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辰儲能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認為:“從2023年開始,接下來的三年,將會進入全面儲能大時代。”
“如果說2022年是全球儲能市場的元年,那么從2023年開始,接下來的三年,將會進入全面儲能大時代。”
這是海辰儲能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的判斷。
王鵬程所謂的全面儲能,指的是“全球儲能、全業儲能、全戶儲能”三大維度。在他看來,碳中和目標牽引下,儲能將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增速、覆蓋面在全球范圍鋪開。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已經多次上調的數據預測看,未來三年,儲能領域的復合增速將超過70%,到2025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逼近700GWh,到2030年將超過2TWh。
大時代來臨前的緊迫感和興奮感,已經在海辰儲能緊鑼密鼓的行動中充分體現。
過去的2022年,成立還不到3年的海辰儲能,以超高速的增長,在行業內拿下“雙第一”*:中國電力儲能電池交付項目數量第一、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增速第一。
而2023開年以來,這種高速向前的姿態依然還在持續,海辰儲能正在與時間賽跑:
1月以來,海辰儲能簽訂、中標多個訂單,累積容量已經超過20GWh,訂單價值合計超百億元,市場配套將同時覆蓋海內外市場的不同應用場景。
受訂單需求以及產能建設項目的驅動,今年春節,項目建設伙伴和海辰員工共計4000多人堅守一線,搶建設,抓生產,保交付。
在資本層面,海辰也保持著高頻率的動作,僅開年以來,就已先后獲得來自廈門農行、興業銀行累積不超過160億元授信額度,為接下來幾年的部署囤積糧草彈藥。
對于2023年的戰略目標,王鵬程向高工鋰電表示,海辰儲能今年的增速將超過500%,預計全年出貨量超過25GWh,要在保持2022年“雙第一”的基礎上,目標拿下中國電力儲能電池交付量第一,同時,在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上,要爭取“保三爭二”。
快,依然是他給這個超5000人的年輕團隊設定的2023關鍵詞。
事實上,從外界看,“快”已經成為海辰儲能最為鮮明的企業“標簽”,戰略決策快、產品開發快、產能釋放快、市場拓展快、融資速度快……
而在內部,“快”已經深度融入到海辰的企業基因,王鵬程在公司內部提出“洞察快,互動快、學習快、執行快、改善快、總結快、迭代快”的七快組織文化,成為其內部管理中提到頻次最多的要求。
“但,快僅僅只是表象。”
之所以要不斷強調“快”,在王鵬程看來,這是海辰儲能參與儲能市場競逐的戰略路徑和關鍵抓手。
“2023年到2025年,是開啟全面儲能大時代的關鍵期,也是儲能企業排位賽的關鍵節點。如果在這個關鍵期,沒有抓住機會,占據行業頭部位置,那么很可能就會錯過機會窗口,對于海辰儲能而言,就是要通過快的戰略,來進行卡位。”
2月1日,在位于廈門同翔高新城的海辰產業園,高工鋰電與海辰儲能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做了深度對話,圍繞全球及中國儲能市場研判、海辰的戰略選擇及路徑、產能部署、技術產品迭代、供應鏈生態等核心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全面儲能大時代研判
快速向前的市場角力中,能否對于產業變化有清晰準確的認知和洞察,是企業贏得市場的前提和關鍵。
復盤海辰儲能的快速成長之路,與其一開始就提出的“儲能是超級獨立大賽道,將會形成獨立產業標準、獨立的技術路線、獨立的產品布局以及獨立的產業生態”的產業認知緊密相連。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研判,海辰確立了聚焦儲能的企業戰略并快速出擊。
而站在2023年的時間節點,海辰儲能又前瞻性地提出:未來三年,將會是全球儲能、全業儲能、全戶儲能同步開啟的大時代。
全球儲能,是指儲能將在全球范圍全面鋪開。這其中,中國、美國、歐洲將成為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三大市場,同時,包括澳大利亞、日韓、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應用也在快速啟動。
全業儲能,意味著電力的源、網、荷各環節的儲能應用都將開啟。儲能將快速成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支撐。同時在備用電源、UPS等應用場景也將全面開啟。
全戶儲能,是指在消費端,戶用儲能將會成為和空調一樣的家電級產品,逐步成為全球家庭的必備選擇。
全面儲能的開啟,不僅意味著更快速的增長,還將帶來更大規模的需求以及更大范圍的覆蓋面。這對于產業鏈企業而言,將會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機會。
