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紹
雖然經常更新內核版本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安全最佳實踐,但由于各種原因,尤其是生產環境中的服務器無法這樣操作。這就意味著在機器運行時,會存在利用已知的漏洞(當然,還會有一些未知的漏洞)來進行攻擊的情況,所以需要某種方法來檢測和阻止對這些漏洞的利用,這正是Linux Kernel Runtime Guard(Linux內核運行時保護LKRG)誕生目的所在。
LKRG出自Openwall項目,該項目因其安全性增強的Linux發行版而聞名。Openwall的創始人亞歷山大·佩斯利亞克(Alexander Peslyak),在安全領域也很極為出名。他在當年1月底宣布LKRG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具爭議的項目”。發布的0.0版本“相當草率”,Peslyak在LKRG 0.1發布公告中說;首席開發者Adam“pi3”Zabrocki根據10天的反饋整理內容并添加了一些新功能。
LKRG在Linux內核運行時對完整性進行檢查,并檢測內核的安全漏洞。LKRG是一個內核模塊(不是內核補丁),所以它可以針對各種主線和發行版內核進行構建和加載,而不需要打補丁。目前支持的內核版本已更新至5.19,并支持x86-64、32位x86、AArch64 (ARM64)和32位ARM這幾類的CPU架構。
二、LKRG技術原理分析
LKRG對正在運行的Linux內核進行檢測,并希望能夠及時響應對正在運行的進程用戶id等憑證未經授權的修改(完整性檢查)。對于進程憑據,LKRG嘗試檢測漏洞,并在內核根據未經授權的憑據授予訪問權限(例如打開文件)之前采取行動。Juho Junnila的論文題為“Linux Rootkit檢測工具的有效性”,顯示了LKRG可以作為有效的內核Rootkit檢測器。LKRG挫敗了許多預先存在的Linux內核漏洞的利用,并且很可能會檢測并防御許多未來沒有特意試圖繞過LKRG的利用(包括未知的漏洞)。雖然LKRG在設計上是可以繞過的,但這種繞過需要更復雜和/或更不可靠的漏洞。
就其核心而言,LKRG是一個可加載的內核模塊,它試圖檢測正在運行的內核是否存在更改情況,以表明正在對其使用某種類型的漏洞利用。除此之外,它還可以檢查系統上運行的進程,以查找對各種憑證的未經授權修改,以防止這些更改授予額外的訪問權限,這是exploit試圖做的事情。
三、LKRG流程
為了跟蹤正在運行的內核,LKRG創建了一個數據庫,其中包含關于系統及其上運行的內核的各種類型信息的散列。它跟蹤系統中可用的和活動的cpu,以及它們的中斷描述符表(idt)和特定于模型的寄存器(MSRs)的位置和內容。由于插入(或從系統中拔出)的cpu數量的變化,內核可能會修改自己,所以LKRG必須準備好根據這些事件重新計算一些哈希值。
LKRG除了跟蹤內核.text、.rodata和異常向量表之外,也會跟蹤每個加載的內核模塊,包括它的struct模塊指針、名稱、.text的大小和哈希值等信息,以及模塊特定的信息。為了檢測修改,需要定期驗證存儲的值。這是通過許多機制實現的:
首先是定時檢查計時器,檢測周期可以通過sysctl接口設置;
當檢測到模塊加載或cpu熱插拔活動,并且可以通過另一個sysctl手動觸發時,它也會運行該檢查;
系統中的其他事件(例如CPU空閑、網絡活動、USB更改等)將觸發驗證,盡管只有一定百分比的時間來降低性能影響。例如,CPU空閑將觸發0.005%的時間驗證,而USB更改將觸發50%的時間驗證;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保護運行時內核本身的完整性,但漏洞利用通常會針對系統上運行的進程,以提高特權等,這些信息保存在內核的內存中。因此LKRG還會跟蹤每個進程的一系列不同屬性,并維護自己的任務列表,用于驗證內核的列表。如果兩個進程發生分歧,則終止受影響的進程,目的是在被漏洞利用差異之前進行防御。
LKRG跟蹤的目標包括task屬性,如task_struct的地址、進程名稱和ID、cred和real_cred憑據結構的地址、與之關聯的各種用戶和組ID、SELinux設置以及seccomp配置。所有這些信息在每次系統調用(例如setuid(), execve())或系統中發生其他事件(例如,在打開文件之前檢查權限)時被驗證。此外,每次運行內核驗證時都要執行進程列表驗證。每次都要驗證所有進程,而不僅僅是進行系統調用的進程,任何差異都會導致終止有差異的進程。
