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月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繼小米發布透明OLED電視引發巨大關注后,三星的透明手機再一次成為熱點。日前,三星公示了透明OLED智能手機相關技術專利。此外,作為顯示領域資深玩家的索尼和LG也同樣在布局透明手機,不愿放過這塊蛋糕。那么,透明手機是否有望于不久后走入消費市場?它的出現到底是大有可為,還是大可不必?
布局透明,彰顯屏幕技術實力
在多數人對未來世界的暢想當中,一定有一塊可操作的透明顯示屏。任何電子產品,只要和透明沾上邊,就會顯得很科幻、很未來。
日前,小米透明電視已經發布,引來廣泛熱議,更有消費者熱切盼望透明手機的出現。作為手機行業的領頭羊,三星終于按耐不住,試圖將夢想照進現實。
今年年初,三星向USPTO(美國專利商標局)和WIPO(世界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一項透明手機專利。8月27日,相關技術專利得到公示。
據悉,三星的這款透明智能手機機身輪廓與S10系列類似,采用黑色的邊框包裹住透明屏幕,屏幕兩側為曲面設計。從手機中國查詢的專利描述文件中了解到,該款透明手機最重要的核心部分——透明屏仍然采用OLED面板。
一直以來,三星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技術上遙遙領先,先后研發了曲面屏手機、上下/左右折疊手機。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三星或許希望憑借透明手機專利再一次彰顯其在屏幕顯示領域的實力。
而同樣作為顯示領域老玩家的索尼和LG也在默默布局透明手機。
2018年底,曾有媒體報道過索尼的一項屏幕顯示專利,這項專利于當年5月在WIPO提交,并于半年后公布了詳細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星和索尼的專利中都提到了“透明”“柔性”兩個關鍵詞。
LG對透明屏幕的探索一點不比三星和索尼少。LGD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LGD多年來一直在探索透明顯示技術,并引領透明OLED面板技術的發展,如今LGD OLED面板的透明度可達40%。
據了解,此前小米透明電視的OLED屏幕就是由LGD提供。不過,與三星不同的是,LG一方面積極搶灘大尺寸屏幕顯示市場;另一方面,也考慮將類似的技術應用于未來的智能手機上。USPTO在2019年4月公布了一項LG的專利。據了解,LG在專利中也同樣將透明柔性顯示屏和可折疊屏幕兩大“炫技”集于一身。
大有可為,還是大可不必?
如今,手機行業低迷,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有所減低。
據IDC數據,自2016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從14.72億臺降至13.7億臺。2020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0.6%,下降趨勢明顯。
為創造新的消費需求,手機的技術不斷迭代,形態日新月異,這似乎都在成為推動透明手機出現的因素。透明手機是否有望進入消費市場?
賽迪智庫集成電路所博士馬蓓蓓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透明手機如果能正式出現在市場上,并且具備不錯的實際體驗感以及合理的價格區間,那么它很可能憑借新穎的外形以及超高辨識度,來激發消費者的換機意愿,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動能。
此外,對企業而言,通過研發和試生產,進行透明移動顯示技術儲備,以便未來與其他技術結合應用,則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不過,現階段透明手機的大規模量產應該還未到時候。”馬蓓蓓分析稱,實現透明手機,不僅需要一塊透明的屏幕,還需要手機中其他零部件也呈現透明形態,或以不影響觀感的方式組裝,難度和成本都較高。同時,在軟件和系統方面也需要對透明手機的顯示模式有所調整。
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劉暾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在如今的智能機時代,雖然元器件的數量在不斷精簡,體積日漸壓縮,不過手機里仍有諸多重要組件還很難實現真正的透明化,比如芯片、傳感器、電路板、電池、攝像頭模組等。其中,電池更被認為是手機透明化的最大“絆腳石”。
CINNO Research高級分析師劉雨實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從設計的角度出發,以當前的技術水平來看,比較合理的透明手機設計應該是像小米透明電視那樣,除了透明屏幕外,其余組件全部堆積于屏幕下方。在智能手機進入全面屏時代后,這種過時的外觀設計恐怕也難以吸引消費者。
此外,即便在外觀設計上做出了妥協,手機的續航、散熱等問題也難以攻克,研發難度很大。劉雨實表示,從使用的角度來說,透明設備引發了一個更為現實的爭議,那就是顯示效果與透明之間的矛盾。透明手機的屏幕很難保證良好的觀看體驗,如何在用戶使用手機時不受環境因素影響,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其實,透明手機概念并非近幾年的產物。早在功能機時代,就偶爾可以看到關于透明手機的資訊。例如,聯想和索尼愛立信就曾推出過透明屏幕的手機,但因難看的外觀設計、糟糕的顯示效果以及高昂的價格勸退眾人,最終曇花一現。
“高昂的研發成本注定高昂的價格,這些都讓透明手機顯得有些‘華而不實’。不過,透明顯示技術卻依然存在巨大潛能。”馬蓓蓓表示,透明顯示單獨作為一種終端形態出現,對手機的實際功能性和體驗性的提升或許并不明顯。不過,透明形態未來更有可能是與柔性、可穿戴等其他發展路線相結合,綜合提升移動電子設備的攜帶和使用體驗。另外,在增強現實領域,透明屏幕或許也可以發揮其獨特的優勢。
責任編輯:haq
-
LG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74瀏覽量
143236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418瀏覽量
146050 -
透明手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73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輕量化、低功耗,邊緣計算芯片在儲能中大有可為
上能電氣推出430kW液冷組串式PCS
華為數字政府商業市場論壇成功舉辦
Techwiz OLED應用:透明顯示
解析DeepSeek MoE并行計算優化策略

炬芯科技:混合AI架構大有可為,2025端側AI是IoT設備關鍵

芯和半導體:國產EDA大有可為
低空經濟時代來臨,激光技術如何借東風?

COB超微小間距LED顯示屏是什么,它的性價比怎么樣,市場大有可為

電科金倉:數智未來,國產數據庫大有可為

MESH_MAX_HOP這個宏最大可以設置成多少?
STM32如何詮釋電機控制創新 如何更高效更智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