如果將時間范圍再具體到2023年,海內外市場也在呈現新的趨勢和走向。
在國內,海辰儲能的判斷是,2023年,電力儲能需求將進一步激發,工商業儲能將迎來元年。
背后的邏輯在于,一是強制配儲等政策進一步釋放,“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目標指引,帶動發電側儲能節奏加快;二是國內市場化機制的愈發完善,電力現貨交易的推進,帶動共享儲能進一步投放;三是隨著分時電價機制的完善,峰谷電價差拉大,工商業儲能的經濟性將明顯提升,將帶動工商業儲能迎來規模化應用元年。
而在海外,海辰儲能認為,美國是確定的儲能大市場,歐洲是基于能源安全和成本下的點面共存市場。
王鵬程認為,在美國,薄弱的電力網絡需要分布式儲能系統提供支持,與此同時,隨著IRA法案施行帶動的制造業回歸,意味著需要更大的儲能配套滿足電力需求的提升。
預計2023年,美國儲能電池需求量將超過100GWh。
在歐洲,基于能源安全和能源成本的綜合考量,包括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國家已經形成的共識是,使用分布式儲能解決能源危機問題,是現階段最易落地、最優性價比的解決方案。海辰儲能的研判是,經歷過2022年的危機之后,歐洲市場的戶用儲能需求將在2023年進一步爆發。
多線部署“卡位”大時代
全面儲能時代的開啟,讓海辰儲能看到了巨大的機會窗口,也讓王鵬程和團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
能否通過快、準、穩的節奏在2025年前完成卡位,實現全球儲能電池第一品牌的戰略目標,考驗著海辰團隊的戰略執行和落地。
“對于海辰而言,最大的競爭不是來自對手,而來自于我們自己,能否憑借過硬的技術、超高性價比的產品、穩定的交付真正解決全球市場及客戶的痛點和問題,是海辰最大的挑戰。”
基于這樣的認知,2023開年以來,海辰儲能已經在產能部署、技術及產品開發、供應鏈體系構建、海外業務拓展等方面緊鑼密鼓地推進。
面對海內外市場快速及巨大的市場需求,有效產能是未來幾年儲能電池企業布局的關鍵。
在產能部署上,海辰儲能廈門鋰電項目一期年產15GWh的智慧工廠已全面投產,項目二期規劃年產能30GWh,將于2023年全面建成并投產。
同時,位于重慶的西南基地一期一階段也將于今年陸續實現投產運營。重慶基地未來將通過中歐班列,為歐洲市場實現產品配套。
按照產能釋放規劃,海辰儲能將于2024年實現年產能突破100GWh,在2025年全面達成年產能135GWh目標。
儲能專屬技術和產品,是儲能電池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壓艙石。極致的儲能技術才會輸出極致的儲能產品。
聚焦于此,在2022年發布的300Ah電力儲能專用電池和大圓柱戶用儲能專用電池的基礎上,2023年,海辰儲能將發布適配低成本策略的極致280系列下一代產品,并將發布超高效率、一致性的大圓柱電池,同時,還將為電力儲能定制化開發全新一代平臺化技術,滿足全球市場需求,大幅度降低電池跟系統直流側成本。
在電池環節的基礎上,海辰儲能還將技術進一步向下游延伸。去年11月底,海辰在深圳設立了儲能控制技術研究院,專注于儲能3S系統(BMS、PCS、EMS)的研發和制造,并提出“兩芯一控”戰略,即電芯、芯片和控制系統。
在王鵬程看來,從儲能電芯、芯片、控制技術到最終的系統集成,并不是簡單組裝的加法關系,而是乘法的關系,三者的深度配合和協同,最終對電池循環壽命、能量利用效率、安全性能等方面產生作用。
這是海辰選擇切入該領域的核心驅動力,而通過對于“兩芯一控”的部署,也將在未來成為其產品參與市場競逐的核心優勢。
除了鍛造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力,高工鋰電注意到,海辰還在投入巨大的精力到儲能電池降本上。
王鵬程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的一點是,作為新基建屬性的儲能,如果無法做到持續降本,就不可能得到大規模普及。
聚焦于儲能電池降本,海辰主要通過以下路徑,力爭實現五年儲能成本降一半:
一是通過材料降本,主要通過對新材料體系導入,啟動回收生態,鋰材料正常回歸;
二是制造成本著手,實現設備及產線投入降本,海辰預計,五年內單GWh設備投入要從目前行業平均水平有至少50%以上的降幅;
三是產品成本,技術迭代降本,通過產品循環壽命的提升,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產品降本,以海辰去年發布的300Ah電力儲能電芯為例,可以實現前三年零衰減(據實測數據顯示,前1000次循環,該款電池能量衰減率≤1%,滿充滿放,相對于初始值),循環壽命達12000次,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降低25.3%;
四是售后成本,海辰儲能專注提供易安裝、低維護、高可靠的儲能專用產品,降低全生命周期售后成本。
在市場開拓上,海辰堅持的策略是“無內不穩,無外不強”,落實國內國外雙線作戰策略。
高工鋰電注意到,2022年底以來,海辰儲能在海外的布局速度明顯加快。目前其在德國和美國的子公司都已經設立完畢,跟海外的品牌戰略客戶的合作越來越深化。
