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產業是一個中國的“弱勢產業”,大部分芯片還需要進口。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成長空間巨大。單單是進口替代,就能夠搞出幾千億上萬億的產業來,更不要說,未來的物聯網和5G產業,對于芯片的需求,更會成長出很多新的產業形態,芯片的需求每年都還在成長。
黃金時代,并不是產業成熟的時代,而是產業處于一個高速成長期的時代。成型的產業市場,市場份額都會被瓜分殆盡,幾家巨頭會形成壟斷。而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一切都是未知數,會成長出很多新的產業巨頭。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基礎建設、配套服務、產業鏈擴展,都會有很多新的機會產生,——是為黃金時代。
這個黃金時代,已經開始。而這個產業全面成熟,至少還有二十年以上的時間,按照每年萬億的市場規模計算,這就是幾十萬億的市場規模。這對于中國來說,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像韓國、***這樣的中小規模經濟體,這個級別的產業規模,足以作為“GDP擔當”。
中國芯片產業的整體狀況
中國每年進口芯片的花費,是一個巨大的天文數字。根據海關總署2016年全年數據,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為2270.26億美元,同期原油進口金額1164.69億美元,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已是原油進口額的近兩倍。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要知道中國石油的60%以上都是依賴進口。全中國那么多汽車,每年進口的石油,數字當然是很恐怖的。而每年進口這么多芯片,什么IT大國,什么信息大國,起碼說出來也是底氣不足,畢竟基礎的東西,都在外國人手上。
當然,也不能光看數字。因為這個數字中間,會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中國的芯片進口,實際上也伴隨著電子產品的大規模出口。中間賺一個組裝費和加工費,有品牌的還賺了品牌的錢。比如蘋果的手機,富士康這樣的OEM廠家,就從國外采購采購芯片和各種配件,組裝以后做成產品出口。由于蘋果手機的關鍵零部件,比如芯片、顯示屏,都是采購自日本、韓國,因此蘋果手機在中國生產,中國只是賺了一點手工的加工費,占蘋果整機成本的比例很低。
除了華為以外,國產手機沒有使用國產的CPU芯片,因此雖然中國生產了世界的大部分手機。但是全世界整個手機行業的利潤,大部分都被高端的蘋果拿走(超過80%),三星手機雖然市場占有率下降,但是憑借在手機零部件的巨大利潤,仍然分走數額不菲的利潤。留給國產手機廠商里面的利潤,其實是非常少的。
手機行業好歹還有自己的品牌,比如華為、小米、魅族、vivo、oppo等等,利潤還如此之低。巨大的銷售額,其實留不下多少利潤。相反,高通、三星、sony、東芝,就賣零部件,每年都獲利不菲。比如三星,去年手機出事,今年就在存儲芯片上漲價,堤內損失堤外補,公司的整體利潤甚至還有回升。
其實,缺少自主芯片,無論做多少銷售額,都是給外國人打工。這并不是在手機時代才有的,在PC機領域,聯想每年的利潤率,都無限地往0靠近,有的年份還虧損?!幸皇赘?,是這么唱的:“我能想到最悲催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賣賣電腦。。。。。。。?!?/p>
另外,芯片產業的薄弱,還會影響到政治上的決策。因為目前***的半導體產業非常發達,大陸在這個領域還不能迎頭趕上,因此對臺的經濟政策,始終還沒有達到收發自如。關于這個話題,我在去年的文章《海峽兩岸的經濟暗戰》中,曾經仔細地分析過。更不要說,如此多的芯片,都是從國外進口,特別是從美國進口,其潛在的安全性問題有多嚴重。(如果是關鍵部門,人家在芯片中植入木馬和后門,后果有多嚴重?)。
所以,發展芯片產業,不僅有重大的經濟意義,還有極強國家安全意義,更有政治意義。
封鎖與突破
芯片產業的重要意義,國人意識到,國外當然也意識得更早。實際上,***的芯片代工產業如此發達,就是西方國家扶植的,并且還占股不少,經濟意義之外更有重大的政治意圖。
所以芯片這個產業,國外早已經達成了共識,全產業鏈對中國大陸進行封鎖。芯片產業和基礎軟件產業(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是美國在全世界的產業鏈高點,不僅有巨額的利潤,而且支撐著美國的國家戰略(比如海外監聽)。而IT行業的豐厚利潤,支撐著美國高高在上的金融股票市場。
前一陣我寫過《中美IT產業大戰(上中下)》,其中就有一個觀點,如果蘋果公司的利潤,被中國IT同行打下來一半,就意味著美國股市會陷入嚴重的危機。話音未落,蘋果公司股價下跌市值減少將近3000億(人民幣),可見在IT產業,特別是基礎芯片產業,對于中國的重要性。一旦中國完成從最基礎芯片一直到互聯網應用(話說這方面已經領先全球)的IT全產業鏈構建,中國將會占領這個星球的產業制高點,成為真正的產業帝國。
技術和設備的封鎖,逼著中國人必須自己去突破。而芯片這個產業,又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征,單點的突破沒有意義,而且每一個點,都是專利的陷阱。美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專利和技術壁壘,而且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長長產業鏈。就算中國能夠做出自己的CPU,但是仍然不能獲得軟件的支持,最終如果形不成產業規模,就可能生生被餓死?!?所以,全球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已經放棄了芯片和基礎軟件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伸著脖子給美國人宰的姿勢。
要說中國有什么優勢,那就是國內市場規模足夠大,光是政府扶植采購,就足以支撐起一個產業的發展;而中國另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就是中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主義體制優勢。芯片產業既然關系到國家核心利益,那就不但是產業和經濟上的事,而是關系到政治,所以一定會不惜代價突破技術封鎖。
目前中國芯片產業已經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超越國外、替代進口還有點遠,但是起碼已經進入賽場跑道,而不再是場外的看客。主要的成就隨便列舉幾個:
—— 龍芯已經熬了很多年,雖然沒有做大,但是還在頑強活著,依托中科院,還順便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申威(江南計算所)、飛騰(國防科大),都有自己的CPU,并且用在了國產的超算系統和服務器系統中。這些國產CPU雖然并沒有做大,但是培育了種子。
—— 華為海思已經大量生產手機CPU,并且用戶華為的系列手機中,主要性能已經不遜于國外的同級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已經得到了市場印證。
—— 清華紫光發展迅猛,并且收購通信芯片廠家展訊科技,近些年更是通過大手筆的資本運作,大舉投資芯片產業。
—— 中芯國際以代工芯片為發展方向,走臺積電發展路線,熬過了生存期,現在雖然工藝還落后國外一兩代以上,但是革命的火種存活了下來。另外,上海華虹也是一家重要生產廠家。
......
