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隨著第四代通信技術(4G)的普及,無線互聯網成了一座很多人眼中待開發的金礦,吸引著眾多創業團隊、投資者加入進來尋找自己的位置,意圖在這片未開發而又充滿機遇的市場中尋找出自己的天地。
‘創意引進、特色更改’是目前中國互聯網市場最常用的手段,最典型的案例當屬幾年前‘團購火’而形成的“千團大戰”,因一家國外網站的成功引得一時間國內出現了上千家相似的團購網站進行角逐,造成的結果可想而知是現在存活下來屈指可數的網站。同理,移動互聯網領域火熱之初,抄襲國外的創意變成自己團隊的產品層出不窮,而這種沒有自己特色和團隊個性APP又會在如此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占有什么優勢呢?
其實無論是移動互聯網還是傳統互聯網,無論是創業團隊還是投資人,不論他們把自己的目標定義的多么高尚,但是最終都是要為自己的投入索取回報,而這種回報在當前移動互聯網中的可以說手段不僅非常單一,而且難以達到不影響用戶體驗的盈利。比如移動互聯網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微信來說,它是馬化騰說的騰訊拿到的移動互聯網游戲的入場卷,但是如果要去問微信的盈利模式,我想騰訊在微信上做的僅僅是燒錢而已。微信想要盈利和互聯網時代PC端的QQ所遇到的問題很類似,不過卻更嚴峻。使用傳統互聯網的PC機,相對于手機或iPad屏幕的狹小空間,有足夠多的位置用來顯示廣告條卻不影響用戶體驗,或者PC端QQ可以通過強制顯示QQ秀的方式‘迫使’用戶付費擁有自己的QQ秀形象,而過去這些‘成功’的手段在移動客戶端中,收到其顯示空間不足的限制,如果想要進行一些廣告內容的投放,那么一定會造出用戶體驗的下降,進而致使用戶流失。
改善人民的生活也好,為自己的辛苦付出取得回報也罷,隨著互聯網行業的不斷成熟,無線網絡架設不斷完善,“軟硬結合”這個話題逐漸成為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在我看來,雷軍的小米手機點燃了第一把火,他通過良好的營銷技巧及深厚的技術積累讓小米手機在近兩年的營業額高達百億人民幣,擺脫了以往互聯網行業公司辛苦做軟件,卻苦于消費者已經習慣使用的免費軟件及其他類似產品的廉價價格競爭,通過銷售硬件及網絡運營相配合的方式在獲取良好口碑的同時取得了豐厚的回報。
早在2000年的時候,IBM舉辦的的New Paradigms for Using Computers會議上,設計室的首席研究員Cameron Miner就曾說過“在電子行業將會有更個性化的東西,這也意味著我們可能穿上他們”,并舉例說,將如果將移動電話分成接送和發送兩部分的話,從某種意義上是可以可以設計成一個耳飾和口飾兩個可穿戴設備的,但是對于當時的移動市場來說,這種產品的成本太昴貴,并且在網絡帶寬及軟件技術上都有其局限性。但那時候的Miner就相信用戶出于流行的因素考慮,會希望有不止一種類型的設備。這就像現在人們擁有不至一種手機或者更換PC的外殼一樣。
2013年隨著Google公開Google Class的計劃、Apple出現iWatch、iTV的傳言,以及眾多可穿戴設備出現在人們面前,這個年份被普遍認為是“軟硬結合”或者“硬件復興”的元年,在這“硬件復興”的浪潮中,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也發現了硬件創新將會給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改變,手機現在已經是絕大多數人數字生活的中心,因為移動互聯網正在更改互聯網乃至世界的格局。而更便于攜帶的可穿戴硬件設備的出現,在解決了對于移動產品便于攜帶這個需求的同時,更直接的作用是把人體數據化,實現數據的讀取和反饋,而這種詳細的大數據,在減肥或者疾病防等健康醫療相關的重要信息,而用大數據說話,更是更多新服務出現的理論基礎。
正在努力轉型成為業務質詢、IT服務以及云計算等解決方案的IBM,他們提供的大數據平臺幫助擁有海量數據的用戶解決分析與數據的距離,通過云的理念提供了一整套集數據管理、硬件、軟件和服務于一體的產品,通過了解、清洗、轉換將用戶的大數據整合到其它系統中,但是相對價格較高。
OpenStack是一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發的,以Apache許可證授權,并且是一個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項目,旨在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設與管理提供軟件的開源項目。因為是開源的項目,擁有大數據的公司可以借用這個框架去制定自己的云計算解決方案,清洗并轉換手中的數據成為可用的數據,但是卻需要人力和時間上付出較高的代價。
移動互聯網應用的發展是基礎,而且智能手機近年來的發展,技術上已經趨于成熟。就像智能手機相比PC可更加便于攜帶一樣,可穿戴智能設備相比其他移動設備不僅更加便攜,在使用上也更加便捷,它幾乎可以完全依靠人體的自然動作實現操作,比如通過眨眼進行拍照,揮手開啟錄音等。手表、腕帶等可穿戴設備卻可以全天候攜帶的特性,對病人進行持續的醫療監測、通過皮膚震動進行無聲的睡眠喚醒等等的同時,也帶來了海量擁有實際價值的數據。
隨著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可穿戴設備帶給用戶的計算能力將是極其強大的。在人類無窮盡的奇思妙想之下,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云計算還能給用戶帶來什么樣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25瀏覽量
167398 -
數字基建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17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TRIZ理論解鎖可穿戴設備新體驗!

Meta拓展可穿戴設備領域,計劃推出Oakley智能眼鏡
2025年可穿戴設備市場預測樂觀


可穿戴設備存儲迭代!ePOP產品小型化,AI需求驅動數據處理提速

可穿戴設備論壇順利召開!看可穿戴設備如何撬動萬億市場

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迎來增長,智能手表與真無線耳機領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