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29日晚間消息,據路透社報道,飛利浦電子已經同意以1.50億歐元(約2.02億美元)的價格將其音視頻業務出售個日本的船井電機公司(Funai Electric Co),退出傳統的家庭娛樂市場,把重點放在更盈利的家用設備和健康醫療業務方面。
飛利浦CEO萬豪敦(Frans van Houten)指出,隨著消費者轉向在線欣賞音樂、電影和游戲,而不是購買CD和DVD,飛利浦決定退出家庭娛樂業務,盡管這項業務去年是盈利的。他補充說,家庭娛樂業務正在縮小并且利潤率很薄。
飛利浦還將向船井電機收取許可證費。飛利浦同時還發布了第四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飛利浦第四季度凈虧損3.55億歐元,去年同期飛利浦虧損1.60億歐元,同比虧損加大。飛利浦第四季度營收71.61億歐元,同比增長3%。
飛利浦第四季度未計利息、稅項和攤銷(EBITA)的調整之后的利潤是8.75億歐元,同比增長將近50%。是過去兩年中最好的季度財報。
據路透社對分析師的調查,分析師預測飛利浦第四季度未計利息、稅項和攤銷的調整之后的利潤是8.47億歐元,凈虧損3.08億歐元,營收為71.61億歐元。
糟糕現實撞碎飛利浦復興夢
身陷各種信任危機,歐洲消費電子巨頭飛利浦的形象在受損的同時,其復蘇之路變得艱難。
2012年12月5日,歐盟反壟斷機構對飛利浦、LG電子、松下、三星SDI等6家公司開出創紀錄的14.7億歐元(約合19.2億美元)的巨額罰單,原因是這些公司在過去近10年的時間里操縱電視機和顯示器陰極射線管的價格。
本刊記者了解到,在歐盟反壟斷機構列出的罰單中,飛利浦被罰金額最高,為3.134億歐元,其次是LG電子被罰2.956億歐元。而據國外媒體報道,荷蘭人在次日表示公司將對歐盟委員會因違反反壟斷法而開出的巨額罰單提起上訴。
歐盟稱,這些廠商組建了兩個卡特爾組織,一個與電視有關,另一個與計算機顯示器有關。歐盟指出,在1996年至2006年間,這些廠商的高管召開了多次會議,討論如何操縱市場價格和瓜分市場,它們“具備了所有最壞的反競爭行為的特點”。
這已不是荷蘭公司首次遭遇歐盟的調查和裁決了。2010年12月,歐盟就曾對中華映管、LG Display等6家液晶顯示器企業組成的卡特爾組織罰款6.48億歐元,其中的LG Display正是由飛利浦與LG電子在1999年合資組建而成。
此外,飛利浦近來在中國市場也負面消息不斷。關于其電飯煲產地信息造假的報道,從2012年9月至今一直頻繁見諸于各大媒體,但飛利浦始終未作出任何積極回應。截至發稿,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地區的媒體聯絡電話仍處于忙音狀態,本刊記者發去的郵件采訪要求也未得到任何回復。
業內人士指出,近幾年來,飛利浦在全球市場的業績處于下滑狀態,而面對負面消息的回避態度,更將加劇這家公司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危機。
全球市場下滑
操縱產品價格或許能謀一時之利,但終將要償還。中投顧問家電行業研究員任敏琪就指出,大企業之間聯手操縱產品價格,對企業和行業的長期發展都將產生不良后果。他認為,由于價格被操縱而導致的市場供需失衡,將會使企業因競爭程度降低而減緩對新技術的研發,從而失去行業競爭力。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也強調,不管是企業、行業還是產業,發展都需要競爭,沒有競爭將難有跨越性的進步。
成立于1891年的荷蘭飛利浦公司是歐洲最大的消費電子生廠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照明設備生廠商,以及全球排名前三的醫療設備生廠商。但隨著外部經濟的不景氣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其市場地位也遭受著多方挑戰。為此,在近一兩年,它在全球范圍內頻繁裁員。
據荷蘭廣播公司(NOS)2012年10月26日報道,飛利浦集團總部的照明部門將裁員171人,而其在此一個月前剛剛宣布全球裁員2200人,此前其醫療部門也已裁員150人。裁員的原因是外部經濟的不景氣和沉重的財務成本。
