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報道(文/梁浩斌)在10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競爭中,臺積電與三星已經成為了唯二的對手。在2020年5nm實現量產時,同樣的Cortex-A76內核在基于三星的5nm制程芯片上,同頻功耗要比基于臺積電5nm制程的芯片高出20%-30%,因此三星的5nm也被不少人認為是“翻車”的一代產品。
當然,如今各家晶圓代工廠對于工藝節點上的命名更像是玩“數字游戲”。比如三星當年的8nm工藝就跟臺積電10nm的晶體管密度幾乎相同,而英特爾最近也將他們原本的10nm Enhanced SuperFin工藝,命名為Intel 7。從TechCenturio的數據來看,英特爾10nm的晶體管密度其實與臺積電第一代的7nm相當。
值得一提的是,在性能上落后的同時,臺積電5nm量產的時間還比三星提早半年。而作為追趕者,三星似乎將賭注壓在了下一個工藝節點。早在臺積電之前,三星就公布了大量3nm節點的細節,并高調放出清晰的路線規劃,展示出很大的決心,要搶先在臺積電之前實現量產。
三星推遲3nm量產時間: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在10月7日的Samsung Foundry Forum 2021上,三星宣布推遲了3nm的量產計劃,從原本的今年年底量產推遲至明年上半年。有意思的是,臺積電今年8月也宣布推遲3nm量產的時間。
對于晶圓代工領域,制程工藝的競爭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臺積電憑借在7nm、5nm節點量產時間上的巨大領先優勢,獲得了蘋果、AMD等大客戶青睞。也正是憑借各個工藝節點上積累下來的口碑,臺積電在此前新工藝節點還未實現量產時,就已經獲得大量訂單,包括明年的3nm。
在2015-2016年期間,三星就曾一度奪走了臺積電不少大客戶的訂單,實現了收入的大幅度增長。不過后來還是因為臺積電在先進制程上的領先,以及三星自家智能手機芯片的衰退而導致銷售額下滑。
三星在2018年公開表示,目標是先超越聯電和格芯,最終超越臺積電成為第一。實際上,TrendForce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三星已經成功超越聯電和格芯排名第二,僅次于臺積電。
三星在自己的路線規劃中,選定了3nm作為超越臺積電的節點。早在2018年,三星就宣布在3nm節點放棄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鰭式場效應晶體管),選擇GAA(Gate-all-around,環繞柵極)路線,三星的GAA技術又被稱為MBCFET。

三星官方的資料顯示,一般的GAAFET形式是納米線溝道,溝道的外廓被柵極完全包裹,接觸面積相比于傳統的FinFET更好,意味著更好的靜電特性,并且可以進一步縮小尺寸。
不過三星認為,納米線溝道設計過于復雜,相比性能上的提升,要付出的成本可能過于巨大。因此三星改進了GAA形式,采用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多橋-通道場效應管),將GAAFET中的納米線換成更簡單的納米片堆疊。三星表示MBCFET的設計可以兼容FinFET技術,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提升性能,并保留GAAFET的全部優點。
在7號的Foundry Forum上,三星還強調他們的3nm GAA制程技術相比5nm可以降低35%的芯片面積,并提高30%性能或降低50%功耗。而這個數據,要比臺積電N3領先不小。
主要原因是,臺積電在3nm節點上比較保守,依然選擇了成熟的FinFET工藝來開發N3制程。從臺積電公開的消息來看,N3相比N5在同功耗下提供10%~15%的性能增幅,或者在同性能下降低25%~30%的能耗。
所以,明年的3nm節點,如果兩家代工廠能按照預定計劃實現量產,那么這一年很可能是三星在先進制程技術上第一次從量產時間、技術先進性上超越臺積電。當然,這或許是臺積電一直以來的策略,畢竟在20nm節點上,臺積電就比競爭對手更遲使用FinFET工藝。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臺積電在GAA架構上本身就已經落后。對于三星和臺積電來說,如果不能在3nm節點的量產時間上取得領先,那么在市場上將會處于被動地位。而有業內人士表示,臺積電在GAA架構的開發商落后三星12至18個月。而為了N3制程盡快量產,不得不以更穩定可靠的FinFET工藝爭取趕在三星之前實現量產。
晶圓代工市場大變局會出現嗎?
