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共享的出現,改變了企業傳統的稅務管理模式,其作為財務數字化的一部分,讓稅務工作更流暢,與業務銜接也更為緊密。然而,由于涉及業務復雜,企業若想構建完整的稅務共享管理體系,卻困難重重。
百望云資深咨詢專家巢忠煒老師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主辦的國家級刊物《國際商務財會》中,發表論文《以共享模式推動稅務數字化轉型》,為廣大企業提供數字經濟下的稅務共享中心搭建指南。
全文分析了稅務共享中心建設的必然性和核心理念。并基于企業在稅務信息化建設中提出的真實需求,總結出現階段稅務共享中心(TSSC)的核心架構和功能。希望企業通過稅務共享中心建設,實現稅務數字化轉型。稅務共享可以全面提升企業稅務管理水平,幫助企業在后疫情時代進行業務模式創新的同時實現稅收遵從。
一、引言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偉大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企業正加快規劃數字化戰略。稅務信息化系統起步較晚,已然成為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的短板。
從稅收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的成立,到《“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再到金稅四期,中國稅收征管體系日新月異。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企業稅務管理依然停留在手工開票、線下臺賬、人工算稅和被動風險防控的階段。
稅務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整體數字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稅務共享模式則是實現轉型的最好方式。
二、文獻綜述
20世紀80年代,福特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共享服務中心,并獲得成功。至此,共享服務理念開始融入企業管理,同時也激發更大范圍的理論研究。
Robert W.Gunn(1993)等人指出共享服務是公司試圖從分散管理和少的層級結構中取得優勢的一個新的管理概念,它的思想在于共享組織成員和技術等資源。
Moller(1997)具體定義了共享服務的特點:共享服務中心是一個獨立組織實體,為企業內的不只一個業務單位(分子公司或業務部門)提供明確的活動支持。
Bergeron (2003)認為共享服務是將已經存在于不同單位、部門中的業務職能集中于一個新的、半自治的業務單位內,這一單位有著明確的管理結構,專門負責為母公司的內部顧客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創造價值的服務,這就如同一個公開市場上提供專業服務的競爭者。
Andrew(2005)在其管理著作《服務共享》中提到,共享中心的關鍵在于它能夠使人們將精力集中于高效增值而不是冗雜無價值的業務流程中。
劉漢進(2004)在論文《共享服務的決策、實施與評價研究》中認為,共享服務是企業克服組織失靈的一種制度安排,是內部組織的半市場化,是有效利用組織和市場雙重優勢的一種組織創新。企業通過內部共享服務放棄了對運營單位的部分控制權,在組織內部賦予了部分市場屬性。共享服務的作用,在于通過企業內部不同部門或業務單元間的組織和資源整合,實現服務共享,從而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稅務共享中心建設的必然性
(一)應對稅收征管
2021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發文明確提出在稅收治理上要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突破,通過“信用+風險”的動態稅務監管新體系,實現從“以票管稅”向“以數治稅”分類精準監管轉變。
“信用+風險”動態監管體系能夠運用一系列規則指標和算法模型對納稅人實時精準“畫像”。在動態信用監管方面,對信用等級高的納稅人提供更多更優的增值服務;對信用等級低的納稅人加大檢查頻次。在動態風險監管方面,重點關注納稅人的稅費遵從風險,實現事前服務提醒和提示更正、事中風險監控和業務阻斷、事后快速響應和及時應對,并將風險應對結果計入信用積分,實現信用管理與風險管理的良性互動。
