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寧遠)近年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市場汽車的關注度在穩步上升。根據億歐智庫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增速預計,較為樂觀的預測是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達到47. 5%,保守估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將41. 7%。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1000萬以上。
智能座艙,是汽車電動化浪潮下座艙內飾、汽車電子產品與技術創新、升級和聯動的重要發力點。汽車從單一的駕駛工具升級為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智能移動空間”。智能座艙是實現V2X的關鍵環節。
加速擴張的智能座艙硬件市場
汽車智能化的具體表現之一就是智能座艙時代的到來,智能座艙的使用體驗是提升整車智能化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根據順絡電子對于整車智能座艙相關設備的測算,傳統座艙單車配套價值量在2500元左右,新增硬件+軟件升級后的智能座艙單車價值量在0.75-1.35萬元之間,是傳統座艙的3至5倍。智能座艙正處于滲透率加速上行的快速成長期,2022年到2026年,總體市場規模有望從900億元成長至2000億元,前景巨大。
在產業鏈上,智能座艙軟硬件呈現出解耦趨勢,軟件部分主機廠商傾向于自研,硬件部分則傾向于分散外采以降低成本。供應格局愈發扁平,這種格局下,單項長板硬件Tier2供應商開始越來越多切入產業鏈條。與此同時,國內自主品牌的崛起,相關零部件廠商也迎來了國產替代機遇。
智能座艙中的被動元件應用
在整個的座艙中,這個從微處理器的供電,到總線的連接,以及到娛樂影音部分的功放,甚至到各種自動駕駛的輔助系統等等都有不少被動元器件的應用。
被動元件滲透到了各個智能座艙模塊里面,比如攝像頭部分的PoC電感和高頻電感。對較熱的應用語音功放來說,二合一功率電感和一體成型功率電感。我們挑其中重點的一條線來看看其中的被動元件,在實現智能駕駛的感知系統中,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等都需要有對應的總線共模被動元件的應用,包括CAN總線和以太網總線等等。功率電感、PoC電感、高頻電感、鐵氧體磁珠、NTC、變壓器在感知系統到域控制器到圖形處理器的各個環節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PoC,同軸電纜供電,在一根線纜上同時直流供電并傳輸交流信號,是很多車載攝像頭模塊和其他類似的遠程設備都會使用的一種供電方案。隨著車載接口向高速化一路狂飆,車載高速接口的用量在整車里也在不斷攀升,想要實現高質量的信號傳輸需要隔開寬頻帶的信號和電源,在寬頻帶中確保高阻抗會使用多個電感組合構建符合要求的PoC電感。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智能座艙內線束的使用,節省空間也減輕了重量。
智能座艙內的數據信號,不論是通過CAN總線、CAN-FD還是A2B、百兆以太網、千兆以太網、USB等,都需要共模扼流器的應用來抑制共模噪聲,提高智能座艙內信號質量,同時也能將電路中發射的高頻電磁波過濾掉,提高設備抗EMI能力。
這些數據信號同樣正在不斷增加,為了應對傳輸速率升級,共模也呈現出高頻化的發展趨勢。傳輸速率上去之后,線路上高頻噪聲的頻點就會越來越高,這對共模電感的抑制頻點也會要求越來越高。
小結
隨著汽車智能化升級,智能座艙在感知、收集、處理能力上有了明顯的增強,這背后核心被動器件的支持功不可沒,越來越多的被動元件廠商開始將重心瞄準智能座艙市場推出針對性更強的解決方案。
智能座艙,是汽車電動化浪潮下座艙內飾、汽車電子產品與技術創新、升級和聯動的重要發力點。汽車從單一的駕駛工具升級為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智能移動空間”。智能座艙是實現V2X的關鍵環節。
加速擴張的智能座艙硬件市場
汽車智能化的具體表現之一就是智能座艙時代的到來,智能座艙的使用體驗是提升整車智能化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根據順絡電子對于整車智能座艙相關設備的測算,傳統座艙單車配套價值量在2500元左右,新增硬件+軟件升級后的智能座艙單車價值量在0.75-1.35萬元之間,是傳統座艙的3至5倍。智能座艙正處于滲透率加速上行的快速成長期,2022年到2026年,總體市場規模有望從900億元成長至2000億元,前景巨大。
在產業鏈上,智能座艙軟硬件呈現出解耦趨勢,軟件部分主機廠商傾向于自研,硬件部分則傾向于分散外采以降低成本。供應格局愈發扁平,這種格局下,單項長板硬件Tier2供應商開始越來越多切入產業鏈條。與此同時,國內自主品牌的崛起,相關零部件廠商也迎來了國產替代機遇。
智能座艙中的被動元件應用
