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商業第一(Columbus Business First)的一份報告顯示,總部位于俄亥俄州的醫療技術公司奧利弗(Olive)看到了人工智能驅動的醫療機器人的成功之后,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增加100個技術工作崗位。
Olive的醫療保健機器人利用AI來自動化重復性的醫療保健管理任務,例如計劃和檢查保險資格。報告稱,在幾家大型醫院簽署使用該服務后,該公司機器人的銷售額已突破1000萬美元。
在2020年春季,該公司大約有60名員工,到年底增加到80名左右。它計劃增加的工作包括熟練的軟件和機器人過程自動化工程師,產品管理,市場營銷,銷售和客戶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6文章
49007瀏覽量
249276 -
醫療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221瀏覽量
560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建設意義
在現代工業生產中,工業機器人工作站的建設已成為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關鍵舉措。隨著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工業機器人工作站不再局限于單個機器人的作業,而是通過整合工裝夾具、多臺機器人協
發表于 03-17 14:49
成都華微與具身科技深化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合作
近日,成都華微與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具身科技)在成都高新區四川人工智能實驗室展開會談,雙方圍繞機器人智慧大腦與精密控制兩大關鍵核心方向展開交流,在芯片層面達成深度合作意向,攜手開啟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的大模型技術在多個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在機器人控制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在“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部分,作者研究并探討了大模型如何提升
發表于 12-29 23:04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與未來,涵蓋如基于行為的人工智能、生物啟發的進化人工智能及認知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這一歷史背景為隨后的大模型驅動的具身智能討論奠定了基礎,隨著
發表于 12-28 21:12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數據在具身人工智能中的價值
嵌入式人工智能(EAI)將人工智能集成到機器人等物理實體中,使它們能夠感知、學習環境并與之動態交互。這種能力使此類機器人能夠在人類社會中有效地提供商品及服務。
數據是一種貨幣化工具
數
發表于 12-24 00:33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初品的體驗
動態互動的。
該理論強調智能行為源于智能體的物理存在和行為能力,智能體必須具備感知環境并在其中執行任務的能力。具身智能的實現涵蓋了機器學習、
發表于 12-20 19:17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互聯網行業占成熟經濟體的GDP增長的21%,世界經濟正面向數字經濟轉型的大趨勢。具身智能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技術,其核心在于通過智能體與環境的動態互動實現
發表于 12-19 22:26
醫療機器人有什么用
醫療機器人作為現代醫療技術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產物,在醫療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夠自主或協作地完成手術、診斷、治療、護理和康復等
醫療機器人的發展前景
醫療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主要基于技術進步、市場需求增長以及政策支持的共同作用。以下是對醫療機器人發展前景的詳細分析:
一、技術進步推動行業發展
技術創新:隨
醫療機器人的優缺點_醫療機器人涉及哪些技術
醫療機器人是一種集成了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醫療設備,它可以在醫生監督下,輔助完成一系列高精度、高強度、高危險性的
醫療機器人有哪些_醫療機器人有哪些應用
醫療機器人是醫用機器人工程的重要應用,結合了各個學科最新研究和發展的成果,并廣泛應用于醫學診療、康復等醫學領域。醫療機器人的類型多種多樣,以
科沃斯助力吳中區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科沃斯機器人總部迎來了一場盛會——吳中區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專班走進科沃斯機器人產業鏈供需對接會。本次活動由吳中區工信局牽頭組織,旨在推廣機器人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幸得一好書,特此來分享。感謝平臺,感謝作者。受益匪淺。
在閱讀《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學領域中的巨大潛力和廣泛應用。這一章詳細
發表于 10-14 09:27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有哪些?
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度學習加速
訓練和推理過程加速:FPGA可以用來加速深度學習的訓練和推理過程。由于其高并行性和低延遲特性
發表于 07-29 17:0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