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間,美團點評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受今年1月下旬以來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美團所在的本地生活服務行業在需求端和供給端都遭遇了嚴峻挑戰,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2.6%至168億元,經營虧損為17億元。
不過,正如王興所言:「疫情也讓線上服務、在線運營被消費者和商戶更廣泛地接受和使用,美團長期關注和探索的領域在此期間也迸發出了新活力,這些將大大加快供給側數字化的進程,帶來新的增長動力。未來,美團將聚焦生活服務業新基建,全面助力商戶數字化升級。」
而且,盡管美團收入下滑、再度虧損,但各項關鍵性數據還是好過市場預期。王興在答分析師問中談到,美團在1月的前20天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交易總金額(GTV)和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其次,得益于中國對疫情的有效遏制,3月外賣業務規模迅速恢復。2月20日的訂單量不到疫情前水平的30%,到3月底已達到75%左右。
資本市場對美團的預期給予了相當樂觀的反饋。5月26日早盤,港股美團點評漲幅擴大至6.68%,報134.2港元,創歷史新高。美團也成為騰訊、阿里之后,國內第三家躋身千億美元俱樂部的互聯網企業。
千億美元的背后,是投資者對美團基本面和前景的投票,也是餐飲新基建的形成。
B端、C端和配送端織網
抗疫過程中,中國織成了兩張最有效的防控網。一是來自政府和政策層面的公共衛生體系網絡,二是來自互聯網巨頭為消費復蘇所構建的服務網絡。
張文宏說,我們的公共衛生體系,對于同一個月里輸入的幾百個病例都能控制好,現在出現一例、兩例的輸入性病人,有什么理由要進行恐慌性反應呢?所以,中國編織了一個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就是為了讓大家有安全感,但是這次疫情到現在為止沒有結束,全世界的疫情可能要連續一到兩年,也就是說在未來三個月以后或三個月當中整個世界都有可能會重啟。
中國應該是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體中,率先重啟的國家。通過疫情,我們看到了以美團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深度踐行社會責任,同時也深刻感知到了來自消費端、供給端和配送端的變化。
消費端。疫情進一步加速了用戶線上消費行為的培養,并使得消費者對高價食品類別的偏好不斷增加,這也促使美團第一季度每筆訂單的平均價值同比增長14.4%。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美團已經帶動4.5億交易用戶的人均年度交易筆數進一步增長至26.2筆。
供給端。美團為優質商戶提供一系列返傭、補貼、免費流量支持,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同時也加速了餐飲數字化的進程。這是一個授之以漁的過程。眾多品牌餐廳從專注到點餐飲,轉型升級外賣服務。
比如,僅在武漢地區,美團就為商戶提供免傭超3000萬元;同時,美團通過加快更新產品服務,協助商戶以數字化運營及營銷手段降低損失。
配送端。1月下旬以來,美團已新提供超100萬騎手就業崗位并為其創造收入,成為穩就業「蓄水池」。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此前《時代周刊》的一組封面,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是其中唯一一個華人面孔。
配送員不僅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溫度,也是現代城市生活的「新基礎設施」,是「互聯網+服務業」和「智能+物流」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體現。
把服務搬到線上
盡管美團的無限游戲一直都在穩定的航道,疫情期間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但必須承認,短期內,美團主體業務承壓。
但長期看,疫情的爆發也為美團帶來了新的機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大眾對于生鮮電商的需求爆發式增長,為美團發力生鮮電商提供了絕佳機會。
其二,疫情發生后,大眾的消費習慣明顯改變,逐漸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為美團培養了新用戶并完成了非餐業務的外賣配送端的市場教育,有利于外賣滲透率的提升。
