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在網絡上是一個常見的術語,我想今天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和理解。澄清一下,路由是查找數據包從一個網絡傳輸到另一個網絡的路徑的行為。但是,您是否知道實現此路由需要三個關鍵要素:
? 路由協議,指定如何收集信息然后將此信息向下分發到網絡上
其他設備的規則? 路由算法,以確定路徑的最佳選擇?
路由數據庫以存儲算法發現的信息。路由數據庫有時直接對應于路由表條目,有時則不對應于路由表條目。
構建路由表有兩種基本方法: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表由網絡管理員手動創建、維護和更新。必須在每個路由器上配置到每個網絡的靜態路由以實現完全連接。這提供了對路由的精細控制級別,并且在較小的網絡上完全可管理。它還允許簡單的路由和網絡分段任務,例如虛擬間局域網 (VLAN) 路由。這使網絡分段能夠隔離某些廣播域,同時仍允許這些子網之間的連接。靜態路由也可用于默認網關或“最后路由器”,在沒有路由信息的情況下告訴數據包“該路由器將為您提供有關如何到達您想去的地方的方向”。
但是,靜態路由不是容錯的,因為對路由基礎結構的任何更改(例如鏈路斷開或添加新網絡)都需要手動干預。如果鏈路不可用,在純靜態環境中運行的路由器無法無縫選擇更好的路由。由于路由器之間不會智能共享任何信息,因此某些第 2 層網絡交換機以及第 3 層路由器可以支持靜態路由。簡單地說,靜態路由非常適合不會改變的網絡。
如果要構建更大或更流暢的網絡,動態路由允許網絡上的路由器明智地決定哪種路徑最適合將數據傳輸到子網/目標。動態路由表由路由器上運行的路由協議創建、維護和更新。智能路由協議能夠在路由基礎結構發生變化時動態選擇不同(或更好)的路徑。
在大多數網絡中,您可能有多個路徑可以到達同一目的地 - 要從 A 點到 D 點,您可以從 A 點到 B 點再到 D,也可以從 A 點到 C 點再到 D。其中一條路徑可能比另一條更有效。路由器根據幾個標準做出決定,包括網絡質量、鏈路上/下、流量擁塞等。動態路由的主要好處之一是“冗余”——如果網絡上的一條路徑消失(硬件故障、數據鏈路斷開),動態路由將告訴第 3 層路由器如何在沒有手動干預的情況下繞過該路徑進行路由。
在軍事應用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假設基于 IP 的計算機需要將數據從其硬盤驅動器發送到中央指揮中心。在這種情況下,數據通信通常通過無線網狀網絡實現。但是,該網絡需要完全冗余,并且使用基于衛星的備用通信鏈路進行架構。如果無線網狀網絡出現故障,第 3 層動態路由將感知該故障,并在沒有任何用戶干預的情況下通過衛星通信鏈路重定向所有數據。如果網絡一直使用靜態路由,網絡管理員將不得不手動進入并告訴第 3 層交換機或靜態路由器備用鏈路是什么以及衛星網絡上要連接到哪個 IP 地址。
構建以太網網絡時;數據的大小、關鍵性、網絡上的節點數量、對 VLAN 隱私的需求以及許多其他功能將影響您在數據流量管理方面的投資程度 - 從路由器到交換機再到網絡管理員。在做出最終選擇之前,請查看所有因素。
審核編輯:郭婷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60瀏覽量
172740 -
局域網
+關注
關注
5文章
761瀏覽量
463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