在供應鏈生態構建上,海辰提出“引進來、留下來、走下去”的供應鏈文化,并堅持開放擁抱、公平公正、合作共贏,基于此,海辰還通過戰略綁定、對外投資等方式,前瞻性布局面向未來的供應鏈生態體系。
從市場拓展到技術產品創新、從產能部署到供應鏈構建,海辰的高速進化背后,最為底層的驅動力,來自于其建立的一套企業價值與文化。
在2022高工儲能年會上,王鵬程就對外專門闡釋過其價值公式:以價值驅動、文化賦能為龍頭,以開放思維、更高認知為路徑,以知行合一、高速進化為執行力,不斷進行企業自身迭代。
(點擊查看《王鵬程:超級賽道下的海辰儲能價值構建》)
在他看來,這才是海辰儲能高速進化的核心驅動力,也其競逐全球儲能第一梯隊的“秘鑰”。
“面對儲能領域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和新窗口,所有入局者,都處于統一的起跑線。如何構建企業自身的價值體系,是決定能否成為世界級儲能企業的關鍵。”
中國儲能產業如何領跑全球?
事實上,與時間賽跑的海辰儲能,也是中國儲能產業快速向前的現實映照。
必須清楚的一點是,能源大變革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對于能源體系的發展共識,圍繞于新能源領域的競逐,不再只是單個企業間的比拼,而已經上升為各大經濟體之間的戰略博弈與大國較量。
過去的十幾年,中國在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領域的“換道先行”,已經成為目前領跑全球的“風向標”。如今,儲能領域同樣具備在全球實現領跑的機會和底氣。
一是在技術創新領域,以鋰電池為核心的電化學儲能技術,已經實現全球領跑。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在鋰電池材料、結構、工藝、裝備領域的創新此起彼伏,無論是在創新的數量還是質量方面,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鋰電池技術創新最大的策源地。
如今,這種創新浪潮也已經快速在儲能領域傳導。2022年以來,以海辰儲能發布的300Ah電力儲能專用電池為代表,面向儲能場景的專用電池技術創新接連不斷,一大批中國企業根據自身的差異化路線,釋放出越來越強的底層創新和組合創新能力,并已經得到了全球市場的認可甚至追隨。
二是在供應鏈環節,中國儲能產業也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全球市場主導權。
中國已經在儲能系統、電池、關鍵材料、裝備制造等環節實現了自主化,并且全球市場份額占比超過85%。
在最為核心的鋰電池供應鏈環節,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中國提煉了全球68%的鎳,40%的銅,59%的鋰以及73%的鈷;生產了70%的正極,85%的負極,66%的隔膜和62%的電解質。同時,中國擁有超過3/4的鋰電池產能。
在企業競爭力打造上,中國鋰電池產業已經成長出一大批各個細分產業鏈的全球性龍頭企業,并開始加速“出海”。
三是在規模化制造上,中國的優勢同樣不可比擬。
同樣依托于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的先行優勢,過去幾年,中國在規模化制造、產能復制、工藝變革、智能制造等環節得到了快速迭代和提升,這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產業都無法比擬的。
而這種優勢,在儲能領域同樣可以快速復用,并可能還將迭代得更為迅速。以海辰儲能為例,其在產線建設及投產的速度上、產線設備的資金投入上、生產制造的效率上,都體現出明顯更大的優勢。
四是在新能源產業大生態的構建上,中國探索出的以國家政策引導,企業、資本、地方政府等多方聯動、相互賦能的方式,已經成為新能源產業的“中國特色”和“中國方案”。
近年來,以廈門、重慶、常州、合肥、成都等區域為代表的產業集聚化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樣本,并已經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快速復制和蔓延。
毫無疑問的是,未來幾年,儲能領域的快速啟動將會進一步推動這種模式的推行和落地。
在王鵬程看來,中國儲能產業已經具備產業技術、供應鏈、規模化制造等多重優勢,不僅會是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同時,也將會是中國向全球實現制造型產業輸出的重要機會。
審核編輯 :李倩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605瀏覽量
107976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708瀏覽量
33244 -
儲能電池
+關注
關注
1文章
483瀏覽量
18317 -
海辰儲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59瀏覽量
169
原文標題:對話王鵬程:海辰儲能卡位全面儲能“大時代”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