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我國5G正式商用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來,5G通信技術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勢頭迅猛。
作為我國5G建設的主力軍,中國移動已在5G應用上率先探索。近日,中國移動舉辦“東西南北中 5G發展看移動”媒體行活動,來到河南省鄭州市,探尋5G SA網絡下的多項5G商用解決方案所展示出5G“改變”的力量。
硬核5G網絡支撐 智慧醫療迭代
當前,中國的公眾醫療資源依然處在緊張、病患聚集的壓力下,整個醫療行業沒有絲毫松懈。中國移動立足醫療行業特點和社會情勢,推出5G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通過5G技術、遠程診斷、互聯網醫院平臺等,為各地區醫療機構提供了有力支撐,協助醫療行業有序開展工作。
這其中,中國移動河南公司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遠程醫療中心、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媒體行活動首日,記者一行走進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親身感受5G技術的發展為醫療帶來的徹底改變。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國家遠程醫療中心和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趙杰介紹,目前醫療機器人能夠自主識路、自動避障,實現導航導診、檢驗檢測、消毒防疫,提升醫院物料傳輸效率、信息服務能力,降低醫療設備安全隱患,在疫情期間也是屢建奇功。
“點到點的傳輸延時不超過2毫秒,端到端傳輸低于16.8毫秒,以上兩個數據已完全可以滿足遠程手術指導”,趙杰告訴我們,正是依托5G大帶寬低時延的網絡,真正實現醫療資源下沉,打通智慧醫療的“最后一公里”。
5G網絡不僅縮短空間距離,還有效壓縮院前急救延遲時間。在鄭大一附院內正在調試一輛擁有5G網絡和北斗導航系統的救護車。趙杰介紹,患者從被抬上救護車的那一刻起,即相當于已經“入院”,車上“院前”急救人員與醫院“院內”的醫療團隊實現“零時差”融合,車載攝像頭可清晰呈現患者情況,同時,各類監護儀器也可實時傳輸患者生命體征的各類指標,無論是院前急救還是長途轉運,都給患者提供了更多一重保障。
“中國移動作為5G網絡建設的主力軍,與鄭大一附院保持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趙杰表示,自雙方合作以來,全面提升遠程醫療業務向移動化、遠程化、智能化全面發展。在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共同探索5G與醫療應用的結合,以鄭大一附院為基礎和核心,構建“省-市-縣-鄉-村”5G固移融合的高帶寬、高可靠新型醫療專網,通過建設“端、網、云、數、智”的互聯網醫療救治技術平臺,在醫療救治設備及應用、醫療數據互聯網互通、智能診斷、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重點方向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形成國家標準。截止到2020年6月底,雙方攜手已完成“省-市-縣-鄉-村-院前急救”六級示范網絡搭建。
趙杰認為,5G在醫療上的應用,將徹底改變整個醫療生態,對提高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提升醫院診療效率、優化醫院服務水平,都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而實現真正的診療資源優化下沉,醫療數據安全共享,讓人們享受到5G智慧醫療帶來的前所未有的便利。
博物館奇妙之旅 “云端”文物有靈魂
在中國移動河南公司和河南博物院聯合打造的5G智慧博物館,讓文物走上了“云端”,被賦予了鮮活的“靈魂”。
在入門處,“霧幕”上呈現的蓮鶴方壺立即吸引了記者的注意,精美細致的成色,加之鮮花、仙鶴等元素,似乎蓮鶴方壺也有了“靈魂”一樣。據介紹,中國移動河南公司對河南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蓮鶴方壺進行5000面數字化采集和建模,將其儲存在云端配以邊緣計算,通過移動5G網絡實時播放。
觸摸展示屏上文物,能夠進行360°自由旋轉、放大縮小、欣賞文物高清文理、結構等深度信息,還可以掃描二維碼與微信好友分享。這是河南博物院通過5G技術打造的可供多人實時觸動的三維國寶魔墻,通過三維模型和二維圖片展示將館藏珍貴文物“送”上云端。
