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移動科技盛會——MWC19上海即將于6月26日至28日登陸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作為5G商用牌照落地后的首次世界級行業盛會,MWC19將以“智聯萬物”為主題,圍繞5G、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行業熱點進行深入交流與全面展示,奉上一場行業創新與融合的“饕餮盛宴”。
作為全球網絡規模和客戶規模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憑借自身在5G研發方面的先發優勢,成為5G技術標準引領者、產業生態構建者、標桿網絡先行者和創新應用開拓者。
本屆盛會上,中國移動在MWC上海圍繞5G生態進行布展,并且會有兩個陣地:
一個是在N3超級館“重技術”的展出,展現的是中國移動5G+“大連接”戰略布局;
另一個是在E6館“重體驗”的沉浸式體驗展。
中國移動這頭連續多年奔跑的大象在5G時代遭遇到哪些煩惱,又將如何成功跨越5G應用“迷霧”,上演華麗舞步?一切答案亟待揭曉!
入場:
大象“快舞”背后5G還需要端到端的努力
機會總是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中國移動這頭狂奔的大象收獲了不少鮮花與美譽,不僅市場層面上,固網寬帶正式封王,4G用戶數量超7億。而且在技術創新上,成為了全球5G、SPN等標準技術的核心引領者,一改運營商研發能力弱的形象。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奔跑之后,中國移動這頭“大象”終于來到了5G門前。
由于5G商用比之前的預期提前。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表示,將加快推動5G網絡規模覆蓋,預計今年9月底前將在全國40個城市提供5G服務,后續將持續擴大服務范圍。“2019年是5G元年,中國移動計劃在超過40個城市建設3-5萬個基站。同時,中國移動認識到5G的發展還需要端到端的努力。”
首先,需要芯片、終端、網絡等端到端產品和設備成熟,這就要提到中國移動目前正在開展的5G規模試驗,5G規模試驗就是把網絡、終端產品放到真實的應用環境中,通過大量的測試,持續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升性能,最終的目的是讓用戶用得放心、體驗又好。只有經過對端到端的功能、性能、關鍵技術的充分驗證,5G才能滿足用戶需求,構成5G發展的基礎。
其次,5G的爆發離不開生態的構建。今年3月,中國移動楊杰董事長提出了“5G+”計劃,深度闡釋了5G與AICDE的結合,實現5G與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緊密融合,將5G全面賦能于各行各業,通過構建5G+生態,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業務場景。
后續,中國移動將重點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工業制造、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能源(4.560,?-0.02,?-0.44%)、智慧農業、高清視頻等領域開展5G業務示范,以期形成一批具有應用價值的5G業務,實現“5G改變社會”的美好愿景。
實際上,在4G和5G演進方面,中國移動的“5G+”計劃就包含了5G+4G的戰略,5G和4G將長期并存,中國移動將推動5G和4G協同,滿足用戶數據業務和話音業務需求。
中國移動專家表示,過去的五年多,4G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基礎網絡,推動了移動互聯繁榮發展。但目前也開始面臨容量不足,難以滿足超高帶寬、超低時延垂直行業應用需求等問題,但4G不會被淘汰,還將在長期為用戶提供移動互聯網等服務。
同時,5G的普及不會一蹴而就,必將與4G長期共存,因此在中國移動提出的“5G+”計劃中明確要求“5G+4G”,即要求兩者協同發展。網絡演進協同方面以SA為5G目標架構,支持NSA和SA雙模,為NSA演進至SA降低網絡部署和改造成本;探討SA架構下,4G網絡演進與5G網絡架構的技術方案。
隨著中國移動預商用網絡規模的增加和5G網絡建設實踐的持續探索和創新,4/5G協同必將進一步深入,在建設5G網絡的同時提升4G網絡容量,同時打造4/5G融合的精品網絡。
審視:
與產業協同直面5G成長的“煩惱”