稅務局已經先于企業實現稅務數字化監管。依托于全電發票,金稅四期將構建起更加清晰、完整的數據鏈路。企業從上游采購了什么,向下游銷售了什么,稅務局一清二楚。再加上納稅申報數據,海關數據,銀行數據、工商數據,企業在監管機構面前幾乎是透明的。如果企業應對不當,將面臨稅收處罰甚至是影響聲譽。
企業的破解之道在于稅務數字化轉型,搭建自己的稅務共享平臺,對稅務流程實現精細化管理,對涉稅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對稅務風險進行快速識別與阻斷。
(二)破解稅務管理困局
稅務管理一直是企業的薄弱環節,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架構不合理。從縱向看,缺乏垂直管理層級,使得上下級溝通不順暢,總部的稅務政策、管理辦法無法下達,分子公司的稅務數據無法上報;從橫向看,缺乏平級部門聯動,稅務部門無法指導其他部門的涉稅業務,其他部門因業務產生的稅務數據也無法匯總到稅務部門。
2.管理流程不清晰。在發票領購、發票使用、稅務核算、申報繳稅、優惠利用等方面,分子公司各搞一套,缺乏全集團統一、規范、清晰的處理流程。
3.風險體系不健全。稅務涉及到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稅收法律法規晦澀難懂且變動頻繁,各地稅務局的監管差異,使得企業時刻暴露在稅務風險之中。企業沒有建立起完整、實時的稅務風險預警和監控體系,因此無法快速識別稅務風險,也就無法應對風險。
4.稅務數據不重視。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稅務數據分散在各個成員單位手中,形成數據孤島。管理者一方面無法匯總這些數據,另一方面也沒有利用這些數據。沒有數據支撐,管理者無法掌握企業稅務的總體情況,稅務管理、稅收籌劃更是無從談起。
5.集團管控不到位。企業對各業務板塊、業務單元的稅務管控要求和管控點不明確,稅務KPI指標體系不健全。集團總部無法站在全局的角度去審視稅務狀況及問題。
稅務共享平臺的特點是管理垂直化、流程標準化、數據集中化和監控自動化。依托于共享平臺建設,企業稅務管理水平將獲得質的提升。
(三)支撐業務發展
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運營已經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業務模式不斷創新,業務單元快速增長。面對日益復雜的稅收監管環境以及資源在地理上越來越分散,為每個業務單元配備稅務職能是不現實的,企業需要重新定義未來稅務職能,思考未來稅務管理架構,將稅務職能轉換為戰略性商業資產。
稅務共享中心可以將分散于各業務單元,重復性高的稅務業務進行流程再造與標準化,并集中到共享中心統一處理,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效率、提升專業性、節約成本和降低稅務風險。更為重要的是,一線業務單元可以輕裝上陣,聚焦主營業務,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四、稅務共享中心核心理念
(一)平臺共享
基于SaaS模式,企業可以快速部署稅務共享平臺,所有成員單位將在統一的平臺上處理涉稅業務。該平臺有以下幾個特征:
1.以納稅主體為基本單元,通過各級虛擬組織(按地理區域或者行業板塊),連接集團總部,建立起多層級的垂直管理體系和數據匯總關系。
2.依據企業稅務管理制度,在平臺內設定統一的數據采集規則、稅務核算規則、稅務處理流程,使用者必須遵守相同的規則和流程。
3.依據企業實際的稅務管理職責體系,在系統平臺上構建起各類涉稅業務的管理層級和審批流程。
4.根據平臺使用者的職責范圍,設置系統內的功能權限和數據權限,在實現共享的同時,又做到組織隔離和數據隔離。
通過共享平臺,集團稅務管理制度轉化為系統規則,使得稅務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集中化。集團總部可以依托于這個平臺實現垂直化管理。稅務人員能從大量重復性勞動中釋放出來,專注更有價值的稅務工作。
(二)數據共享
數據共享的前提是數據集中,形成完整、統一、實時的數據倉庫。數據集中包括橫向集中和縱向集中。
