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蛋白質類藥物容易在胃腸道中降解,造成吸收效果減弱,而且還要在腸道菌群中維持穩定,穿過粘液屏障,才能發揮生物藥效。例如胰島素口服的生物利用率不足1%,對于數以百萬計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每天打針是一件很麻煩且痛苦的事情。如何突破粘液屏障,讓大分子藥物最大程度地發揮藥性,使廣大病患免遭注射之苦?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Robert Langer、GiovanniTraverso團隊開發了一種可口服的藥物輸送膠囊,在微型馬達作用下旋轉前進,局部清除粘液屏障,并在腸液的pH激發下釋放藥物。該工作以“RoboCap: Roboticmucus-clearing capsule for enhanced drug delivery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為題,發表在Science Robotics期刊上。
Robocap機器人膠囊尺寸與“000”號膠囊一致,在RoboCap內部,橫向安裝在電機上的偏置配重產生向心力,使RoboCap克服表面摩擦振動和旋轉。表面覆有凝膠狀物質防止吞咽時造成不適,胃液的腐蝕會使Robocap露出表面結構,到達小腸后,腸液的pH觸發膠囊內的馬達開始旋轉工作(圖1A),與小腸皺襞、絨毛、粘液相互作用提高藥物輸送(圖1E-1H),隨著每一次旋轉,藥物負載一層層地剝落,沉積藥物顆粒。RoboCap活動約35分鐘,通過蠕動沿著腸道移動,最終通過排便清除。
圖1 Robocap進入胃腸道并與小腸表面相互作用
為了優化旋轉情況以更好地清除粘液,研究人員對比了幾種幾何外形,其中螺旋凹槽型速率明顯提升(圖2C、2D)。在水、空氣、食糜、粘液介質下測定了其旋轉速率,粘度越高旋轉速率越慢,但該速率差異不超過30%(圖2E)。當RoboCap貼近小腸內表面時,在螺旋形外殼的凹陷處分布著螺釘(圖1G)來阻斷粘液層,高度為800 μm的螺釘表現最好的吸液和清除粘液的能力(圖2G、2H)。受魚雷葉片的啟發,研究人員在螺旋形外殼中加入了作為渦輪葉片的圓形狹縫,以將排出的粘液推進管腔,并增強管腔流體的混合。
圖2 不同幾何外形的膠囊清除粘液效果
對不同運動頻率下的反應室進行成像,腔室中對液體樣品進行吸光度測量表明,與對照相比,RoboCap能夠更快地溶解藥物,并具有更大的空間分散性(圖3I)。借助Franz擴散池進行了萬古霉素的體外擴散實驗,無論是平滑或是螺旋凹槽型的Robocap,藥物滲透量都顯著增加了10倍(圖3A、3B)。隨后進行了耐化學性測試,激活機制關閉的RoboCaps浸入37°C的模擬胃液或腸液中72小時,移除后,100%的膠囊能夠被激活并正常工作。
圖3Robocap的藥物擴散能力
研究人員將負載萬古霉素的Robocap應用于麻醉豬中,同體外實驗一樣,螺旋凹槽型滲透性顯著提高(圖4C、4D)。對比內窺鏡腔內噴霧與Robocap輸送胰島素,Robocap的采用使血糖濃度顯著降低,血液中胰島素含量上升(圖4E、4F),觀察到的組織滲透性比先前報道的大兩倍以上,甚至有3只動物在60 min時出現了低血糖癥狀。
圖4Robocap在豬體內的萬古霉素和胰島素輸送實驗
為了觀察藥物在組織中的滲透,研究人員在RoboCap中封裝了一種藍色染料,并在體外施用于小腸組織。與口服給藥對照組(圖5J)相比,可以看到藍色顆粒更深入地滲透到用RoboCaps處理的微絨毛和上皮層中(圖5K、5L)。口服或內窺鏡輸送到小腸后,RoboCaps安全地通過動物的胃腸道,無穿孔或梗阻。通過RoboCap活動前后進行的內窺鏡檢查(圖5H、5I),也沒有發現粘膜糜爛、炎癥感染或血液學并發癥。
圖5Robocap的組織滲透情況及安全性檢驗
Robocap作為一種可口服的藥物輸送膠囊,受到胃腸道液pH的觸發暴露出表面結構,通過旋轉運動可局部清除粘液層,增強管腔混合,并將藥物負載局部沉積在小腸中,以增強藥物吸收。膠囊設計可以進一步增強,例如,膠囊采用兩頭相對旋轉機制可以增加周圍流體的混合;修改可溶膜實現pH敏感性調整,以瞄準胃腸道的其他部位。RoboCap可以裝載特定藥物實現個性化給藥,還可以幫助美沙拉嗪和皮質類固醇等藥物的局部給藥治療。
審核編輯:劉清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6瀏覽量
208434
原文標題:可口服的粘液清除型“機器人膠囊”,用于胃腸道中藥物輸送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