LKRG測試了一些已知內核漏洞 (如CVE-2014-9322, CVE-2017-6074),性能的影響約為6.5%。
四、LKRG防御種類
非法提權(Illegal Elevation of Privileges)
Token / pointer swapping
非法調用comit_creds()
覆寫cred/read_cred結構體
沙箱逃逸
Namespace逃逸
容器逃逸
異常修改CPU狀態
異常修改內核的.text和.rodata段
五、繞過LKRG防御
為了說明LKRG的漏洞檢測能力,在對發行版內核的測試中,LKRG成功檢測到CVE-2014-9322 (badret)、CVE-2017-5123 (waitid(2) missing access_ok)、CVE-2017-6074(在DCCP協議中使用后free)的某些預先存在的漏洞。
但是,它無法檢測到CVE-2016-5195 (Dirty COW)的漏洞,因為這些漏洞直接針對用戶空間,即使是通過內核來進行操作。在Dirty COW中,LKRG的“繞過”是由于漏洞的性質和利用它的方式,這也是未來利用類似的直接針對用戶空間繞過LKRG的一種方式。
從檢測端避開LKRG:
覆蓋LKRG不保護的關鍵元數據
將攻擊移動到用戶空間
贏得競態
從正面攻擊LKRG角度:
攻擊LKRG內部的同步機制和鎖機制
找到LKRG所有的上下文并禁用它們
通過內核直接攻擊用戶空間(如DirtyCOW)
六、增強LKRG防御
計算關鍵metadata的哈希值
保護范圍:
發送到所有CPU中的核心數據IPI (Inter-Processor-Interrupt),并獨占地運行LKRG的保護功能(IDT/MSR/CRx/等)
Linux內核.text部分
Linux內核.rodata部分
Linux內核的異常向量表
關鍵的系統全局變量,如SMEP和SMAP
所有動態加載的模塊及其在內部結構中的順序;
如有IOMMU,也可對其防護
pCFI機制
檢測ROP
檢測棧遷移
非.text數據的利用
動態生成可執行page的利用
通過sysctl動態配置LKRG
root@ubuntu:~/lkrg# sysctl -a|grep lkrglkrg.block_modules = 0lkrg.heartbeat = 0lkrg.hide = 0lkrg.interval = 15lkrg.kint_enforce = 2lkrg.kint_validate = 3lkrg.log_level = 3lkrg.msr_validate = 1lkrg.pcfi_enforce = 1lkrg.pcfi_validate= 2lkrg.pint_enforce = 1lkrg.pint_validate= 3lkrg.profile_enforce = 2lkrg.profile_validate = 9lkrg.smap_enforce = 2lkrg.smap_validate= 1lkrg.smep_enforce = 2lkrg.smep_validate = 1lkrg.trigger = 0lkrg.umh_enforce = 1lkrg.umh_validate=1
七、結論
從以上LKRG原理的角度來分析,對于需要仔細考慮內核的威脅模型以及具體需求的個人或公司來說,LKRG的功能是有價值的。所以可以作為系統級別縱深防御策略中的另一道防線,而不是“一招勝天”的靈丹妙藥。我們知道,內核中充滿了各種類型的自修改代碼,從跟蹤點和其他調試特性到各種優化,因此保護運行時的內核完整性并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本文分析了LKRG的原理與優劣勢解析,下篇將從實際案例和代碼的角度來分析,為什么會選擇LKRG做運行時安全檢測,敬請期待。
-
檢測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864瀏覽量
47688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33瀏覽量
89040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788瀏覽量
68617
原文標題:Linux Kernel運行時安全檢測之LKRG-原理篇
文章出處:【微信號:LinuxDev,微信公眾號:Linux閱碼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