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外媒報道,目前中國內(nèi)地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yè)中芯國際(SMIC)已經(jīng)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7nm芯片的生產(chǎn)。
中芯國際聯(lián)合首席執(zhí)行官梁夢松博士曾表示:7nm作為14nm工藝的繼承者,性能提高了20%,功耗降低了57%。7nm工藝可以減少63%的邏輯電路面積和55%的SoC芯片面積,其晶體管密度是14nm工藝的兩倍以上。梁夢松博士先后任職臺積電和三星電子,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可謂是經(jīng)驗豐富。
中芯國際在2019年才開始了14nm工藝的量產(chǎn),這是其首次涉足FinFET工藝,當時被認為落后國際一流水平兩代。如果中芯國際如預測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xiàn)7nm工藝的量產(chǎn)(哪怕是小規(guī)模的),那么也就意味著其正式追上了國際一流水平。雖然此時距離臺積電量產(chǎn)7nm已經(jīng)過去了兩年時間,但是二者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而隨著中芯國際工藝的提升,華為海思半導體已經(jīng)將部分芯片代工業(yè)務交給了中芯國際。
當然,中芯國際在追趕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就是國際先進制造設備的限制,之前中芯國際花費1.5億美元訂購的荷蘭ASML光刻機,就因為美國向荷蘭施加壓力而遲遲無法拿到出口許可。而在前幾天運抵中國的光刻機,其實并非最先進的EUV光刻機,而只是已經(jīng)成熟的DUV設備。中芯國際7nm工藝量產(chǎn)所采用的設備,目前還不確定其來源。
第二就是更加劇烈的國際半導體制造行業(yè)競爭。在去年,三星電子宣布計劃在2030年之前投資1160億美元用于半導體業(yè)務。而臺積電則計劃在2020年投資160億美元用于新工藝的研發(fā),目前已經(jīng)規(guī)劃到了2nm,同時5nm EUV工藝也將在今年上半年量產(chǎn)。
競爭對手加速投資升級工藝,也給中芯國際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升級先進的制造能力,中芯國際今年的資本支出預計將達到31億美元,而其年收入也僅為30億美元左右。作為一名追趕者,中芯國際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有了京東方的成功榜樣,我相信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內(nèi)地半導體制造能力將會持續(xù)進步。
等到中芯國際能站到國際一流水平的時候,也許像美國限制華為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fā)生了。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31瀏覽量
65935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730瀏覽量
16850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三星在4nm邏輯芯片上實現(xiàn)40%以上的測試良率
芯旺微電子通過國際一流供應鏈體系審核
午芯芯科技國產(chǎn)電容式MEMS壓力傳感器芯片突破卡脖子技術
華光光電一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芯國際三季度財報亮眼,營收毛利雙增長
芯盛智能與中芯國際發(fā)布SATA企業(yè)級SSD主控芯片XT6160
所謂的7nm芯片上沒有一個圖形是7nm的

超預期!中芯國際營收增長21%、華虹半導體接近滿產(chǎn)
中芯國際穩(wěn)居全球第三晶圓代工廠
中移芯昇獲第49屆日內(nèi)瓦國際發(fā)明展銀獎

中芯國際躍升至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存內(nèi)計算——助力實現(xiàn)28nm等效7nm功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