5G是可以改寫“游戲規則”的技術。從消費到產業,從人與人的連接到物與物的互聯,數字經濟時代,5G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中國信通院此前發布報告預計,2020年至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將達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的經濟增加值將達3.3萬億元。然而,對于運營商而言,“5G照進現實”依然面臨著頻譜騰挪難度高、行業拓展有壁壘、投資收益低等尷尬問題。
作為運營商一哥,中國移動自然也不能免俗,仍需直面這些煩惱。在中國移動看來,“5G的建設和成熟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5G的發展也要遵循科學發展的規律?!?/p>
在頻譜使用方面
中國移動面臨2.6GHz和4.9GHz新頻段帶來的“產業進度慢、騰挪有困難”問題,特別是在當前4G流量激增的情況下,2.6GHz頻段作為中國移動4G容量主力頻段,完成4G頻率騰挪工作具有難度,需做好4G與5G資源上的協同。
在網絡建設方面
5G商用時間緊、任務重,當前距離2020年規模5G商用的目標僅有1年左右的時間,但5G技術變革大、產品成熟難度高,短時間內破解網絡規劃、組網、運維難題存在不確定性,同時還面臨5G基站功耗高、站點受限、供電配套改造等實際工程問題。
在終端芯片方面
目前部分終端僅支持NSA,無法升級支持SA,且存在性能不穩定、功耗高等亟待解決的問題,5G終端和芯片達到商用水平還需要一個過程。
在行業拓展方面
行業間普遍存在壁壘,難以完全融通,各行各業需求差異大,行業碎片化嚴重,通用能力難以“包打天下”,需要針對不同行業形成5G定制化的解決方案;行業用戶從了解到信任再到有意愿合作的認同需要一定周期,且需要行業客戶投入資源;當前行業客戶普遍關心5G技術,但更愿意自行建設5G專網,各行各業自行建設5G既不專業、效率低,而且造成頻譜、投資等資源浪費,不利于通信行業規模發展、整體社會效益提升。
在投資收益方面
5G部署和運營成本顯著增加,同口徑下5G單基站成本比4G高,基站最大功耗也比4G大,同時還需新建或大規模改造核心網、傳輸網,未來需要考慮如何處理好投資與收益的平衡;特別是需開拓全新市場,在2C市場利用創新服務持續挖掘潛力的同時,突破傳統商業模式,面向2B市場尋求新的收入增長點。
雖然當前我國通信產業整體的實力強于4G初期,但解決以上問題不能一蹴而就。產業需要時間去踏踏實實攻克一個個問題,也需要利用規模試驗的機會不斷摸索和驗證,這些都是新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無法打破。中國移動愿意與產業協同工作,加快5G商用成熟進程。
變陣:
今年規模部署NSA是“最合適”的選擇
與3G邁向4G時代不同,4G邁向5G不再是核心網與無線接入網“整體式”演進方式,而是把兩者“拆開”,包括NSA(非獨立組網) 和SA(獨立組網)兩種部署方式。
5G有兩種組網架構,一種是依賴于4G的NSA(非獨立組網),一種是SA(獨立組網)。其中,NSA可以重用現有4G存量網絡,實現5G基站的快速部署,提供面向公眾用戶的大帶寬和空口低時延業務,而SA可以提供端到端的5G網絡的全部能力,支持端到端超低時延、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5G核心功能。
對于5G來說,運營商的演進路線選擇是最關鍵的,因為它直接影響整個5G產業鏈進程。現實是,整個行業似乎陷入了“選擇困難癥”,到底先NSA建網,還是SA?
全球大多數運營商選擇了從NSA開始部署5G,極少數運營商選擇一開始就采用SA。國內三家運營商的思路也十分糾結。起初中國移動偏向于SA直接組網,但后來策略進行了調整,SA成了目標網,先行規模部署NSA成為當前選擇。
對于這種調整,中國移動只是做了“最適合”的選擇。據悉,中國移動5G網絡建設在今年規模部署NSA,SA主要面向垂直行業;同時以SA為目標網絡、加快推進SA成熟。
專家強調,相對而言,NSA產業較為成熟,而5G SA由于是端到端的變革,核心網更是顛覆性設計,在方案、標準、產業等方面暫時不如NSA成熟,近期不足以支持大規模商用。為落實國家關于“加快5G商用步伐”的要求,中國移動5G網絡建設初期采用NSA的建設方式,以預商用為主,同時以SA為目標網絡,同步推進NSA和SA發展,加快開展5G規模試驗和業務示范網建設,通過規模試驗研究5G網絡部署的新規律、新模式,加速推動產業鏈端到端的成熟;通過業務示范網深入探索垂直行業應用需求,培育面向5G的新業務、新應用。
NSA方案“因為核心網絡沒有動”,因此無法支持5G的高可靠低時延和大連接這兩個特征。在談到這是否會影響中國移動一些5G行業應用的落地時,專家表示:“5G行業應用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不同行業有不同的需求。如前所述,NSA可以重用現有4G存量網絡,實現5G基站的快速部署,提供面向公眾用戶的大帶寬和空口低時延業務。因此,對于一般的5G行業應用也是基本滿足的?!?/p>