在整個的座艙中,這個從微處理器的供電,到總線的連接,以及到娛樂影音部分的功放,甚至到各種自動駕駛的輔助系統等等都有不少被動元器件的應用。
被動元件滲透到了各個智能座艙模塊里面,比如攝像頭部分的PoC電感和高頻電感。對較熱的應用語音功放來說,二合一功率電感和一體成型功率電感。我們挑其中重點的一條線來看看其中的被動元件,在實現智能駕駛的感知系統中,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等都需要有對應的總線共模被動元件的應用,包括CAN總線和以太網總線等等。功率電感、PoC電感、高頻電感、鐵氧體磁珠、NTC、變壓器在感知系統到域控制器到圖形處理器的各個環節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PoC,同軸電纜供電,在一根線纜上同時直流供電并傳輸交流信號,是很多車載攝像頭模塊和其他類似的遠程設備都會使用的一種供電方案。隨著車載接口向高速化一路狂飆,車載高速接口的用量在整車里也在不斷攀升,想要實現高質量的信號傳輸需要隔開寬頻帶的信號和電源,在寬頻帶中確保高阻抗會使用多個電感組合構建符合要求的PoC電感。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智能座艙內線束的使用,節省空間也減輕了重量。
智能座艙內的數據信號,不論是通過CAN總線、CAN-FD還是A2B、百兆以太網、千兆以太網、USB等,都需要共模扼流器的應用來抑制共模噪聲,提高智能座艙內信號質量,同時也能將電路中發射的高頻電磁波過濾掉,提高設備抗EMI能力。
這些數據信號同樣正在不斷增加,為了應對傳輸速率升級,共模也呈現出高頻化的發展趨勢。傳輸速率上去之后,線路上高頻噪聲的頻點就會越來越高,這對共模電感的抑制頻點也會要求越來越高。
小結
隨著汽車智能化升級,智能座艙在感知、收集、處理能力上有了明顯的增強,這背后核心被動器件的支持功不可沒,越來越多的被動元件廠商開始將重心瞄準智能座艙市場推出針對性更強的解決方案。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智能座艙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25瀏覽量
168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華太電子eFuse與電源管理芯片助力智能座艙安全升級
在智能汽車飛速發展的今天,車載系統對電源管理的可靠性、智能性和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保險絲與繼電器在響應速度、體積和智能化程度方面已無法滿足當下

德賽西威端側大模型重塑智能座艙體驗
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正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轉變,其中大模型驅動的智能化升級將成為產業突破的核心引擎。在日前召開的2025上海車展國際汽車關鍵技術
肇觀電子持續推動汽車智能化升級
作為國內領先的AI視覺芯片設計企業,肇觀電子(NextVPU)憑借自主研發的端側智能視覺處理器,持續推動汽車智能化升級。
廣汽智能化安全峰會成功舉辦
近日,以“科技守護 安心智在”為主題的廣汽智能化安全峰會在廣州召開,來自產學研領域的代表圍繞“智能化與安全的平衡之道”展開深入探討,共同呼吁行業進一步重視智能化時代的汽車安全,構建多方
從小米汽車召回看智駕“命門”:智能化時代 — 時間就是安全
2025年1月,小米因車輛“授時同步異?!闭倩?萬余輛小米SU7。此次小米SU7召回事件,不僅是一次技術陣痛,更是一個警醒 — 智能化時代“時間就是安全”。

單軸測徑儀也可以智能化
地完成測量任務,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其他領域:此外,單軸測徑儀還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智能化技術的融入使得測徑儀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領域的需求,為各領域的發展提供有
發表于 12-31 13:55
智能座艙的技術瓶頸及趨勢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智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汽車座艙的功能、交互方式、操作方便性發生了顯著變化,交互方式由機械按鈕為主、功能簡單的電子座艙向注重多維交互、充滿黑科技的智能
深度評測: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智能化程度探秘
國內新能源車型在智能化領域展現領先優勢,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智能座艙方面。10月15日,在2024國際汽車
構建智能安全出行體驗,存儲在OTA中扮演什么角色?
近年來,隨著汽車產業加速向智能化與電氣化轉型升級,智能化的駕乘體驗已經成為車輛標配。從智能駕駛到智能
發表于 09-23 13:52
?420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