從橫向上看,共享平臺需要連接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獲取涉稅數據。例如,對接合同管理系統獲取印花稅計稅依據;對接資產管理系統獲取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計稅依據;對接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獲取工資數據及員工個人信息,用于個人所得稅核算;對接財務核算模塊,獲取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科目余額表用于企業所得稅的核算。這些獲取的數據在經過整理、過濾之后,集中存儲于共享平臺數據倉庫。
從縱向上看,共享平臺能夠實現數據的逐級匯總。數據從納稅主體匯總至區域中心,再從區域中心匯總至企業總部。這些數據包括:發票數據、申報數據、繳納數據、稅務檔案等。在這一過程中會分別形成稅號級數據倉庫、區域中心數據倉庫和集團級數據倉庫。
形成各層級的數據倉庫后,內部管理人員可以依據權限,隨時查閱相關數據。在應對稅務審計、稅務稽查時,系統管理員也可以對外部人員開放查閱權限。
(三)人員共享
業務單元不再設置稅務專崗。不需去稅務局現場辦理的業務全部集中至共享中心處理。需要去稅務局現場辦理的業務則由共享中心準備相關材料,由業務單元安排人員協助辦理。
稅務共享中心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設置區域共享中心,負責部分成員單位的稅務業務。區域共享中心可以專門設置,也可以由某個成員單位的稅務部門來擔任。另一種是集團共享中心,直接垂直管理各個業務單元以及區域共享中心的稅務業務。
共享平臺實現了職能集中化,它可以使稅務人員獲得專業能力提升,使企業獲得帕累托最優,也可以使業務單元更加專注核心業務。
(四)知識共享
稅務知識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稅收法律法規。這些通常晦澀難懂,而且變動頻繁。據統計,僅2021年國家稅務總局就發布各類稅務公報140余篇。企業稅務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自身的涉稅實務,獲取相關的法律法規、解讀和稽查案例,通過共享平臺下發給成員單位。
2.企業稅務管理資料。包括:稅務管理制度、操作規范、培訓視頻、稅務通知等等。這些內容可以通過共享平臺下發,并且由平臺自動化監督相關人員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
3.員工稅務實踐。員工可以把自己總結的一些稅務實操心得分享到平臺,也可以將自己遇到的問題發布至平臺,以獲得其他同事的協助。
共享平臺加速了知識傳播,使得企業內稅務人員的整體水平獲得提升。
五、稅務共享中心核心功能
稅務共享中心建設必須依托于一個強大的系統平臺。基于對企業稅務信息化需求的理解,我們為企業設計了稅務共享平臺的核心架構,如下圖:
稅務共享平臺的功能層級包括:基礎層、運營層和管理層。
基礎層,主要是系統平臺的相關基礎配置,包括:系統設置和基礎設置。
運營層,主要處理日常涉稅業務,包括:發票及涉稅數據管理和稅務計算與申報。
管理層,主要滿足內部稅務管理需要,包括:風險管理和集團管控。
稅務共享平臺是一個中間橋梁,它前端連接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后端對接稅務局。它將獲取的各類數據進行稅務處理,轉化成納稅申報數據,然后報送稅局。同時,沉淀在平臺的數據,也將被用于風險管理和集團管控。
(一)基礎設置
這個功能模塊主要是維護納稅主體各類基礎涉稅信息。在系統上線運行時,稅務人員需初始化配置這些信息。這些信息是后續深度稅務應用的基礎。
1.基本信息。納稅人名稱、社會統一信用代碼、登記注冊類型、注冊地址、生產營業地址、所屬行業、納稅信用等級、主管稅務局、適用會計制度、核算方式、申報類型、所屬區域、所屬板塊、隸屬關系、稅收管轄地詳細地址、企業電話、稅務登記狀態、工商經營狀態、企業成立時間。
2.扣稅銀行賬戶信息。三方協議書號、簽訂日期、開戶銀行、賬戶名稱、銀行賬號。
3.人員信息。分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兩種角色展示,企業內部人員包括法定代表人、財務負責人、稅務負責人,企業外部人員包括稅務專管員、稅務代理人員;每個角色可維護以下信息:姓名、郵箱、聯系方式、證件類型、證件號碼。
4.稅種信息。納稅人類型、稅率、預繳計提周期、預繳申報周期、征收方式、所得稅是否匯總繳納、總公司是否獨立經營機構、分支機構名稱、分支機構納稅人識別號、分支機構組織代碼。
