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聽到 2021 年 120GWh(LFP 60G+NCM 60G)的規劃的時候,我個人試圖去理解這個數字真正落地的可能性。因為從車輛的裝機量和出貨量之間會有 40%以上的差異,加上在小動力、儲能還有工業(船舶、重工)領域的使用,就是三元這個數據咋對上我試圖去理解下。出發點是 Q4 的數據,從這里面可以從現在的狀態來評估 2021 年的情況。
01、第一部分 BEV 和 PHEV 數據
BEV 的使用,從幾個主要的客戶,特斯拉、蔚來、上汽、小鵬等,由于帶電量的差異,Q4 最高的是特斯拉,1.41GWh,后續蔚來 1.2GWh 等。這里面用季度數據可以推演 2021 年的需求。
圖 1 Q4 BEV 的主要客戶
從車型的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實際的車的數量和安裝量的關系,把 X 軸代表車的量,Y 軸代表安裝量,連直線是 50kwh 的,往 45 度往下的是帶電量偏小的,往上的是帶電量比較高的。
圖 2 主要的 BEV 車型的安裝量和數量
在 PHEV 里面,目前高容量的 EREV 比 PHEV 帶來更多的需求,這就使得理想的這款車占了 52.7%的需求。這個 102Ah 的電芯本是 BEV 電芯,放在 PHEV 里面算總量有點勝之不武。
圖 3 主要的 PHEV 電池需求量
下面這個圖就更清晰了,能讓我們看到在 Q4 里面主要的車企對于 PHEV 電池的需求。我們能看到大眾和 BMW 兩家的節奏切換,BMW 在 Q4 壓縮了 PHEV 的量,把 iX3 的產量拉到了 4K 左右,對應的電池需求為 322MWh。按照 2021 年全球 BEV10 萬的規劃,分解到 iX3、i3 和 Mini BEV 的規劃可能為 5W、3W 和 2W,這么看就是 iX3 的需求就有 4GWh。大眾的 PHEV 也是讓位給了 MEB 平臺的量。
圖 4 PHEV 的車型的情況
02、2021 年的需求
我分了幾個象限,第一部分是特斯拉和 BMW,兩邊都是中歐聯動,先滿足排產的需求,中國賣不動了往歐洲去賣,所以整體預估分別 20W+5W,對應 15GWh,我的理解這是攻守兼備的。大眾、上汽和吉利,這三個傳統車企的代表,其實車型的定價是比較吻合的,我估計這里在中國銷售是相互踩的,這里最不好估,可以從 8-15GWh 彈性比較大。新造車的幾家,銷量估計都不小,這里預估的 10-12GWh,其實也是根據最為樂觀的 Q4 和 Q1 潛在需求來估算的,這里有一個動態的折扣,從 6-8 折砍下去。A00 里面的五菱和歐拉,算滿 28 萬,才 5GWh。當然這里面有一個非常多的長尾,就是原有的 A 級車型,從 Q4 來看,其實一方面被壓縮的很厲害,一方面隨著特斯拉和五菱一高一低高性價比打法,這里的市場真實需求真的不好摸。
圖 5 主要的客戶需求 2021 年預估
小結:我其實對 2021 年并不是特別悲觀,但是目前特別樂觀的情緒是沒道理的。因為產量準備的意思,是為客戶要準備好足夠的產能,都準備好了打一場激烈的價格戰,本身是受到限購城市本身規模和非限購城市客戶接受度真實需求雙重約束的。
編輯:hfy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46瀏覽量
126941 -
PHEV
+關注
關注
1文章
89瀏覽量
12578 -
蔚來汽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647瀏覽量
2056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2024年中國乘用車新車OMS裝配量保持上漲態勢

2024年1月至12月中國乘用車新車DMS裝配量與裝配率分析

2024年度中國乘用車新車HUD裝配量與裝配率概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