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消費者而言,今年是名副其實的5G元年,據統計,今年5G市場的滲透率將會達到15%。而工信部也推測,到今年的三季度,5G手機的價格將會突入到千元。面對如此優惠的價格,相信很多人看著手上的舊手機已經蠢蠢欲動,但看到5G套餐的高昂價格又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對于我們消費者而言,今年是值得換機5G的年份嗎?小雷將會用幾道判斷題來解除你的疑惑。
判斷題1: 必須開通5G套餐才能用5G?
題目描述:
2019年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一同公布了5G資費標準,起步價均為128元,最高可達599元。上百元的資費標準一出,網友們紛紛表示“4G挺好的”、“用得起5G手機用不起5G”。那么,如果今年換了新5G手機,但因為囊中羞澀沒開通5G套餐,是不是意味著5G功能就白費了?
答案解析:
不用必須開通5G套餐
4G套餐依舊可以使用5G網絡,不需要換卡,5G流量計費等同于4G(超出部分可能不同),但互聯網套餐可能沒有免流服務。
假設你的4G套餐是這樣的:月費40元包20G,超出部分(套外)1元/800M/天。那么當你買了一臺新的5G手機,你無需去運營商那里開通5G權限,也無需辦理5G套餐,只要把手機上5G網絡流量的開關打開,手機在5G網絡下就會自動切換到5G模式。在5G模式下,月費依舊是40元20G,套外資費也大概率不變(建議咨詢當地運營商,普遍為3元/G)。
但對于互聯網日租套餐則有點特殊,日租寶不變,也能依舊享受騰訊免流服務。但是很奇怪的是,如果你是大王卡5G版用戶,反而無法做到騰訊免流,也只能借用國內套餐流量。如果互聯網套餐要去買5G手機、更換5G套餐的話,建議針對免流服務資訊當地運營商。
至于SIM卡要不要和3G時代一樣要更換,這里要科普一下SIM的作用,SIM卡做的工作只是對用戶身份進行確認(學名“鑒權”),上網是手機本身負責。4G之前大家之所以要更換SIM卡,是因為舊的確認流程安全性不夠、制式沖突等原因需要更新。而到了4G時代,大家基本都換成了USIM卡,隨著技術進步,安全系數已經足夠高,5G時代不需要再做進一步的更換。
判斷題2: 5G會比4G流量跑得快嗎?
題目描述:
“開了一晚上流量,醒來之后房子都賣給中國移動了”是4G時代的經典流言,而5G比4G的速度更快,那么流量是否更加不夠用了?
答案解析:
不是
只要你打開的是相同的內容,3G/4G/5G消耗的流量是一模一樣的,甚至如果你舍得花時間的話,2G加載圖片的消耗的流量也和5G等同。當然,如果你設置了“低網速環境下加載低質量圖片”,那么在部分網絡環境差的時候,確實會存在消耗流量不同的問題。不過低網速選項在4G時代也沒有受到很大爭議,反而不少人認可,那么到5G它也不會是一個問題。
并且,如今很多4G/5G套餐都存在著流量包和流量封頂的選項,大可不必擔心看個視頻就把房子賣了。
判斷題3: 上百元的5G套餐是不是“人傻錢多”?
題目描述:
那么從上面我們可以得知,只要用了5G手機,哪怕是4G卡也可以使用5G、更不會有“賣房子”的事情發生,那么動輒上百元的5G套餐,是不是就是“人傻錢多速來”?
答案解析:
不是,5G套餐擁有更快的網絡更高的“優先級”。
運營商根據5G套餐根據價位的不同,也劃分了5G峰值速率和繁忙地區接入保障,具體如下:
4G 現有套餐150—300Mbps(大部分達不到)
5G 200元以下套餐300—500Mbps 有優先接入保障
5G 200元以上套餐最高1Gbps 最優先接入保障
實際上,如今4G的速度普遍不達到300Mbps(小雷甚至測出了10Mbps的數據),但哪怕沒有買5G套餐,使用5G的速度也能一下達到200—300Mbps的數據(運營商不會讓你白嫖到300以上的),這個數字也遠快于4G,不過隨著用戶量增長,這個數字將來可能會出現下滑。
所謂優先介入保障是中國移動推出的5G特權,即是指繁忙地區,5G能夠在排隊中有更優先的響應速度。但如果你在的地區,4G也沒有什么大礙的話,那么這個“特權”你可以無視。
坦白來講,這一批5G套餐主要是給嘗鮮者準備,并且有著明顯的針對性(公司中層)。運營商希望通過首批5G來爭取到高消費群體的初期口碑,也通過價格分區來保證他們的體驗。到了今年下半年,相信隨著5G終端的普及,老用戶們會陸續收到一些5G的“惠民”套餐。
判斷題4: 5G在手機上除了快是不是沒用了?
題目描述:
在這兩年關于5G的不斷轟炸之下,似乎每個都知道“5G是萬物互聯的基礎”,但又不知道萬物互聯對手機本身來說有何意義。我們說“希望5G不僅僅是快”,但又不知道5G能干嘛,那么5G在手機上除了快點,就沒其他用了?
