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的統計,在業者庫存逐漸去化及旺季效應優于預期的助益下,預估 2019 年第 4 季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將較第 3 季成長 6%。而市占率前 3 名的廠商分別為臺積電 (TSMC) 的 52.7%、三星 (Samsung) 的 17.8% 與格芯 (GlobalFoundries) 的 8%。其中,臺積電由第 3 季的市占率 50.5% 成長至 52.7%,三星則由第 3 季的 18.5% 衰退至 17.8%,顯示臺積電正在擴大其領先優勢。
日前韓國媒體曾經報導,在美中貿易摩擦下,臺積電與華為關系更加緊密,使得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的代工幾乎由臺積電所包辦的情況下,三星預計大幅度投資,期望在 2030 年成為非存儲器領域的系統半導體全球領先者,這樣的期待恐怕破滅一事,如今可能越來越接近。因為之前三星在晶圓代工領域的追趕,使得與臺積電方面的差距有所拉近。不過,這樣的情況在臺積電技術持續領先,且產品良率持續維持在高檔的情況下,依舊獲得市場上客戶的青睞。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院的統計資料顯示,2019 年第 4 季臺積電的 16/12 納米與 7 納米節點產能持續滿載。其中,7 納米部份受惠蘋果 iPhone 11 系列銷售優于預期、AMD 維持投片量,以及聯發科的首款 5G SoC 等需求挹注,營收比重持續提升。至于,成熟制程方面則受惠 IoT 芯片出貨增加,估計臺積電整體第 4 季營收達到年增 8.6% 的幅度。
事實上,根據臺積電在 10 日所公布的 11 月份財報顯示,營收金額來到1,078.84 億元(新臺幣,下同) ,較 10 月增加 1.7%,也較 2018 年同期增加 9.7%,為連續 4 個月以來達營收千億元,也創下歷年單月新高紀錄。而根據臺積電在上一次法說會上的預測,目前第 4 季前兩個月合并營收,累計為 2,139.24 億元來看,12 月業績只要達到 981.76 億到 1,011.76 億元,也就是只要延續前 2 個月的營收水平,臺積電第 4 季就可達財測目標,甚至有機會改寫第 3 季歷史新高紀錄。若以第 4 季達到高標的數字計算,則臺積電 2019 全年營收將達 1.068 兆元,優于 2018 年的 1.031 兆元,再創新高。
而帶動臺積電營收亮麗表現者,7 納米制程的產能滿載當屬居功厥偉。因為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受惠蘋果 iPhone 11系列銷售優于預期、AMD 維持投片量,以及聯發科的首款 5G SoC 等需求的挹注之外,上周移動處理器大廠高通 (Qualcomm) 的 7 項新產品中,臺積電拿下了包括驍龍 865 5G 移動處理器、驍龍 XR2 延展實境處理器、以及驍龍 8cx 5G、驍龍 8c等兩款 Arm 架構 PC 處理器,共 4 項產品的代工訂單,超越競爭對手三星僅拿下包括驍龍 765 及驍龍 765G、以及驍龍 7c Arm 架構 PC 處理器等 3 款產品的代工生產。
另外在三星方面,拓墣產業研究院的報告則是表示,由于市場對于 2020 年 5G 手機寄予厚望,使得自有品牌高階 4G 手機處理器需求成長趨緩。不過,高通在三星投片的 5G SoC (驍龍 765 及驍龍 765G ) 于第 4 季底將陸續出貨,可望填補原本手機處理器下滑的狀況。其他則是在 5G 網通裝置的芯片與高分辨率 CIS 表現不俗,估計第 4 季營收相較第 3 季持平或微幅成長,年增幅則受惠 2018 年同期基期較低,因此有 19.3% 的高成長。
雖然三星在市場上,第 4 季較之前仍有較好的表現。但是,相對于臺積電取得亮麗成績,三星的努力則似乎仍舊功虧一簣。而且,臺積電還預計于 2020 年第 1 季開始量產更先進的 5 納米制程。根據外資的預估,在客戶需求強勁情況下,每月產能甚至要自 4.5 萬片,最高提升至 8 萬片的規模。這方面三星則還沒有相關實際計劃提出下,三星期望能超越臺積電的想法,未來可能很難以實現。
責任編輯:wv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80瀏覽量
181394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702瀏覽量
167066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97瀏覽量
1283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