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Omniverse Create,只需輕松地連接一個應用,便能夠擺脫線性工作流程和制作流程瓶頸,這一切要歸功于Pixar功能強大的Universal Scene Description (USD) 框架。技術藝術家、設計師和工程師可以快速實時地組裝復雜、物理精準的仿真和3D場景,輕松地實現與其他團隊成員的協作。
今天,就一起來快速了解一下Omnvierse Create的五個使用小技巧。
技巧一
場景模板照明
可以通過選擇左上角工具欄中的 “File”(文件)》 “New From Stage Template”(使用場景模板新建)來開啟預設的模板光線,并選擇偏好的光線設置, 例如源自于兩個區域光的工作室光線。
或選擇帶有向日葵的HDRI,并將喜愛的角色帶入場景中。不需要設置復雜的光線設定即可開啟一個實時點亮的圖像。
技巧二
在場景中添加火焰效果
可以由左上角的工具欄中打開 “Flow USD” 擴展程序,輕松的在場景中新增火焰。
接著在左上角的工具欄中選擇 “Create”(創建)》 “Flow”(流)》 “Preset”(預設)》 “Add Fire Effect”(添加火焰效果)。
如果要控制火焰的位置,只需要建立一個XForm并將火焰放在其中以形成一個群組,并選擇火焰的效果后進行拖動,即可調整火炬的位置。也可在時間軸中播放場景,查看火焰的仿真特效。
技巧三
對齊工具
當需要處理大量素材并想要調整物體位置時,會相當費時且麻煩,Snap Tool (對齊工具)可以幫助加速這個過程。
可以選擇 “Snap to Face” (對齊到表面),所選取的物體會自動吸附對齊到附近的表面材質。當打開磁鐵圖標時,可以通過對齊不同對象表面,快速并整齊地擺放物品位置。
技巧四與Unreal Engine實時同步可以實時同步Omniverse Create與Unreal Engine,在兩個應用程序之間實現實時連接。
這樣一來,只要在虛幻引擎里改變相機、光線或物體的位置,Omniverse Create的視圖中中就會同步顯示這些改變,也可以在實時同步會話中新建或導入其他的素材。
技巧五重新調色對于使用Omniverse Machinima手動繪制的外觀,可單擊 “Reshade”(重新調色)》 “Cartoon”(卡通)》 “Sharpen”(銳化)使用相機合理構圖并修正其姿勢。
接著點擊 “Post Processing”(后期處理)》 “XR Composition”(XR合成)移除背景,再進行最后的顏色校正和顏色分級。
使用 “Reshade”(重新調色)提供的選項, 你只需使用快速后期處理效果,就可探索每條線和平面著色器的渲染效果。
以上幾個小技巧你學會了嗎?
-
3D
+關注
關注
9文章
2923瀏覽量
108207 -
程序
+關注
關注
117文章
3800瀏覽量
81557 -
光線
+關注
關注
0文章
72瀏覽量
10597
原文標題:【Omniverse教程】Create的5個使用小技巧
文章出處:【微信號:Leadtek,微信公眾號:麗臺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十銓科技推出T-CREATE EXPERT P32外置桌面固態硬盤
一個一開五孔雙控接線方法
交流電轉直流電的五個步驟
「i-CREATe WRRC 2024」滬上相約,邁步機器人邀您共襄盛舉

ESP8266如何連接五個Wifi網絡?
簡述使用波特五力模型的三個步驟
機器視覺系統五個模塊介紹

1個基礎模型系列、3大AI開發工具,Create2024重磅發布都在這里了!
Create2024百度AI開發者大會深圳開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