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工商平臺發布的信息,小米及其生態鏈企業創米因涉嫌專利侵權被杭州鴻雁電器有限公司告上法庭。這是進入2021年,智能家居領域第一個備受關注的專利糾紛案。
“老冤家”酷派剛宣告撤訴不久,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又迎來了專利挑戰。原告鴻雁電器認為,小米及其生態鏈企業自2017年入局智能硬件市場以來,推出的智能單品與鴻雁持有的專利以及對應產品在構造、服務功能等方面都存在較大重疊。
目前,小米將AIoT提升到與手機并行的戰略地位,而智能家居是核心場景。對于有著40年歷史的鴻雁來說,AIoT也是其核心戰略之一,并且推出了以智能面板為入口的全屋智能體系。在智能家居領域,鴻雁作為一家大型電氣制造企業,比小米有著更深厚的技術沉淀和更加完善的產品體系。這次因智能插座與小米“拔刀相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問題在于,小米與創米等生態鏈企業,在智能家居領域開拓已久,鴻雁為何此時突然出擊呢?
與小米的專利糾紛中,在進行侵權界定時,鴻雁主要是圍繞產品的安全防護結構、網關功能、計量功能和無線轉發功能等幾個維度展開的。而最早在開發智能插座產品時,鴻雁圍繞這些設計及早布局了專利申請。而智能插座產品的概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鴻雁后續產品的研發方向。如今,智能家居行業不同以往。在智能插座問世后的幾年間,智能家居飛速發展,經歷了家庭自動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化等多個階段。權威機構預測,2020年狹義上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突破1800億元人民幣。而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家庭市場規模正以每年20%-30%速度增長”。
鴻雁在此時起訴小米的意味深長:一方面小米及其生態鏈企業繼續開拓以單品為主導的智能家居生態,并且把AIoT提升到了較高的戰略位置;一方面百度、阿里、華為等互聯網IT企業紛紛入局,推出平臺化的產品;又一方面,美的、格力、海爾等傳統家電企業憑借在渠道端的強大優勢大力推行智能化概念。此時,鴻雁正加速落地以iHouse為核心的物聯網平臺,而其中智能家居產品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并且與小米路線不同的是,鴻雁側重于走深度定制的全屋智能路線,并且在安防監控、健康環境、智能照明、能源管理以及影音娛樂等細分場景上都進行了縱深布局。
而智能插座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SKU。由此不難看出,鴻雁起訴小米,表面上是圍繞智能插座展開的專利糾紛,而更深層的是兩種智能家居市場路線的對抗。以單品建設聲量的小米生態,以及以全屋智能系統立足行業的鴻雁,似乎必有一戰。IDC報告顯示,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繼續保持增長。2020年增速盡管放緩,但依舊有3%的增長率,出貨量預計達到2.15億臺,到2024年將增長至5.3億臺,年復合增長率為25.36%。一方面小米舉著AIoT的大旗往全屋靠攏,另一方面鴻雁在逐步拓展全屋之外的單品序列。兩者的矛盾是注定的。
此前,安防巨頭海康威視宣布將旗下智能家居業務子公司螢石獨立拆分上市。雖然海康威視整體營收在逐年放緩,但智能家居業務卻處于高速增長狀態。依據2019年報披露數據顯示,智能家居業務營收規模為25.92億元,同比增長58%。這也側面印證了智能家居板塊的“造血能力”,儼然已經成為很多大企業瞄準的下一個城池。
同為制造業企業的鴻雁,也把智能家居看做是下一個支柱性業務,只不過海康從安防切入,鴻雁從電氣切入。鴻雁目前有電工電氣、智能照明、管業線纜和智能家居四個業務板塊,憑借已有的渠道優勢,鴻雁有著阿里云IoT加持的全屋智能產品正在迅猛地吃掉智能家居的市場份額。而2019年,小米確立了手機+AIoT的雙引擎戰略,智能家居營收不斷攀升。同年,5G網絡正式商用,智能家居在5G和AI的加持下迎來新的拐點。鴻雁此時開啟了對小米的專利之戰,也就不足為奇。
fqj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34文章
9803瀏覽量
190502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471瀏覽量
1472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小米公布AI通信專利
小米“小米眼鏡”官方微博正式上線
OPPO、小米與松下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小米最新消息:湖南最大小米之家落戶長沙 小米已投資健身公司
小米最新消息:小米集團大漲超6% 小米高端化不想成為第二個“蘋果”
Netflix起訴博通,指控VMware虛擬機專利侵權
小米回應董明珠侵權指控:未支付賠償,正推進空調自研
特斯拉再陷專利侵權訴訟
小米成立AI平臺部
中興通訊回應聯想英國專利侵權起訴
券商被車企告上法庭后續 小米汽車與券商訴訟糾紛已和解
5G標準必要專利中國第三!小米:繼續死磕核心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