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2021第一季度晶圓代工市場中,臺積電依然處于絕對霸主的地位,市場份額高達55%,而三星雖然已經超宇格芯和聯電排名第二,但份額只有17%。在近20年間,臺積電作為晶圓代工模式的開創者,已經積累了太多資源,似乎已經沒有人可以撼動臺積電的地位。
晶圓代工是一個重資產高投入的行業,三星為了追趕臺積電,計劃在2030年前投資1160億美元,希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而臺積電也已經宣布未來三年內向代工業務投資1000億美元,以維持自己的市場地位。
正如英特爾在10nm的技術路線上遇到的問題,14nm一用就是5年,臺積電是否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臺積電的競爭對手確實已經開始提速。
在這次Foundry Forum上,三星還宣布計劃在2025年量產2nm節點的產品,并在2026年開始開始大量上市。另一方面,英特爾今年3月宣布重啟晶圓代工業務,表示在2023年下半年量產基于FinFET工藝的Intel 3(類似于臺積電3nm),而英特爾2nm制程甚至比三星還要早,預計在2024年量產基于GAA技術的Intel 20A。
但計劃終歸是計劃,跳票才是常態,未來先進制程競爭對晶圓代工市場的影響還得且看且行。
當然,如今各家晶圓代工廠對于工藝節點上的命名更像是玩“數字游戲”。比如三星當年的8nm工藝就跟臺積電10nm的晶體管密度幾乎相同,而英特爾最近也將他們原本的10nm Enhanced SuperFin工藝,命名為Intel 7。從TechCenturio的數據來看,英特爾10nm的晶體管密度其實與臺積電第一代的7nm相當。
值得一提的是,在性能上落后的同時,臺積電5nm量產的時間還比三星提早半年。而作為追趕者,三星似乎將賭注壓在了下一個工藝節點。早在臺積電之前,三星就公布了大量3nm節點的細節,并高調放出清晰的路線規劃,展示出很大的決心,要搶先在臺積電之前實現量產。
三星推遲3nm量產時間: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在10月7日的Samsung Foundry Forum 2021上,三星宣布推遲了3nm的量產計劃,從原本的今年年底量產推遲至明年上半年。有意思的是,臺積電今年8月也宣布推遲3nm量產的時間。
對于晶圓代工領域,制程工藝的競爭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臺積電憑借在7nm、5nm節點量產時間上的巨大領先優勢,獲得了蘋果、AMD等大客戶青睞。也正是憑借各個工藝節點上積累下來的口碑,臺積電在此前新工藝節點還未實現量產時,就已經獲得大量訂單,包括明年的3nm。
在2015-2016年期間,三星就曾一度奪走了臺積電不少大客戶的訂單,實現了收入的大幅度增長。不過后來還是因為臺積電在先進制程上的領先,以及三星自家智能手機芯片的衰退而導致銷售額下滑。
三星在2018年公開表示,目標是先超越聯電和格芯,最終超越臺積電成為第一。實際上,TrendForce公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三星已經成功超越聯電和格芯排名第二,僅次于臺積電。
三星在自己的路線規劃中,選定了3nm作為超越臺積電的節點。早在2018年,三星就宣布在3nm節點放棄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鰭式場效應晶體管),選擇GAA(Gate-all-around,環繞柵極)路線,三星的GAA技術又被稱為MBCFET。

三星官方的資料顯示,一般的GAAFET形式是納米線溝道,溝道的外廓被柵極完全包裹,接觸面積相比于傳統的FinFET更好,意味著更好的靜電特性,并且可以進一步縮小尺寸。
不過三星認為,納米線溝道設計過于復雜,相比性能上的提升,要付出的成本可能過于巨大。因此三星改進了GAA形式,采用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多橋-通道場效應管),將GAAFET中的納米線換成更簡單的納米片堆疊。三星表示MBCFET的設計可以兼容FinFET技術,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提升性能,并保留GAAFET的全部優點。
在7號的Foundry Forum上,三星還強調他們的3nm GAA制程技術相比5nm可以降低35%的芯片面積,并提高30%性能或降低50%功耗。而這個數據,要比臺積電N3領先不小。
主要原因是,臺積電在3nm節點上比較保守,依然選擇了成熟的FinFET工藝來開發N3制程。從臺積電公開的消息來看,N3相比N5在同功耗下提供10%~15%的性能增幅,或者在同性能下降低25%~30%的能耗。
所以,明年的3nm節點,如果兩家代工廠能按照預定計劃實現量產,那么這一年很可能是三星在先進制程技術上第一次從量產時間、技術先進性上超越臺積電。當然,這或許是臺積電一直以來的策略,畢竟在20nm節點上,臺積電就比競爭對手更遲使用FinFET工藝。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臺積電在GAA架構上本身就已經落后。對于三星和臺積電來說,如果不能在3nm節點的量產時間上取得領先,那么在市場上將會處于被動地位。而有業內人士表示,臺積電在GAA架構的開發商落后三星12至18個月。而為了N3制程盡快量產,不得不以更穩定可靠的FinFET工藝爭取趕在三星之前實現量產。
晶圓代工市場大變局會出現嗎?