而5G+沉浸式千里江山圖則是利用移動5G大帶寬、低時延的優勢特性,把北宋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千里江山圖》,通過5G+沉浸式全息投影,借助高倍像素填充率和紋理速率增強云端渲染,利用增強型著色和反向著色將畫的表達方式不斷創新升級,使歷史傳承下來的畫作展現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呈現出一個嘆為觀止的《千里江山圖》藝術沉浸空間,讓千里江山圖動起來,給你“坐地日行八萬里”的感覺,讓觀眾置身其中,與科技對話,與傳統藝術交流。
“5G智慧博物館”可實現10000萬+件文物的資產數字化及云化共享。中國移動河南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對沉睡在博物館庫房內的文物進行數字化采集、建模,還原歷史場景和文物原貌,形成全息數字資產,進而通過5G技術將全息文物“活”在世人眼前,讓人民群眾更加喜聞樂見。
5G助推智慧城市管理升級 提供立體化解決方案
“無人機將拍攝到的畫面實時傳輸至平臺,可與前期的歷史畫面形成對比,工地是否有不規范的地方,或者工地之前要求整改的地方是否到位,都可一目了然。”在鄭東新區智慧島未來城市運營中心,河南浩宇空間數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正通過現場的大屏幕講解著其與中國移動河南公司鄭州分公司合作打造的5G無人機新型智慧城市巡查系統。
據介紹,5G+智慧城市工地管理項目,通過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機和5G傳輸模塊,采用無人機航空遙感、地理信息、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處理等技術,實現無人機巡查工作可視化、工單化、自動化,可為城市運行管理、公共安全、應急處理、環保監管等提供有力保障。未來,5G+AI結合之下的遙感技術將在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管道巡檢、智慧環保巡查、智慧消防等領域提供更高效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也將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
2019年底,鄭州高新區大氣攻堅辦首次使用5G+無人機技術在高新區內進行遠程高清視頻巡查,從巡查正式開始到結束,歷時12.5小時,共巡查了72處工地,單個工地巡查平均用時10.4分鐘。依托于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的特性,將傳統的硬盤等物理回傳方式改變為網絡實時回傳,提高了巡查速度和工作效率,也解決了傳統排查過程中入場難、取證難、耗時長等問題。
走出鄭東新區智慧島未來城市運營中心,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記者乘上了名為“小宇”的5G宇通自動駕駛巴士。
在乘車過程中,“小宇”非常聰明,在距離紅綠燈還有50米時,記者看到車內屏幕實時同步交通信號燈訊息,“小宇”在計算完距離、時間后自動降低車速,在紅燈亮起時精準地在停車線前剎車等待。不僅如此,在公交站臺,“小宇”能準確地停靠在站臺旁邊;當路上有行人橫穿馬路時,也能及時做出反應;當車上的溫度過高時,通過語音操控還可以調低車內的空調溫度;甚至還能智能調度車輛,當檢測到站臺等待的乘客比較多時,就會自動加派車輛。
智慧島5G智能公交是中國移動攜手宇通開通的全球首條5G無人駕駛公交線路,于2019年5月17日正式常態化運行,自動駕駛車輛、路側設備、云控平臺間的信息交互均通過移動5G進行傳輸,自動駕駛系統、云控平臺系統、車輛系統等遠程升級也通過移動5G開展,能夠在沒有車道護欄隔離的狀態下自動運行,識別紅綠燈、行人、障礙物,具備智能交互、超級巡航、自主超車、路口通行、遠程駕駛、自動充電、動態避障、精準停靠、車路協同、自動泊車、OTA遠程升級、自主標定等功能,可提供高效、便捷、準時、舒適的主動出行服務。
據悉,在鄭東新區金融島、高新區天建湖,5G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已先后落地試運行,未來,自動駕駛巴士將“走進”鄭州大街小巷。
責任編輯:pj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96瀏覽量
104083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22瀏覽量
566658 -
智慧醫療
+關注
關注
9文章
1075瀏覽量
466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5G 時代下 IPv6 的關鍵支撐作用與發展前景

光纖與5G網絡的結合趨勢
愛立信在2024進博會展示5G及6G創新技術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