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aco的打法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EDA工具的應用場景應該不僅僅局限于IC設計
臺積電、蘋果共同推進IC設計進入3nm工藝時代,新能源汽車等新應用的興起也在帶動碳化硅等新材料的應用。《經濟學人》最近發文指出,創新涌現加大對創新型高性能芯片的需求,芯片設計的成本投入也隨之水漲船高。
EDA工具的誕生則是為了降低芯片成本。作為EDA的關鍵技術分支,TCAD工具則主要應用在工藝及器件仿真領域,幫助廠商用最低成本找到工藝優化方向,減少試錯成本,因此各國也都在積極布局。
多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新思科技、Cadence和Mentor三大巨頭拿下了全球EDA九成以上市場,并穩居多年,這讓其他挑戰者,包括動輒融資上億的中國多家EDA初創公司壓力不小。
因技術門檻高且原子級TCAD工具正處于技術布局的關鍵時期,TCAD的廣泛應用前景正在被更多人看見。談及此,業界多有期許,他們認為該技術在降低先進制造和工藝優化的成本上會有質的飛躍,TCAD產業成長為與EDA比肩體量也將是可見的未來。
已經在原子級TCAD領域有所布局, Silvaco副總裁、TCAD部門負責人 Eric Guichard給出了更為準確的預測,他表示這部分市場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會繼續增長但距離爆發仍還需要時間。
從手繪電路板時代開始,Eric Guichard就開始接觸電子設計自動化相關技術,并與Silvaco團隊一起在這一領域攻城略地三十余年,他也毫不避諱公司目前與三大巨頭之間的競爭關系。
與三大巨頭幾乎在同一時代成立并發展至今,Silvaco的名氣并不如它們遠揚。一方面因為Silvaco所擅長的領域——TCAD為EDA范疇下的技術分支,并不為人熟知。另一方面則歸因于早些年在創始人Ivan Pesic的帶領下,Silvaco一直頗為低調。
與它們普遍將精力集中在IC設計領域不同,Silvaco在IC設計、功率器件、顯示器件等多個領域都頗有建樹,它也已經成為中國半導體顯示制造領域的重要技術提供者。
Cadence和新思科技的共同創始人Alberto Sangiovanni-Vincentelli在他所撰寫的《Corsi e Ricorsi:EDA Story》中早有談及,他認為EDA工具的發展前景一定是廣闊的,而不應該只局限于IC設計領域。
01. “消失”的Silvaco,細分市場的巨頭
在EDA領域最權威的DAC大會上,Silvaco缺席多年,它也一度被認為已經湮沒在早期的硅谷倒閉潮中。幾年前宣布攜多款產品參展的它因此讓業界訝異不已,“消失”的Silvaco終于回來。
時隔多年重回EDA主場,Silvaco似乎并沒有太多不適,它在隨后短短幾年時間內打開市場、快速并購壯大,成長為全球最大的EDA私營企業。
Silvaco到底是怎樣的一家公司?Silvaco負責接待的團隊將《智物》的采訪安排在了他們晚上的航班之前,而采訪的地點則是他們剛剛搬進的新辦公室——開放式茶水區域、合理的辦公區域布局、采光可遍及多人的落地窗、盡可能多的空氣凈化器以及用于點綴的綠植,在不大的空間內細致與舒適盡顯,這是Silvaco給人的第一印象。
安排得當的采訪時間、團隊緊密的配合以及在簡短交談中員工們顯露出的多才與博識,包括采訪之后迅速進入工作狀態,Silvaco團隊的專業也頗讓人印象深刻。
風格常常貫穿始終,這與成立之初就穩扎穩打的Silvaco相像。在Eric Guichard的記憶中,公司成立的契機源于創始人Ivan Pesic在惠普工作期間接觸到SPICE緊湊模型提取等相關技術,后決定深入TCAD領域,并與斯坦福大學合作開發Silvaco第一代2D TCAD工具ATHENA/ATLAS,打下基礎。隨后公司團隊自研開發了包括原理圖設計、電路仿真、版圖、DRC和LVS等整套定制IC設計流程。
在EDA的發展歷程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IBM與哥倫比亞大學聯合成立的Watson實驗室被認為是孕育了EDA產業的搖籃,如前者的技術后期成為Cadence產品的底層基礎,貝爾實驗室、MIT、日本NEC、斯坦福等也留下了自己的“足印”。
從SPICE模型開始,Silvaco的產品研發與EDA產業發展路徑一致,最初是為了滿足電路設計自動化需求。爾后不消幾年,Silvaco選擇進入TCAD領域,則是為了建立更高的壁壘、進行長線投資。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EDA市場開始出現迅猛增長,彼時能看見TCAD市場前景的人不多,這需要考驗創始人在技術上的遠見和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洞察。
事實證明,Ivan Pesic的選擇正確,他帶領Silvaco獨辟蹊徑,繞開了數十家公司蜂擁而上的EDA熱門技術領域,在二十多年前硅谷EDA產業野蠻生長、專利案頻發的年代,通過對原創技術的堅持讓Silvaco在技術上獨具一格。
02. 轉折點2012,開啟快速商業化之路
在采訪中,Eric Guichard也毫不否認2012年創始人Ivan Pesic的離開對公司產生的巨大影響。
Ivan Pesic以技術見長,但他缺乏市場化運作經驗,這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因此盡管Ivan Pesic對技術的癡迷和對Silvaco的愛護為公司前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在2012年以前Silvaco商業化之路的推進進度一直有些緩慢。
Eric Guichard介紹,在2012年以前,Silvaco主要專注于研發和服務,此后接手的幾位CEO則在不斷收購中擴張,并建立強大的客戶關系。
