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5 日至 27 日,以“人工智能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為主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山東濟寧曲阜舉辦,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應邀出席,并就“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議題發表主旨演講。
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主論壇發言
他表示,人工智能是對人的能力的增強和擴展,它需要具備四個基本能力,即理解 (understanding)、推理 (reasoning)、學習 (learning)、交互 (interacting)。隨著 ChatGPT 橫空出世,普通大眾的目光再次被吸引到人工智能上來,讓人類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強大能力;人工智能的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算法、算力、數據方面的量變積累,“質變時刻”正加速到來。
談及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企業發展,陳旭東認為,人工智能正在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成為推動科技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力量。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迅猛,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期待人工智能產業鏈出現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IBM 愿與中國企業全方位共創,貢獻全球行業知識和技術能力,聯動最廣泛的合作伙伴生態,將人工智能運用于企業的核心業務來提升競爭力,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6 月 27 日至 29 日,以“企業家精神:世界經濟驅動力”為主題的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來自近 100 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界、商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及學術界的 1500 余名代表,圍繞重啟增長、全球背景下的中國、能源轉型和材料供應、后疫情時代的消費趨勢、保護自然和氣候與部署創新等六大主題,展開深入對話與交流。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受邀參會,并參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敵是友?”的主題圓桌討論。
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總經理陳旭東在 2023 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參與圓桌論壇
談及 IBM 在 AI 領域的布局,陳旭東表示,今天的 IBM 是一家專注于混合云和 AI 的科技公司,也是全球 AI 技術和 AI 應用的重要推動者。就在上個月,IBM 發布了新一代的企業級 AI 與數據平臺 watsonx,把企業級的 AI 應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它由三個產品集組成 (watsonx.data、watsonx.ai、watsonx.governance),分別解決 AI 應用的三大挑戰:找到需要的數據、建立合適的模型、監管系統的運營。它可以為企業用戶提供先進的機器學習、數據管理和生成式 AI 功能,涵蓋數據管理、模型訓練、驗證、調優、部署、治理與監管的全生命周期。
除了 watsonx,IBM 還不斷將 AI 能力注入自己的軟件和硬件產品中。以去年發布的新一代大型主機系統 z16 為例,它搭載的片上 AI 加速器是業界首創,可以實現對每一筆交易的實時分析和預測。
在 AI 治理方面,陳旭東表示,幾十年來,IBM 始終倡導和引領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應用,并致力于將信任嵌入并貫穿于整個 AI 生命周期。IBM 最新發布的 watsonx 平臺就有專門針對 AI 治理的組件 watsonx.governance,它能夠保障 AI 開發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的企業數據和信息安全,并且提供企業級的 AI 治理和監管方案,讓整個過程合法合規、透明且可解釋。
關于 IBM
IBM 是全球領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業服務提供商,幫助超過 175 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從其擁有的數據中獲取商業洞察,簡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并獲得行業競爭優勢。金融服務、電信和醫療健康等關鍵基礎設施領域的超過 4000 家政府和企業實體依靠 IBM 混合云平臺和紅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實現數字化轉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行業云解決方案和企業服務方面的突破性創新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了開放和靈活的選擇。對企業誠信、透明治理、社會責任、包容文化和服務精神的長期承諾是 IBM 業務發展的基石。
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https://www.ibm.com/cn-zh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800瀏覽量
75359
原文標題:IBM 陳旭東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奧松半導體出席第十四屆國際數字地球會議
易華錄亮相第十四屆智能交通市場年會
四維圖新亮相第十四屆智能交通市場年會
千方科技亮相第十四屆智能交通市場年會
慧爾視邀您相約第十四屆智能交通市場年會
蘑菇車聯亮相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
中興通訊榮獲世界互聯網大會杰出貢獻獎
高通亮相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
IBM亮相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
文曄攜手ADI亮相第十四屆配電技術應用大會~

洲明科技亮相第十四屆數字校園建設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