2011年的大規模裁員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根據財報,2011年公司營收為225.79億歐元,較上年的222.87億歐元增長1.3%,但全年凈虧損12.91億歐元,2010年的凈利潤則為14.52億歐元,創出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虧損。無奈之下,飛利浦于2011年年底宣布裁員4500人,以縮減成本。
全球市場業績的下滑,讓這家老牌電子企業飽受壓力。2011年4月出任飛利浦CEO的萬豪敦曾公開承認公司最大的市場--歐洲市場正在下滑,中國市場也增長緩慢。而帶領企業實現復興,被外界視為萬豪敦位居飛利浦高位的首要任務。
在過去的近2年時間內,萬豪敦對公司進行了全面整改,包括重塑企業文化。在任職的第一年里,萬豪敦兩次發布利潤預警,重新設定財務目標,大幅削減工作崗位,替換了整個高管團隊,并且拋掉了虧損的電視業務。此后的幾個財季,飛利浦的盈利略有回升。萬豪敦在去年6月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飛利浦現在處于“可持續的復蘇模式”,并表示將不排除采取進一步措施削減成本。但業內人士對此舉不抱樂觀態度,他們指出通過裁員縮減成本,短期來看似乎確有效果,但難以持續。
而萬豪敦曾提出的重塑公司文化看來也并無實質效果,相反,負面消息纏身更使其處境更為糟糕。
中國市場堪憂
在中國市場,飛利浦同樣壓力重重。
據了解,飛利浦在中國主要經營消費電子、醫療設備以及照明系統三大業務。在消費電子市場上,荷蘭人在2010年完全退出了彩電市場。當年,它們以123萬歐元把彩電業務的采購、分銷和市場一并打包出售給***冠捷,后者同時獲得5年的飛利浦品牌在中國內地的使用權。目前,飛利浦僅在小家電領域板塊有所動作,但近年來也逐漸被美的、海爾等本土品牌超越。
2011年,飛利浦以20億元高價收購中國本土的奔騰小家電業務,如今看來也不是一筆好生意。據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10月飛利浦正式完成對奔騰電器的全資收購。不過,在這項交易中,飛利浦僅獲得原奔騰電器旗下的廚房電器業務,包括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磁爐、電水壺等四項小家電產品的生產廠房、設備以及相應的生產、研發和市場營銷團隊,而品牌所有權和廠房土地所有權等核心資產則不包括其中。有評論甚至稱其“花了一筆買黃金的錢,買回來一堆鐵”。
“飛利浦想通過并購來彌補其小家電業務短板,這個方式并沒錯,但它有點想當然了?!敝袊译姞I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指出,飛利浦小家電產品中高端的價格定位及其渠道短板,使之即使收購了奔騰的小家電業務,仍不足以與美的、海爾等企業對抗?!霸诋斍爸袊螽a業的背景下,飛利浦等外資品牌要做好中國的小家電業務更為困難?!焙槭吮笳f。
而對于飛利浦電飯煲產地信息造假一事,業內專家表示,就目前飛利浦的企業文化來看,其中國之路有可能重蹈歐洲的覆轍。陸刃波表示,飛利浦的未來可能會因為這種不重視消費者的態度而被市場淘汰。
洪仕斌還告訴本刊記者,在中國市場負面消息均來自于小家電業務,從其態度可看出小家電業務已不是飛利浦最重視的一塊,因為未觸及“生命線”,小家電的利潤空間不大。他認為,飛利浦的小家電業務正處于一種非良性循環的狀態中,其采取的貼牌生產戰略本身就會帶來很多問題,造成多個利潤中心難以管理的局面,產品質量也自然難以保證。
對于飛利浦未來的發展,洪仕斌認為,飛利浦的家電業務在國內已經不占優勢,“徹底放棄家電”或許是明智之舉,畢竟其另外兩大核心業務醫療和照明板塊,目前在中國還未出現強勢的本土品牌與其爭奪市場。本土企業中,目前僅有TCL和東軟剛涉足醫療器械領域。并且,東軟和飛利浦在該業務上建立了合資企業。
任敏琪最后指出,飛利浦今后可能會有三大發展趨勢,首先可能將繼續試水新的電子領域,如近期它進入了數碼音響領域,發展多元化戰略;其次,目前飛利浦處于大規模擴張階段,開拓銷售渠道是當務之急;最后是要加強對質量的監控,這是企業能夠長遠發展的核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