簡言之,2012年以前的Silvaco以TCAD等技術驅動發展,如今的Silvaco則是以M&A并購及客戶關系驅動,對技術持有更加開放的態度。
在一定技術積累的基礎上,這一層轉變不失為是好的戰略選擇。技術的工具屬性決定了它應當服務于應用需求,而只有在應用過程中,技術才能得到優化和反哺。
理念轉變后,Silvaco經過內部調整并于2015年大范圍對外發聲,隨后不久中國上海的辦事處就成立了。而在短短幾年內,Silvaco在中國客戶關系的建立就頗有收獲。Silvaco中國區副總經理趙友來介紹,尤其是在功率和顯示器件領域,他們是領先的技術服務商。
03. “物理”驅動下,協同設計成方向
“我們與新思、Cadence和Mentor是直接的競爭關系?!闭劶笆袌龆ㄎ慌c對標的競爭對手,趙友來與Eric Guichard在兩次采訪中的回復口徑出奇一致。
在這一維度上,Silvaco與多家中國EDA廠商處于同一立場?;蛟S是出于使命,多位中國EDA廠商從業者掩飾不住更多憂切。華大九天董事長劉偉平曾形象比喻這個賽道的殘酷,“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湯,第三名舔碗,第三名以后則啥也沒了?!毕啾戎?,Silvaco則更為冷靜。
在Eric Guichard看來,隨著器件大小和工藝越來越逼近物理極限,EDA與TCAD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以前TCAD和EDA會被細致劃分,我們通常認為TCAD工具面向器件工程師,而EDA則面向的是設計工程師,但這一情況正在改變。隨著‘物理’效應在設計領域越來越發揮作用,EDA也將成為由‘物理’驅動的工具,因此我們現在有了DTCO設計及工藝協同優化的概念?!?/p>
物理世界的量子效應帶來的影響將會貫穿器件設計和工藝制造。按照這一設想,所有的玩家終將會面并站在同一賽道。Eric Guichard提到,盡管他不愿談及競爭,但新思科技已經在材料和器件領域有所布局,走向物理底層。而這也是Silvaco正在投入的事情。
Eric Guichard指出,“目前原子級仿真主要應用在Intel、TSMC等大企業和高校研究所中,但未來它會成為大趨勢,因此我們在2018年收購普度大學的Nemo5原子級器件仿真解決方案,這是自然的選擇?!?/p>
在實際應用中,原子級TCAD與傳統EDA工具之間目前仍處于協作關系。如Silvaco主打的Victory TCAD解決方案則由“經典” TCAD解決方案,即工藝和器件以及基于Atomistic的器件仿真,可視化以及基于機器學習的自動化工具組成。他們收購的Nemo5則根據實際需求配合以使用。
目前,通過原子級與傳統工具的靈活使用,以最小誤差提供可預測解決方案,Silvaco正在贏得更多客戶。依托對功率器件、半導體顯示等領域的深耕,Silvaco也在探索其他可能的半導體技術模擬應用領域,如為新興存儲技術ReRAM和MRAM等開發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xj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46瀏覽量
222810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86瀏覽量
176264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90瀏覽量
1738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混合信號分析儀的原理和應用場景
言必信電源濾波器的適用性:不僅僅局限于用電穩定且消耗小的器材
![言必信電源濾波器的適用性:<b class='flag-5'>不僅僅</b><b class='flag-5'>局限于</b>用電穩定且消耗小的器材](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6/31/wKgZombiqUuAPc73AAPFwaM-yyg824.png)
騰訊申請注冊多枚“騰訊AI助手”商標
實時示波器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源測量單元設備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西門子EDA全面賦能芯片創新
超聲波測厚儀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智能IC卡測試設備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LCR數字電橋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網絡監控工具Nagios和Zabbix的功能和使用場景
![網絡監控<b class='flag-5'>工具</b>Nagios和Zabbix的功能和使<b class='flag-5'>用場景</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3/47/wKgaoma7GYiAJzjjAAZD0XfhkNQ109.png)
燈箱屏未來:技術突破與應用局限揭秘
STM32待機模式適合用于那些應用場景?
EDA技術應用突破不再局限于芯片設計領域
![<b class='flag-5'>EDA</b>技術應用突破不再<b class='flag-5'>局限于</b>芯片設計領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F/09/wKgaomYt0LKAcyxAAABds-DJze457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