與美國、***、韓國、日本半導體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相比,大陸半導體產業,無論是技術、品牌、市場規模、利潤以及研發費用相比,大陸的半導體產業都還只能算是起步階段。什么是黃金時代?就是已經起步,但是目標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不就是充滿機會和變數的黃金時代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機會要多得多,所以我們要堅持發展中國家五百年不動搖。
半導體的黃金時代
對于已經啟航,準備奮力趕超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馬上就進入高額投資,迅速發展并且有市場支撐的黃金時代。
對于美國人來說,一個比較可怕的事實,就是現在的半導體加工工藝,已經逐漸逼近物理極限,工藝上的挖掘潛力,越來越困難——有沒有發現Intel的產品發布周期,間隔越來越長?而對于奮力追趕的中國產業界來說,這可是一個好消息——美利堅,停一下你飛奔的步伐,等一等正在追趕的中國人民。
在傳統的芯片領域,特別是PC機和服務器,這一塊市場被Intel牢牢占住。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又創造出了更廣闊的芯片市場需求。可以這么說,在PC時代,Intel一家獨大,但是在手機時代,起碼有海思麒麟可以PK高通。—— 這就是逐步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在戰略相持階段,中國的巨大市場優勢,還有“獨菜”制度,就體現出了巨大的優越性。北斗芯片、物聯網傳感器芯片、家用電器芯片、影音娛樂、存儲芯片、汽車芯片、感光芯片、工控芯片、通訊芯片、兼容CPU芯片等等領域,中國都有巨大的市場規模來支撐。一下子賺不到大錢不要緊,反正活得下去就是王道,耗得起對手就可以。
中國芯片產業一直在成長
憑借強大的市場優勢和產業優勢,中國正在積極推動5G標準(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諸多物聯網標準)。中國擁有世界五大通訊設備商中的兩個,其中華為居世界設備商之首。在移動通信技術標準上,中國取得很強的專利話語權,可以為國內芯片產業保駕護航。在未來的5G大市場專利領域,,歐美的壁壘已經拆除殆盡。
最能夠體現黃金時代的,就是錢,錢,錢。巨大的產業,需要巨大的投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最近還有一句名言,稱“不允許中國用經濟實力擺平一切”。雖然這句話是針對南海問題。其實,美國人最怕的就是這個:中國已經有能力用錢擺平一切。
有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公司在液晶面板的成功經驗在前,中國對于芯片產業的投入,可謂輕車熟路?!?把面板產業的經驗,在芯片產業再復制就是。
以下是幾個事實和數據:
——就在2014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正式注冊成立,完成第一期近1,400億元出資后,同時計劃帶動社會資金超過人民幣7,000億元的投資。
——在武漢的長江存儲,投資高達1600億,有望在數年內擺脫中國存儲領域的困境。南京的半導體基地,也有巨大的投資。
——臺積電、高通、三星等國際大廠,為了不錯過大陸發展機會,紛紛在大陸投資或合資建立生產基地,雖然工藝都要比國外落后一截,但是來了就要卷入大陸市場殘酷競爭,不拿點真功夫來玩,早晚被玩殘。
——最近業界有消息,大陸半導體產業已經在***、韓國開出高額薪酬挖角,不僅是一般員工,包括眾多高管,也都在挖角名單內。
.......
縱觀中國產業,在規模比較大的產業中,目前短板已經不多,芯片和大飛機,都還是短板。除此之外,中國人還沒有達到國外水平的,主要還是一些比較小眾的領域。一旦中國人在芯片領域,成功復制面板產業的態勢,那么西方發達國家最后一塊大型的產業根據地就要攻下,滾滾利潤就會流入中國人的口袋。
中國希望在2025年前,國產芯片能夠實現滿足本國市場的70%需求,而目前只能滿足10%。加上5G時代到來,會有巨大的市場增量,從2017-2025年,中國半導體產業至少有10倍的增長?!?對于中國從事IC產業的業內人士來說,這就是真正的黃金時代。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