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有趣的人工智能。這樣可以將簡單的草圖轉換為逼真的肖像。AI通過數據庫獲取最臭名昭著的特征和“制造”面孔。觀看視頻。
該人工智能不需要復雜的圖形或線條。實際上,它甚至不需要太多細節,只需要一般的面孔概念即可。通過計算概率,AI可以解釋特征并以“最佳思維”方式填充特征。
此外,人工智能利用巨大的數據庫來檢索信息。實際上,AI會分別分析每個元素(鼻子,眼睛,嘴巴)。隨后,它計算并分析了將元素以及相互融合的元素的最佳方式。
有比其他更好的結果,但總體而言AI在通過純草圖重現面孔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乍一看,此AI可以具有的主要應用之一是識別嫌疑人。描述嫌疑人時,張臉有助于識別。
該技術計劃于7月發布,該項目的官方網站上指出該代碼將“很快”提供。這意味著可以購買AI以用于軟件,計算或移動電話。
最有可能的一天,您會看到一個標題為“將繪圖轉換為攝影”或類似應用程序的應用程序。例如,可以改變人的性別的FaceApp頗受歡迎。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數據庫
+關注
關注
7文章
3860瀏覽量
6484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9文章
47960瀏覽量
2412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歐洲科學院院士蔣田仔:智能化技術推動腦控和控腦技術發展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在第三屆南渡江智慧醫療與康復產業高峰論壇上,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中科腦健康與智慧醫療研究
發表于 11-22 10:13
?333次閱讀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嵌入式系統是一種特殊的系統,它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設備或機器中,以實現特定功能。嵌入式系統具有非常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能夠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它廣泛應用于各種
發表于 11-14 16:39
傳感器專家郭源生當選2025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2025年院士名單正式對外公布。本次評選公示初評名單116人,最終公布的終身院士名單86人,其中有27名華人,中國國籍科學家不完全統計約不到10位。其中,九三學社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幸得一好書,特此來分享。感謝平臺,感謝作者。受益匪淺。
在閱讀《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
發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閱讀這一章后,我深感人工智能與生命科學的結合正引領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學革命,以下是我個人的讀后感:
1. 技術革新與生命
發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術支撐學習心得
非常高興本周末收到一本新書,也非常感謝平臺提供閱讀機會。
這是一本挺好的書,包裝精美,內容詳實,干活滿滿。
關于《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發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的加速器
第一章清晰地闡述了人工智能作為科學研究工具的強大功能。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AI能夠處理和分析海量
發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是一種免費開源的計算機指令集架構(ISA),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Krste Asanovic教授等開發人員于2010年開發出來。其設計考慮了小型、快速、低功耗的現實情況,同時保持了高度的模塊化和可
發表于 09-28 11:00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材料基因組工程的推動下,人工智能如何與材料科學結合,加快傳統材料和新型材料的開發過程。
第4章介紹了人工智能在加快藥物研發、輔助基因研究方面
發表于 09-09 13:54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選購我司同步熱分析儀
近日,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決定選購我司生產的HS-STA-002同步熱分析儀,以進一步提升其科研實力與實驗精度。此次合作不僅彰顯了我司產品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卓越性能,也體現了雙方

日本九州大學開發了名為QDyeFinder的人工智能(AI)工具
在探索大腦這一宇宙中最復雜結構的征途中,科學家們不斷突破技術的邊界,以更精細、更高效的方式揭示其奧秘。近期,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了一項革命性的
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提升超透鏡相機的圖像質量
透鏡相機的圖像質量。這種新方法利用人工智能將低質量圖像轉化為高質量圖像,從而使這些相機可以用于多種成像任務,包括復雜的顯微鏡應用和移動設備。 超透鏡是一種超薄光學器件,通常只有幾毫米厚--利用納米結構來操縱光線。雖然它們的小尺寸有可

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新范式: AI for Science,Create 2024百度AI開發者大會
,中文釋義是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以及介紹了北大團隊如鄂維南教授(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對于AIforScience的成果和規劃。JAEALOT2024年4月17日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業方向有哪些?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就業方向有哪些?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嵌入式人工智能成為國家新型基礎建設與傳統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同時在此背景驅動下,眾多名企也紛紛在嵌入式人工智能
發表于 02-26 10:1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