“當然,由于SA可以提供端到端的5G網絡的全部能力,支持端到端超低時延、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5G核心功能,所以,對于端到端時延或者可靠性要求極高的業務,能夠提供更好的支持。”專家補充道。
突破:
聚焦十大重點場景,跨越5G應用“迷霧”
當前,5G正在向各行業加速滲透,給經濟社會各領域帶來持久且深遠的影響,已具備基礎性、泛在性、顛覆性、深遠性特征,5G將成為主導本輪產業革命的關鍵技術,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認可。
實際上,行業應用才是5G的真正起跑。在5G+創新應用方面,中國移動已經跨越5G應用的“迷霧”,聚焦與5G結合最緊密、示范效應及規模效應最強的十大重點場景,與各行業深入合作,推動5G在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的深度融合應用,共創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各行業數字化進程,助力各行業質量、動力、效率變革,共創發展新機遇。
5G+智慧農業:
5G圍繞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全鏈條的創新應用,將推進信息化與農業深度融合,改變傳統小農經濟模式,助力實現農業集約化、智能化、無人化,提升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
5G+智慧電網:
5G連接能力與電網的結合將賦予所有電力設施毫秒級延遲的接入及管理能力,實現從發電到用電所有環節信息的雙向交流,實現電力的生產、輸送和使用的系統優化,保障電網的智能調度、實時監控和安全隔離。
5G+智慧工廠:
5G將打通工廠內外部信息壁壘,毫秒級延遲實現設備精準控制;5G高可靠無線接入將實現廠區設備靈活布局、實時在線;基于5G的數字孿生等,將實現柔性生產,全面提升供應鏈效率以及定制化生產能力。
5G+智慧交通:
5G將實現車路、車車、車人信息的實時交互和高效協同,大幅提升自動駕駛安全等級,降低單車智能造車成本,實現特定場景下的車輛編隊、自動泊車和智慧物流,加速驅動自動駕駛產業成熟和規模商用。
5G+智慧城市:
5G網絡將支持整個城市的音視頻等多維數據采集、傳輸,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海量信息的高效實時處理,在應急、安保、環保等民生及綜治等城市服務領域實現精準高效。
5G+智慧醫療:
5G高帶寬、低時延特性為醫療過程提供實時性、精準化保障,能夠支持無線醫療監測護理及醫學影像等高速實時傳輸和調閱,促進遠程醫療、個性化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普及。
5G+智慧校園:
5G技術與教學教研、校園管理深度融合,有助于提供泛在化、智能化的校園信息環境,真正實現遠程互動教學、AR沉浸式互助教學、平安校園等場景落地,加速智慧校園的普及。
5G+家庭娛樂:
5G將實現家庭數字化產品的全量連接和全局管理,提供前瞻性、主動式、個性化智能家居服務;5G大帶寬將為用戶帶來8K高清視頻、VR/AR等嶄新數字化沉浸式娛樂消費體驗。
5G+云端機器人(15.560,?-0.16,?-1.02%):
5G與AI、云計算等技術融合,有助于打造智能機器人云端大腦,突破單個機器人自我學習的局限,賦予終端設備更加強大的智能,極大拓展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加速智能機器人規?;l展。
5G+無人機:
5G網絡可滿足無人機激光雷達掃描的海量實時數據傳輸,驅動多類場景應用升級,進行基礎設施、建筑、能源多領域密集巡檢,減少人工干預,實現效率提升和安全改善。
寫在最后:
作為全球網絡規模和客戶規模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一直是產業界所效仿的對象,即將到來的5G時代依然是“無出其右”。
即使是這樣,中國移動依然要直面5G成長的“煩惱”;也會在SA與NSA選擇中一再平衡,通過“變陣”做出最適合的5G組網方式選擇;由于5G未來的賽程會很長,而行業應用才是5G的真正起跑,中國移動通過聚焦十大重點場景跨越5G應用“迷霧”。
待一切塵埃落地,萬事俱備,中國移動的5G發展必將“扶搖直上”。MWC19上海展期間,中國移動也將全方面的展示其5G硬實力,為大家解密“大象跳舞”的背后答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