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斯夫與優美科簽署一項非排他的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涉及正極活性材料與正極材料前驅體產品,包括鎳鈷錳(NCM)、鎳鈷鋁(NCA)、鎳鈷錳鋁(NCMA)和高容量富錳材料(HE-NCM)等。
巴斯夫與優美科多年來一直積極在低鎳、中鎳、高鎳正極活性材料及正極材料前驅體產品及創新領域布局,擁有相當規模且優勢互補的專利組合。
上述協議涵蓋了與化學成分、粉末形態和化學穩定性等特性相關的各類專利技術,增強了雙方定制材料的能力。該協議涵蓋了在歐洲、美國、中國、韓國和日本申請的100 多個專利族,雙方均保留未來許可第三方實施己方知識產權的權利。
巴斯夫指出,通過這項協議雙方可以進一步提高產品開發速度,更好地應對電動汽車行業所面臨的諸如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挑戰,同時提高透明度,降低電池制造商及其客戶的知識產權風險。
巴斯夫與優美科在正極材料領域合作抱團,加速該領域合作的背景是,歐洲電動化急劇升溫,動力電池供給短缺和產業鏈羸弱正在成為歐洲電動化最大掣肘。
在巨大的市場缺口下,以 LG化學、三星SDI、SKI在內的韓系;以CATL、孚能科技、遠景AESC、蜂巢能源等為代表的中國系,還有以Northvolt、SAFT、Morrow Batteries、AMTE Power等為代表的歐洲本土系,都在加大資金投入在歐洲進行動力電池產能擴張。
而構建歐洲本土化的鋰電池材料供應鏈也成為實現歐洲電氣化目標的重要保障。動力電池需求的規模化提升,對本土鋰電池材料供應產生強勁需求,從而給優美科、巴斯夫等歐洲正極材料巨頭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
目前,巴斯夫、優美科、莊信萬豐都均在加快啟動歐洲正極材料項目擴產計劃。
2020年6月,優美科與歐洲投資銀行(EIB)簽署了一份1.2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的貸款協議,幫助優美科在波蘭建設一座正極材料工廠。
2020年8月,莊信萬豐獲得歐洲銀行1.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億元)貸款,用于波蘭科寧建設一座正極材料工廠,成為莊信萬豐增強型鎳酸鋰(eLNO)的全球首個生產基地,年產能達10000噸。該工廠計劃于2022年投產,后期有可能追加投資將產能擴大十倍。
2020年11月,巴斯夫在勃蘭登堡施瓦熱德建設的正極材料項目正式動工,每年將為約40萬輛純電動汽車生產所需的正極材料。此前,其芬蘭哈爾卡馬爾塔建設的前驅體項目已經開工,將為勃蘭登堡的正極材料項目供應原材料。巴斯夫計劃在2022年同時啟動兩家工廠。
上述項目旨在滿足中日韓電池巨頭以及歐洲本土電池企業在歐洲進行的動力電池產能擴充,為上述企業提供就近配套,提升其歐洲正極材料的市場占比。
可以預見的是,歐洲或將成為全球正極材料產能建設的新基地,預計后期來自中日韓的正極材料企業也將前往歐洲建廠布局,歐洲正極市場競爭逐步升溫。
責任編輯:lq
-
正極材料
+關注
關注
4文章
325瀏覽量
18608 -
能量密度
+關注
關注
6文章
287瀏覽量
16584
原文標題:【科達利?材料專欄】巴斯夫優美科“抱團”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