能音箱行業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大眾對于它未來前景也并不都持樂觀態度。
搜狗創始人王小川在近期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稱:“目前大熱的人工智能音箱產品并不是代表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產品,因為智能音箱既不夠移動,也不夠IO”。
王小川代表了一部分人對于智能音箱的態度,而這樣的判斷不無道理。
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積累與投入,但短期內難以實現變現對于整個行業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長期的投入換增長導致智能音箱盈利能力受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企業都需要承擔較大的虧損,而這對于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來說,這是不能承受之重。
科大訊飛曾公開表示,將不再跟進智能音箱賽道,和科大訊飛做出同樣選擇的企業還有很多。如此現狀之下資源向頭部聚集的現象將更加明顯,缺少新鮮血液的刺激,智能音箱行業的發展速度也會放緩。
盈利問題之外,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智能音箱隱私泄露事件,又將整個行業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行業規范問題置于了大眾面前。
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智能音箱安全監測研究報告》指出,國內主流智能音箱市場,存在未經授權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以及違規傳輸數據等安全風險,甚至有可能會成為監聽設備。
“偷聽”事件之后,部分用戶對于智能音箱的態度從支持變成了質疑,如何恢復用戶信心讓智能音箱更加安全可靠,成了行業從業者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從無屏幕到現在的有屏,從智能語音交互走到現在眼神、手勢交互,再到今天智能音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播放器而是智能家居的中樞。走過野蠻生長期之后,智能音箱行業開始迎來了自己的下半場,也迎來了自己的發展轉折點。
從攻克技術走向布局內容,從高額補貼走向合理定價尋求盈利,從追逐銷量到現在重視用戶使用體驗和隱私安全。如何順利完成這些過渡,真正實現智能音箱與萬物的互聯互通,是決定這場新交互入口搶奪戰勝負的關鍵,也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未來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