5.科目映射配置。為滿足會計口徑向稅務口徑的轉化,形成完整的稅務科目體系,需配置會計核算科目和稅務科目的映射關系。
(二)發票管理
1.銷項發票管理。發票管理,實現在線領用、退回和分發發票,實現對各稅號不同發票類型的庫存余量實時監控。發票開具,對接銷售管理系統或者應收模塊,實現從業務單據觸發開票,正式發票號碼、代碼自動回寫業務單據,形成完整數據鏈條。可在共享平臺作廢、紅沖發票,可拆分合并發票。發票統計,提供開票情況月度匯總表(按稅號和按開票點統計)、業務單據與開票數據比對表。
2.進項發票管理。進項數據獲取,自動從稅局端獲取認證抵扣信息,包括以往年度的信息。OCR識別,系統自動識別紙質發票票面信息,形成結構化數據。發票認證,根據發票記賬狀態,實現發票自動認證。財稅比對,將發票的記賬數據與認證數據進行比對,出具比對表。
所有的進銷項數據都會通過共享平臺的發票池進行集中管理,用戶可進行各種維度、鉆取式查詢,也可生成各類分析報表。
(三)納稅申報
1.稅金計算。數據源管理,共享平臺對接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獲取各類涉稅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永久保存。同時也可以通過Excel將數據導入共享平臺。計算底稿,獲取的數據會用于生成各稅種計算底稿,稅務人員可對底稿進行修改。生成申報表,依據底稿數據生成各稅種申報表。
2.一鍵申報。按預先設置的審批流程,發起申報表審批。完成審批的申報表,通過數據接口直接報送至各省電子稅務局。
3.稅金繳納。按預先設置的審批流程,發起稅金繳納審批。審批通過后,通過調用接口完成稅金扣款。
4.稅金憑證。共享平臺會自動生成各稅種的計提和繳納憑證,并推送財務核算模塊。
(四)稅務管理駕駛艙
管理駕駛艙以可視化的方式,多維度展示全局稅務數據,并支持穿透式查詢。展示內容包括:稅費多維統計、地方財政貢獻統計、稅費數據趨勢分析、稅費數據比重分析、發票異常監控、稅務風險監控、申報進度監控等等。用戶也可根據管理需求,自定義展示內容。
(五)稅務風險管理
1.風險掃描。利用風險指標模型實時對涉稅數據掃描,發現風險,主動觸發預警。指標來自監管機構、咨詢公司以及用戶個性化指標。
2.申報監控。實時監控全局、全稅種的填報進度、申報進度、繳款進度,并實現銀賬稅比對。
3.稅負分析。對成員單位、全稅種、多時間周期進行稅負分析、稅負變動分析,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4.事項追蹤。對重大或專項涉稅事項的全生命周期進行跟蹤管理,例如稅務稽查、稅務審計。
(六)稅務管理報表
主要包括外部監控報表和內部管理分析報表。外部監控報表包括千戶集團月度/季度報表、國別報告信息表,共享平臺會對接前端系統并采集數據后按照外部監管樣式要求自動生成。內部管理分析報表包括:日常涉稅統計類報表、稅務籌劃統計報表、稅收優惠統計報表、稅務檢查統計報表、納稅信用等級統計報表、信息收集統計報表(如政策建言)、數據上報審核情況統計表等。
(七)稅務檔案管理
稅務檔案紛繁復雜,主要包括:1.紙質發票。2.申報數據,申報表、完稅憑證、銀行回單等。3.企業內部稅務管理文件。4.稅務局規定的其他涉稅文件,包括:認定管理類、出口退稅類、稅務登記類、申報征收類、發票管理類、證明管理類、稅務救濟類、備案類、減免類、其他退稅類、其他管理類、稅收協定待遇。
共享平臺會對稅務資料分類管理,并支持上傳各種格式的稅務文件。稅務檔案會永久存儲,可在線上直接調閱文件。
(八)稅務知識庫
稅務知識包括:稅收法律法規、行業和地區稅收政策、稅務案例、專家解讀、稅收優惠政策、系統操作手冊、各稅種業務指導等。
稅務管理平臺能自動更新知識庫。同時根據用戶業務特征,平臺對法律法規等知識進行過濾,篩選出與企業密切相關的信息,并將相關內容投送至指定人員。
六、結語
企業稅務戰略、稅務管理和稅務運營可以借助稅務共享平臺快速落地,從而最大化發揮稅務職能價值。對此,企業管理者應盡快制定稅務數字化轉型戰略,推動稅務共享中心建設。
審核編輯黃宇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9198瀏覽量
6298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智慧醫院新標配:條碼識讀技術如何推動醫療數字化轉型

網關:開啟工廠數字化轉型
研華如何推動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
科技看點|2025數字化轉型的變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