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2021第一季度晶圓代工市場中,臺積電依然處于絕對霸主的地位,市場份額高達55%,而三星雖然已經超宇格芯和聯電排名第二,但份額只有17%。在近20年間,臺積電作為晶圓代工模式的開創者,已經積累了太多資源,似乎已經沒有人可以撼動臺積電的地位。
晶圓代工是一個重資產高投入的行業,三星為了追趕臺積電,計劃在2030年前投資1160億美元,希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而臺積電也已經宣布未來三年內向代工業務投資1000億美元,以維持自己的市場地位。
正如英特爾在10nm的技術路線上遇到的問題,14nm一用就是5年,臺積電是否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臺積電的競爭對手確實已經開始提速。
在這次Foundry Forum上,三星還宣布計劃在2025年量產2nm節點的產品,并在2026年開始開始大量上市。另一方面,英特爾今年3月宣布重啟晶圓代工業務,表示在2023年下半年量產基于FinFET工藝的Intel 3(類似于臺積電3nm),而英特爾2nm制程甚至比三星還要早,預計在2024年量產基于GAA技術的Intel 20A。
但計劃終歸是計劃,跳票才是常態,未來先進制程競爭對晶圓代工市場的影響還得且看且行。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85瀏覽量
182020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732瀏覽量
168598 -
晶圓代工
+關注
關注
6文章
867瀏覽量
489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性能殺手锏!臺積電3nm工藝迭代,新一代手機芯片交戰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近日消息,聯發科、高通新一波5G手機旗艦芯片將于第四季推出,兩大廠新芯片都以臺積電3nm制程生產,近期進入投片階段。 ? 在臺
消息稱臺積電3nm、5nm和CoWoS工藝漲價,即日起效!
)計劃從2025年1月起對3nm、5nm先進制程和CoWoS封裝工藝進行價格調整。 先進制程2025年喊漲,最高漲幅20% 其中,對3nm、5nm等先進制程技術訂單漲價,漲幅在
今日看點丨傳小米2025年正式發布自研3nm SoC芯片;消息稱高通收購英特爾的興趣降溫
1. 臺積電高雄首座2nm 晶圓廠設備進場 明年上半年試產 ? 11月26日,
發表于 11-27 10:56
?2035次閱讀
三星加速全固態電池研發,2026上半年瞄準可穿戴設備量產
科技巨頭三星電機在電池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據最新消息,該公司已成功開發出專為可穿戴設備設計的小型全固態電池,并已進入緊鑼密鼓的測試階段。這一創新成果標志著三星正朝著2026年上半年實現該類型電池
臺積電3nm制程需求激增,全年營收預期上調
臺積電近期迎來3nm制程技術的出貨高潮,預示著其在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隨著蘋果iPhone 16系列新機發布,預計搭載的A18系列處理器將采用
消息稱臺積電3nm/5nm將漲價,終端產品或受影響
據業內手機晶片領域的資深人士透露,臺積電計劃在明年1月1日起對旗下的先進工藝制程進行價格調整,特別是針對3nm和5
三星3nm芯片良率低迷,量產前景不明
近期,三星電子在半導體制造領域遭遇挑戰,其最新的Exynos 2500芯片在3nm工藝上的生產良率持續低迷,目前仍低于20%,遠低于行業通常要求的60%量產標準。這一情況引發了業界對三星
臺積電3nm工藝穩坐釣魚臺,三星因良率問題遇冷
近日,全球芯片代工領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據媒體報道,臺積電在3nm制程的芯片代工價格上調5%之后,依然收獲了供不應求的訂單局面。而與此同時,韓國的三
臺積電3nm產能供不應求,驍龍8 Gen44成本或增
在半導體行業的最新動態中,三星的3nm GAA工藝量產并未如預期般成功,其首個3nm工藝節點SF3
臺積電3nm工藝產能緊俏,蘋果等四巨頭瓜分
據臺灣媒體報道,近期全球芯片制造巨頭臺積電面臨了3nm系列工藝產能的激烈競爭。據悉,蘋果、高通、英偉達和AMD這四大科技巨頭已經率先瓜分完了臺
三星3nm移動應用處理器實現首次流片
據行業內部可靠消息,三星已成功完成了其先進的3nm移動應用處理器(AP)的設計,并通過自家代工部門實現了這一重要產品的首次流片。這一里程碑式的進展不僅標志著三星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的持續突
三星電子開始量產其首款3nm Gate All Around工藝的片上系統
據外媒報道,三星電子已開始量產其首款3nm Gate All Around(GAA)工藝的片上系統(SoC),預計該芯片預計將用于Galaxy S25系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