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智能制造網)
互聯網的紅利期還沒過去,物聯網已悄然而至。物聯網的應用,旨在打造一個萬物互聯是世界,即技術、資源、人力、設備等各種元素之間的流動性加強,事物之間不再是彼此隔絕的關系,而是充滿了表面或是深層次的聯系。物聯網所營造的世界,不再是冰冷而且單板的,而是充滿了更多人性化設計和溫情式服務。
在網上商城沒有出現之前,消費者在購買各類商品時都需要去百貨大樓或是社區超市等實體店。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網絡零售開始“攻城略地”,“俘獲”了大批消費者。原本平靜的零售市場,也硝煙四起。而物聯網在零售行業的加快應用,又為零售行業轉型升級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究其本質,零售的本質是解決好人與物品的關系。網絡零售也好,實體店售賣也罷,其歸宿都是將產品或服務輸送給消費者。哪種商品銷售渠道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就更容易被消費者所認可和接受。搭載了物聯網的網絡零售,除了為消費者提供基本的產品服務需求外,也為消費者選擇性價比較高、更適合自己的商品提供了相應的參考依據。
基于物聯網框架體系,消費者可以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設備來試穿數十種不同的產品,試戴數百種不同的墨鏡或是帽子。通過在最短的時間內試用不同款式和顏色的產品,消費者可以比較產品之間的差異,從而挑選到稱心如意的產品。相比實體店,這一方式更加省時省力,也能較好地照顧到不同用戶的實際需求。
客觀來看,物聯網傳感器、攝像頭在設備在實體店也存在廣闊的應用空間。通過在店內安裝傳感器等設備,賣家可以對不同種類產品的庫存和售出數量信息等進行匯總。利用收集到的信息,賣家可以了解一段時間內某款咖啡或是風衣的銷售狀況,從而及時調整進貨計劃,賺取更加豐厚的利潤。
消費者和零售商,是零售關系的兩大主體。一樁商品交易的完成,涉及零售商、商品、消費者、付款方式等多重因素。或許人們在評價零售行業的發展狀況時,應該樹立整體性、系統性觀點。除了注重法律法規、行業制度等方面外,也需要充分注重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融合應用的可能性,讓“黑科技”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隨著數字原生代正在成為消費的主力,零售行業社交化、移動化、本地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如何快速、便捷、個性化的連接消費者與產品,是所有零售商都必須面度的問題。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運用到商品信息采集、貨物運輸、售后服務等多個環節,在解決傳統零售行業發展痛點的同時,也推動著零售商轉變思維方式和經營模式,以更加生動活潑、安全高效、輕松愉悅的方式打動消費者的心。
據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量將超過400億,物聯網設備所產生的數據將達到80ZB。如此龐大的數據之海中,必將包括工業生產、醫療保健、農業種植等各類數據信息。充分挖掘這些數據信息背后的潛在價值,有利于社會各界人士發現新的投資機會,做引領產業發展的“弄潮兒”。
(責任編輯:fqj)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9瀏覽量
103883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4945瀏覽量
3771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