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產業與企業競爭力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22~2023)No.11——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其中指出,隨著我國機器人產業日漸壯大,機器人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正在逐漸增強,但總體來看,技術水平偏低、風險點偏多,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足。
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大約有20個,包括美國、瑞士、丹麥、西班牙、瑞典、新加坡、芬蘭、德國、荷蘭、日本、加拿大、英國、韓國、奧地利、挪威、法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其共同特征是:國家的科技研發投入占國內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70%以上;國家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一般在30%以下。
反觀我國,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投入總量邁上3萬億元新臺階;經費投入強度較快提升,達到了2.55%,趕上了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2022年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約為56.5%,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
實際上,在技術方面,我國確實與國際一流水平差距大,“卡脖子”風險說降低也確實在降低,但存在也是真的存在。在實際市場中,國產機器人的部分零部件、中間品由國外品牌壟斷,我國企業議價能力較弱,即使是自研的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產業鏈的穩定性,一旦產業鏈上游遭受沖擊,短期內很難找到替代品。
我國機器人企業傾向于采取“自研+收購”的模式,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另一方面收購上下游企業,以求加快追趕進度。但是,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對設備投入要求高、對加工工藝要求高,國內品牌對核心零部件的研發進程相對緩慢,存在技術斷層,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導致了產業供應鏈韌性不高。
從專利數量上看,或許能獲得一些信心,早在2020年機器人發展小高峰到來之前,中國受理機器人相關專利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一,達到162485件,占當時全球已公開的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總量的44%。到如今,機器人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依舊是產業發展重點考慮的一個問題,專利也是未來機器人企業戰略布局的參考方向。
但是,雖然我國專利在數量上占優勢,在質量上卻“相形見絀”,與日本、歐美等機器人品牌尚有差距。一是我國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中實用新型類型專利占比相對較高,發明類型專利占比相對較低,關鍵技術領域處于弱勢。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機構占專利申請較多,可能來自項目要求或科研任務的需要,來自企業的專利相對較少,這也反映出從專利走向實際的困難度。此外,專利所屬機器人品牌的差距、大中小企業專利數量的差距也十分明顯。
目前,中國作為第一大機器人市場,自動化、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但是,外國品牌瓜分中國高端市場,中國品牌搶占海外中低端市場,成為當下突出現象。歸根結底還是技術水平的差距,想要打開高端市場打造競爭力,此任務還任重道遠。
審核編輯 :李倩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26瀏覽量
212789 -
工藝
+關注
關注
4文章
681瀏覽量
294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盤點#機器人開發平臺
詳細介紹機場智能指路機器人的工作原理
【「# ROS 2智能機器人開發實踐」閱讀體驗】機器人入門的引路書
實現“AI+”關鍵突破,剖析人形機器人里的關鍵技術和未來趨勢

波士頓機器人滑環的技術特點與應用前景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基礎模塊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全書概覽與第一章學習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初品的體驗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江智公司持續沉淀增強機器人產業關鍵技術核心競爭力

焊接機器人智能化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