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據外媒報道,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專利顯示,蘋果正在研究用于“蘋果汽車”的三相交流感應電機,美國專利號10630127披露了相關細節,專利名稱為“帶有繞線定子和端匝冷卻的電動機”。值得注意的是,蘋果選擇了與特斯拉的松鼠籠式電機技術相似的“感應電動機”路線。盡管提交了法律要求的文件以及專利,但蘋果仍未證實是否正在做整車研發。
曝光的蘋果感應電動機細節
感應電機是什么?蘋果為何選擇感應電動機路線?
電動車采用的電機有感應電動機和永磁同步電動機兩種。
感應電動機又稱“異步電動機”,是將轉子置于旋轉磁場中,在旋轉磁場的作用下,獲得一個轉動力矩,因而轉子轉動的裝置。轉子是可轉動的導體,通常多呈鼠籠狀。定子是電動機中不轉動的部分,主要任務是產生一個旋轉磁場。旋轉磁場并不是用機械方法來實現。而是以交流電通于數對電磁鐵中,使其磁極性質循環改變,故相當于一個旋轉的磁場。這種電動機并不像直流電動機有電刷或集電環,依據所用交流電的種類有單相電動機和三相電動機。
蘋果選擇這項技術,可能是因為這種技術的制造成本相對較低,在崎嶇的地形上也很有用,而且在電壓/頻率被控制時可以產生高啟動扭矩。如果控制得當,這種電機的效率可以達到90%。與永磁驅動器相比,這種電機預計具有更長的壽命,并且需要更少的維護。早期的特斯拉、蔚來等都采用感應電動機。
而永磁同步電動機不需要電流來產生磁場,它比感應電機效率更高,但成本更高,需要更多的維護。此外,它們的磁鐵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磨損,需要更換。小鵬、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福特、日產等都采用永磁電動機。
決定一家電動車企采用哪種電動機,關鍵因素是能否買到足夠多的釹鐵硼。目前全球釹鐵硼90%的產量在中國,其余主要在日本,但中國和日本都曾頒布出口禁令,使國外車廠有被卡脖子的顧慮。伴隨禁令解除,2018年3月,特斯拉在長續航版Model 3上轉向使用永磁同步電動機,其他車型仍采用感應電動機。
蘋果汽車會像iPhone一樣變革汽車市場嗎?
事實上,2018年蘋果就被曝出將鎖定“下一個明星產品”——蘋果汽車,它會像2007的iPhone一樣變革汽車市場。
被稱為“蘋果預言帝”的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預測稱,蘋果公司將在2023年至2025年間推出蘋果汽車,2020年推出AR(增強現實)眼鏡。
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郭明錤對蘋果將如何創造2萬億美元市值做出了展望,“服務、AR(增強現實)和蘋果汽車,將會為蘋果創造出下一個萬億(美元)市值。”
郭明錤在上述報告中稱,當前的汽車市場擁有“巨大的更換需求”,因為現在行業正處在被新技術重新定義的進程中。而蘋果公司先進的科技將會重新定義汽車,并“讓蘋果汽車區別于其他產品”。
郭明錤還認為,蘋果公司在“整合硬件、軟件和服務方面做得更好”,能勝過它當前消費電子領域和潛在汽車領域的其他競爭對手。在蘋果汽車發布之后,蘋果的服務業務也將會隨著公司進入“巨大的汽車金融市場”而獲得顯著增長。
前特斯拉高管跳槽蘋果造汽車
去年8月,據美國科技博客Daring Fireball報道,前特斯拉高管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將加入蘋果研發汽車的“泰坦”計劃團隊(Project Titan)。菲爾德在2013年加入特斯拉之前,曾是蘋果負責硬件的副總裁,本次加盟意味著他重返蘋果。
據了解,Doug Field在2013年加入特斯拉協助開發新款電動車,2017 年時被委任同時負責Model 3的生產和制造部門,但其后卻因為生產線有著過度自動化的問題而出現產量滯后。4月份,馬斯克主動介入生產線,這時候 Field的職責已經卸下了不少。7月份,Doug Field正式選擇離職特斯拉。
蘋果和特斯拉開啟“挖人大戰”
隨后,美國財經網站CNBC對蘋果和特斯拉之間的“挖人大戰”進行了深入分析。該網站報道稱,據職場社交網站領英的數據顯示,去年一年,大約有46名特斯拉員工跳槽到了蘋果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從特斯拉挖來的員工都參與到了“泰坦”汽車項目中,許多人還為蘋果開發顯示器、光學和電池技術。
今年,蘋果還從特斯拉挖來了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質保(QA)、動力傳動系統、機械設計和固件工程師等職位的員工,以及幾位全球供應鏈經理。一些員工直接從特斯拉跳槽到蘋果,而另一些員工則在加入蘋果之前就已經被特斯拉解雇或辭退。
然而,特斯拉并不認同這種說法,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過去一年里,員工主動離職的概率有所降低。
責任編輯:gt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76瀏覽量
200021 -
Ar
+關注
關注
24文章
5108瀏覽量
170176 -
感應電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158瀏覽量
182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