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無人機及影像系統企業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日前罕見地向媒體發出公開信,對自己較少接受媒體采訪做出了回應。
近兩年來,大疆在成長為百億美金估值企業的同時也成為各大媒體追逐的對象,可大疆的回應較少,尤其是創始人汪滔幾乎從不接受媒體采訪。汪滔與媒體之間的相互陌生導致互不理解。日前一則媒體人抗議大疆“高冷”的文章流傳。汪滔此次發布公開信,也明顯是針對這一指責的回應。
面對外界的“高冷”評價,汪滔表示,自己很少面對媒體只是在認真做事,“知名成功人士”并不是自己的追求。
“創業十年,我們在專心做出極致產品、專心解決一個個管理、人才、技術問題的當中找到了極大的樂趣,找到管理思路及方法論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時,我也不太喜歡稍有成就就出來經營自己,‘知名成功人士’并不是我的追求。所以我要求全公司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盡量保持低調,更多的是以立即能夠推出的產品來和媒體對話。這也是我非常敬佩任正非的原因,他的興趣在于做事,解決難題,而不是包裝自己來出名?!蓖籼显诠_信中表示。
來自大疆員工的信息,在大疆內部汪滔目前仍處在技術研發的一線,不少產品的問題與創意都是他提出的,比如今年剛剛推出的精靈4無人機,汪滔不僅主導了其視覺系統的核心創新,連產品的風噪問題也是汪滔親自帶隊解決的。而在媒體工作方面,汪滔從管理的角度為大疆建立了公關系統,在中國、北美等地區都有各自獨立的媒體部門,負責向外界傳輸大疆的最新動態與價值觀。
在今日由大疆主導的Robomasters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總決賽現場,汪滔現身為冠軍隊伍頒獎,但未做更多的發言,而是讓現場的關注焦點都留在了冠軍隊伍身上。
汪滔為Robomasters冠軍電子科技大學的One Point Five S戰隊頒獎
在接受采訪時,汪滔對這封公開信的解釋是:“有問題就要fix嘛,對于媒體對接這塊的確有進步空間”。
汪滔在公開信中明確表示,“由于公司的特色,導致之前對于媒體方面的工作重視不足,欠周到的地方在近期也在加大力度的改革,媒體記者們應該會在接下來和大疆的接觸中感覺到工作的進步?!?/p>
據大疆創新副總裁、公共關系負責人王帆表示,接下來大疆也在籌備一系列旨在與媒體加強溝通與互相了解的活動,希望讓更多媒體能深入了解大疆,了解無人機的行業特色和產品特點。
由于無人機行業所面向的專業市場過于垂直,產品類目很新,大部分媒體對無人機行業和大疆這家公司本身,并不熟悉。隨著這一行業的擴張以及大疆自身的成長,大疆作為無人機行業的代表,客觀上需要做出更多的公共表達。但此前“聲討”大疆高冷的文章在網上流傳時,也有公共關系從業者評論稱,CEO不愿意或不善于接受媒體采訪的情況并不是大疆獨有,許多公司都面臨著管理CEO公共表達的工作和難題。
據了解,汪滔所發布的公開信并未通過其公關部門,而是親自寫作傳遞給了媒體。而公開信內容中汪滔對大疆產品品質的維護仍占據了主要的篇幅。
以下為大疆創新CEO汪滔的公開信全文:
通過這件事情,我看到了一些媒體記者覺得大疆較少的和媒體接觸,顯得高冷。我覺得需要讓大家知道一下我的想法。
創業十年,我們在專心做出極致產品、專心解決一個個管理、人才、技術問題的當中找到了極大的樂趣,找到管理思路及方法論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時,我也不太喜歡稍有成就就出來經營自己,“知名成功人士”并不是我的追求。所以我要求全公司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盡量保持低調,更多的是以立即能夠推出的產品來和媒體對話。這也是我非常敬佩任正非的原因,他的興趣在于做事,解決難題,而不是包裝自己來出名。
大疆雖然小有成就,但還是一個通過不斷解決各種管理問題而持續發展的年輕公司。由于公司的特色,導致之前對于媒體方面的工作重視不足,欠周到的地方在近期也在加大力度的改革,媒體記者們應該會在接下來和大疆的接觸中感覺到工作的進步。說回這件事,大疆巴不得讓大眾可以實事求是、清晰嚴謹地知道每個產品的真實性能。可是這樣的社會環境還沒有實現,在覺得被歪曲報道后,我們應該如何做?是忍氣吞聲,還是積極協商消除不良影響?
無人機這個產業處于新興的階段,技術正在不斷走向成熟,可靠性正在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有了視覺技術以后,易操控和可靠性有了質的飛躍,但畢竟無人機是在天上飛,一旦因為操作不慎或者是技術故障,導致的結局會比較嚴重,不像是其他消費電子產品沒有炸機一說。好比家里的電視如果稍有故障或者使用不當就從樓上掉下來,消費者和廠家會是一個什么樣的體驗?更進一步的說,炸機比例就能看出絕大多數的用戶還是享受產品的,因此網上看到的都是炸機用戶的發帖,也就導致市占率越高,口碑越差的假象。比如A家賣50臺炸5臺,B家賣1000臺炸10臺,然后就有5個人吐槽A,10個人吐槽B,但哪家的質量更好?
這種口碑特性對無人機行業的技術、可靠性和售后都有著非常苛刻的要求。大疆沒有把這種苛刻要求看成是負擔,我們希望可以在這種高要求當中鍛煉自己,越變越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