其三,餐飲用戶向線上轉移,堂食恢復緩慢,商家為增加收入將通過外賣平臺發展業務,這將為美團帶來更多活躍商家。
外賣已然成為疫情之下眾多家庭的消費選擇。疫情期間,在居家隔離期間,外賣服務成為眾多家庭獲取一日三餐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來源,家庭外賣需求取代以往的一人食。家庭對于正餐的外賣需求增多。更多用戶更愿意為安全、高質量的餐飲去付更多溢價,外賣客單價顯著提升。
王興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就談到,用戶傾向于在更多樣化的消費場景中點外賣,不僅是快餐,有時甚至是正式的晚餐;并且愿意為更高質量的商品付款,下達高額訂單。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在美團上訂購非食品類別的商品,比如藥品、鮮花等。
所以我們看到,美團平臺上多元及高品質的外賣供給也滿足了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尤其是更多品牌商家在特殊時期入駐平臺,使得用戶對于高品質餐廳的偏好加深,進而帶動美團外賣客單價提升。而在美團上下單「必吃榜」餐廳的外賣,疫情期間成為一種流行。
另外,家庭對于火鍋、海鮮燒烤和各大地方菜系等高客單價的訂單銷量同比增長迅速,同時,更多超過3公里配送距離甚至異地的外賣訂單也有所增加,因為更遠配送距離帶來了更高的配送費,因此客單價也更高。王興談到,盡管疫情出現了短期挫折,但美團仍將繼續前進,到2025年每天達到1億個訂單,每單賺到1塊錢的經營利潤。
疫情之中,更多中國人意識到了,外賣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的基礎設施。繼消費線上化之后,把本地服務搬上互聯網成為趨勢。上線美團的品牌餐廳增多,更多黑珍珠、必吃榜餐廳上線。
2020年第一季度,許多以往并無提供或提供非常有限度外賣服務的高級餐廳、高評價餐廳、連鎖餐廳、黑珍珠餐廳及五星級酒店餐廳開始上線外賣業務,作為疫情下營運業務的主要手段。
長遠來看,這些餐館的參與增加了美團平臺上的高質量供給,同時中小型獨立餐飲商家加強了對外賣服務的重視,因為在疫情期間,外賣幾乎成為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
所以說,被疫情改變的不僅是C端用戶,B端商戶也逐漸認識到外賣業務的重要性,把服務搬到線上,并做出經營調整。
餐飲新基建的成長邏輯
美團上市之后的表現,更加驗證了我當初的想法。在確定了「Food+超級平臺」的戰略之后,美團的餐飲新基建愈發成熟。在疫情期間和后疫情時代的消費復蘇中,其基礎設施特征更加凸顯。
綜合以上,只有C端習慣,沒有B端和配送端在技術和服務上的配套,整個模型s是沒法跑起來的。而美團鋪就了「B 端+C 端+配送端」的餐飲新基建,并且讓三邊運轉效率提升。
之所以能在疫情中逆勢上揚,是因為:
美團核心成長邏輯并未受到疫情沖擊,相反,線上服務在長期內因疫情得到強化。
外賣的剛需高頻特征,在后疫情時代,快速回暖,消費者的線上消費習慣進一步被培育,與此同時,消費品類和場景更豐富。
疫情固然沖擊了商戶的線下業務,但也加速了優質商戶的數字化進程。如此,美團的平臺粘性和價值得到進一步鞏固。
此外,我們也應該關注到社會的整體進程。
首先是城鎮化的速率,會讓平臺的線上服務在低線城市滲透率提升。
其二是代際更迭,外賣人群基數長期持續增長,生活節奏加快、宅經濟等,持續推動消費處于高頻狀態。
再者,品類擴張、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消費品質的提升,會推動消費客單價提升。
所以,疫情還只是一個起點,從更長遠的宏觀與微觀層面來看,美團作為餐飲行業新基建能做的還有很多。
-
美團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5瀏覽量
10542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602
原文標題:為什么說美團是未來餐飲的新基建
文章出處:【微信號:wulianwangnews,微信公眾號:上海百曉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同星智能迎來韓國順天鄉大學代表團,共謀校企合作新未來

新華三集團加入CCCA,力推綠色低碳發展
上汽乘用車與美團達成戰略合作
工業顯示器在智慧餐飲設備中的應用
云終端賦能餐飲企業,開啟全新經營篇章

美團無人機獲迪拜BVLOS商業運營資質
華為Mate系列新品攜手美團外賣首發
納芯微與大陸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研汽車壓力傳感器芯片
淺談城市餐飲油煙污染現狀及餐飲油煙在線監測系統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