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學習oppo/ vivo的命題作文,五味雜陳,萬千思緒竟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時局變幻,僅僅一個季度,智能手機的江湖格局已座次重排。
大概是一個季度前的端午節前后吧,華為還沉醉在mate7等明星機打下的頭把交椅里、風光無限。
我未加思索(不識時務)的轉發了一個前HR批評華為渠道的帖子,還加上了自己的“讀后感”,隨后的遭遇,讓自己“受寵若驚”(受驚): 三位高管在數分鐘內分別通過微信、電話聯系了我,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刪除了帖子,向領導誠懇的道歉,我應該注意批評的方式,不能被惡意的外人利用了,我們的確應該多自我批評、再批評他人。
但是,我們看到自己生的孩子(產品)賣不好、是多么的焦急萬分,我們多么希望看到渠道的兄弟自我批評、奮勇前進呀!可是,除了看到義憤填膺的批評我不注意提意見的方式,甚至上綱上線到: 從來沒見過哪個公司的員工這樣公開批評自己的公司、“嘩眾取寵、搏眼球”。我們即沒看到誠懇的自我批評、更沒感受到迅速進步。
時至今日,對錯已不重要,時局宣示答案。
幸好華為是炸開的金字塔、一個從上到下開放的體系,我們今天開始總結反思并不遲。
看到這個學習oppo/ vivo的命題作文,五味雜陳,萬千思緒竟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大概是一個季度前的端午節前后吧,華為還沉醉在mate7等明星機打下的頭把交椅里、風光無限。
我未加思索(不識時務)的轉發了一個前HR批評華為渠道的帖子,還加上了自己的“讀后感”,隨后的遭遇,讓自己“受寵若驚”(受驚): 三位高管在數分鐘內分別通過微信、電話聯系了我,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刪除了帖子,向領導誠懇的道歉,我應該注意批評的方式,不能被惡意的外人利用了,我們的確應該多自我批評、再批評他人。
但是,我們看到自己生的孩子(產品)賣不好、是多么的焦急萬分,我們多么希望看到渠道的兄弟自我批評、奮勇前進呀!可是,除了看到義憤填膺的批評我不注意提意見的方式,甚至上綱上線到: 從來沒見過哪個公司的員工這樣公開批評自己的公司、“嘩眾取寵、搏眼球”。我們即沒看到誠懇的自我批評、更沒感受到迅速進步。
時至今日,對錯已不重要,時局宣示答案。
幸好華為是炸開的金字塔、一個從上到下開放的體系,我們今天開始總結反思并不遲。
Huawei & 榮耀,一段相愛相殺的故事
今天的“Huawei”和“榮耀”,就像一個連體嬰兒。相互撕扯,但都是殘廢。
Vmall這個平臺的爛,大概只有華為自己的員工才能忍受,除了能力之外,就是歸屬不清,沒有真愛。中國區、榮耀都在用,但都是借宿,借宿怎么能用心經營?看看京東跟淘寶,自己的孩子培養起來用心多了,淘寶還能掙錢,Vmall如果做成內部平臺,沒有收入,怎么能做好呢?
Vmall只是渠道中電商界面的一個環節。其他責權不清、大鍋飯的地方很多很多。
比如,天貓華為旗艦店,huawei.tmall.com, 你上去后發現竟然是榮耀的旗艦店。華為的天貓旗艦店呢?一搜索,發現一個huaweistore.tmall.com。 用戶嘀咕起來了,哪個是真的呀?會不會是冒牌的?榮耀和華為,自己會用心經營這兩個店嗎?
前兩年的新聞了,一個假冒華為官網,愣是做了幾千萬生意,好夸張呀。
據說,線下渠道的的撕扯也開始了。
除了渠道,在產品上的尷尬不遑多讓,“這個99的榮耀路由器怎么跟那個149的華為路由器長得這么像?!”“這個999的榮耀平板,跟那個1499的華為平板到底啥區別?配置完全一樣呀!”“這個華為手機跟那個榮耀一樣呀,貴這么多,不劃算,買OPPO吧” “新出的這個華為兒童手表跟那個榮耀兒童手表啥區別?怎么貴200多塊呀?”
背后是夾在“Huawei”和“榮耀”中間難做人的產品線和研發。
兩個連體兄弟正撕扯著,沖上來一對OV雙胞胎,噼里啪啦……,嘿嘿
華為的平臺體系,也是把雙刃劍,用好了,左右逢源,用不好,相互牽制,都發不出力。
一個“Huawei”品牌能通吃所有用戶嗎?如何充分發揮好榮耀的力量?
品牌具有定位和身份屬性,要想高中低通吃,其實是很難的。小米今日之“鄉非”形象,紅米手機“功不可沒”;
蘋果的5C,投鼠忌器,最后失敗收場。
我們是否該痛下決心,動手術、切割連體嬰兒了?
過去兩年,在市場的成功下,掩蓋了很多損失,比如人才流失。
未來,或許可以讓榮耀獨立門戶,闖出一片天地;華為品牌也可以更加清晰、聚焦、發力,一心一意的打造好線下、線上健全的渠道。
是什么導致華為的手機軟件還比過不后起的小米和錘子?是IPD問題還是組織結構問題?
基本的功能,沒有用心做極致,價值的功能,也沒做多少。常用的功能,還總是跟弱智的微軟一樣,位置變來變去。
比如備份這個功能,一會有云備份,一會沒有。后來出了個手機克隆,挺好用,為何不跟備份這個軟件整合在一起?為什么要單獨安裝、不予置?這么多入口,讓用戶去哪里找?
小細節問題,海了去了,舉不勝舉,有人評價:“華為手機,總感覺沒那么好用,這兒一點瑕疵,哪兒有點別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