答案解析:
目前來講,是的。
相比4G技術,5G在手機上的確擁有著大帶寬、低延遲等一系列特性,但截至到目前,5G在工業端優勢明顯,消費端卻始終沒有落地的應用,甚至沒有一個實用性高的構思。
3G和4G從標準凍結到廣泛鋪開都用了數年的時間,而我國是在4G時代才處于移動互聯網的前列。在3G時代,我國運營商就一直在為鋪開4G積極地做準備,4G普及之后,由于運營商的數年籌備和其他國家的探路經驗,面向消費者的4G生態已經很成熟。高清直播、手機網游、移動快捷支付等技術,其技術構思早在4G鋪開前就已經得到很充分的論證,然而就算如此,去搜索“遠程醫療+4G”,你還是會看到很多不切實際的構思,很多5G的構想,都涉嫌尬吹,而且還晚了好幾年。
而5G在工業端的構思你可能聽到很多次(無人駕駛、物聯網),但具體到手機上,其實并沒有一個可靠的發展思路。主要原因就是5G從標準凍結到商用的時間極快,目前還沒有一款App能夠利用到5G在手機上的特性,唯一能說的只有速度快,以及在擁擠場所可以流暢的刷手機(大帶寬)這兩點。
當然,目前5G網絡鋪開迅速,而且5G手機已經摸到了3000元價位,5G用戶數量今年勢必會大漲。通過廣大的用戶量來發現需求,也也是4G時代的成功經驗(需求從視頻會議變成了短視頻),但這未免有碰運氣之嫌。并且就算今年5G發展迅速,需求如何形成、廠商根據需求做出相應定制也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樂觀估計)。
當然,隨著Bilibili等網站率先上線4K視頻,手機上看4K視頻和高碼率直播的未來看起來已經不那么遙遠,不過屏幕能否跟得上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判斷題5: 5G可不可以云游戲?
題目描述:
在5G的宣傳中,手機云游戲的概念被常常提起,“5G速度快延遲低”是5G云游戲的標語。但既然我們已經論證了,5G在手機上目前并沒有明朗的發展空間,那么手機上玩云游戲到底有沒有戲?
答案解析:
可以,但為時尚早。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在手機上通過云端玩主機游戲的可能性不高,這源于各大廠商的壁壘,以及主機游戲在手機屏幕上的優化問題。主機云游戲則是通過光纖來解決,并不是5G。
而且,5G的低延時,指的僅僅是手機到基站的延遲低,如果要從中國連接到美國的服務器,延遲的最大問題依舊是距離,基站的骨干網也是光纖,5G只會比光纖延遲高。
但是目前的移動游戲,則很適合上云端,目前的手游往往非常輕量化,并且對于主機游戲而言,手游的延時需求普遍較低。哪怕是《王者榮耀》這種實時對戰上云,也已經被成功的演示過了(雖然還有待優化)。目前網易已經推出了相關的云游戲服務,4G也可以使用,感興趣的可以去嘗試。
而面對容量較大的策略類與RPG類游戲(例如文明),5G云游戲可以讓設備不再有那么高的硬件要求,同時5G傳輸的耗電必然要低于本地運算。這些對延遲不敏感的游戲,只要廠商本身意愿足夠強,你就會在手機上得到很好的體驗。
附加題:今年該不該買5G?
如果只是為了“5G”,一點必要都沒有,但如果是正常換新則建議考慮。
我們說過了,4G套餐依舊適用于5G,那么今年在大規模鋪開5G之后,你使用5G手機會享受到更快的網速和不變的資費,但除此之外,你今年恐怕無法直觀的感受到5G的利好。
但如果你是一位正常換機的用戶,那么今年5G手機的標準都已經確立,不會有“真假5G”之爭,打算一臺手機用幾年的,可以放心買5G。
對于5G,小雷的態度很明確:5G就是十年內的終極解決方案,是目前所有通訊技術的集大成者。但5G只是“萬物互聯”理念的第一步,一個成功的技術,往往需要配套的環境、政策甚至是經濟條件;一個再完美的概念,落地之后一定要經過很多妥協。讓產品如何以一種成熟的方式落地、其難度不亞于產品研發,Google Glass的失敗、VR的興起又爆冷,都是技術本身沒問題,但配套設施出了大問題。
譬如我們常常提及的“無人駕駛”,5G可能不是問題,但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法律法規才是最主要的問題,哪怕車里搭載了5G芯片,基站鋪的到處都是,但法律沒有許可、交管臺沒有接入,一切都是白費。
對于5G,小雷建議大家抱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5G基站的廣泛鋪設只是個開始,它的生態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完善。小雷堅信中國在5G建設上的決心,也相信我國必將成功,但也認為最快需要一到兩年(或者更久),我們才會真切體會到5G帶來的進步。如何克服“技術先進”和“使用便捷”之間的鴻溝,才是5G成敗與否的關鍵。
-
5G網絡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43瀏覽量
42709 -
5G手機
+關注
關注
7文章
1355瀏覽量
512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我國5G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華為5g技術介紹 華為5g技術的優勢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F/82/wKgaomai8ciAHodXAASr4rtl8Pg255.png)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F/E5/wKgaomZvoB6AHfR6AANINvAMTcI224.png)
請問Lierda 5G EVK具體支持哪些linux系統?
請問mx880 5G數據終端可以設置優先5G網絡嗎?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8/51/wKgaomYoa52AOP-tAAG_33gJtjA222.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59/wKgZomYTTLCANTm3AAHh4Q6F_cU648.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C2/wKgZomYCNdKAfQh6AAxhuAPtNjE01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