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先商用5G網絡的國家,韓國目前已經擁有了400萬5G用戶。
據 韓國科技信息部日前表示,截至10月,韓國電信運營商已經發展了398萬用戶,比上個月增加了51.6萬用戶。三大全國性電信公司中,SK電信擁有最多的5G用戶,有177萬,其次是韓國電信的121萬和LG Uplus的100萬。
此外,截至10月份,韓國三大電信公司的5G網絡上總共記錄到105000萬億字節的流量。平均來說,5G用戶十月份平均使用了28GB的流量。 目前,韓國商用的5G網絡使用3.5G頻段。然而,該國計劃在明年年初部署獨立的2.8G頻段。
韓國政府還計劃到2026年將分配給5G的無線電頻率資源翻一番,為數據流量激增提前做好準備。另據悉,2019年,韓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已經在5G網絡建設上投入了70億美元資金,比去年的投資額增加了一半。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624瀏覽量
73225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77瀏覽量
63835 -
中國聯通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670瀏覽量
636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5G RedCap網關是什么
5G RedCap網關是專為中端物聯網設備設計的輕量化5G通信設備 ,它基于3GPP Release 17定義的5G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技術,通過簡化硬件設計和降低
5G RedCap是什么
5G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是3GPP在Release 17階段定義的5G輕量化技術標準,旨在通過裁剪傳統5G功能,降低終端復雜度和成本,同時保持5G的核
熱門5G路由器參數對比,華為智選Brovi 5G CPE 5 VS SUNCOMM SDX75
智選 Brovi 5G CPE 5
主打家用場景,走的是“顏值高、易上手、生態強”的路線,適合華為手機用戶閉眼入。
支持5G、WiFi6、雙千兆口,還帶鴻蒙生態接入、NFC一碰連網等貼
發表于 06-05 13:54
5G網絡中,信令測試儀如何幫助提升用戶體驗?
在5G網絡中,信令測試儀通過全面、深入地測試和分析信令流程,為提升用戶體驗提供了有力支持。具體來說,信令測試儀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一、高效診斷和優化網絡性能
實時捕捉和分析信令信息:
信
發表于 03-21 14:33
CHA3218-99F低噪聲放大器適合5G通信嗎?
CHA3218-99F低噪聲放大器適合5G通信嗎?
CHA3218-99F低噪聲放大器在5G通信的Sub-6GHz頻段內展現出了一定的適用性。CHA3218-99F能夠迎合這些頻段對低噪聲和高增益
發表于 02-14 09:42
6G通信技術對比5G有哪些不同?
更高的傳輸速率:6G網絡的理論傳輸速率將得到極大提升,業內普遍認為6G的通信能力將達到5G的10倍以上,甚至有可能達到每秒1TB的下載速度,比5G
ar與5G技術的結合前景
增強現實(AR)技術通過在現實世界中疊加數字信息,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交互體驗。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其高速度、低延遲和大帶寬的特性為AR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1. AR技術概述
廣和通發布5G模組FG370-KR,加速韓國5G AIoT市場發展
AIoT Korea Exhibition 2024(韓國首爾物聯網展2024)期間,廣和通發布5G模組FG370-KR,為韓國5G AIoT產業提供卓越
華為5g技術介紹 華為5g技術的優勢
華為5G技術是當今全球通信技術領域的佼佼者,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而備受矚目。以下是對華為5G技術的介紹及其優勢分析: 一、華為5G技術簡介 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通信技術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動
我國5G發展成就顯著,面臨挑戰與對策
自2019年6月,我國正式邁入5G商用時代以來,經過五年的快速發展,5G在基礎設施建設、用戶規模以及創新應用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發布的《2024年1—8

TCL Onetouch一鍵通T10 5G:高性價比引領5G適老化,助推5G全民普及
深圳2024年7月25日?/美通社/ -- 隨著5G技術的日益普及和發展,智能手機已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技術潮流中,TCL Onetouch一鍵通T10 5G手機,憑借其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在高度數字化的智能時代,Linux嵌入式板卡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4G/5G技術的普及,如何高效、穩定地管理這些嵌入式設備上的無線模塊,成為了用戶面臨的一大挑戰——嵌入式設備中的4
發表于 07-13 16:4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