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芯片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成為核心技術爭奪的新戰場。 去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交上了一份很好的答卷,今年這種發展勢頭會不會持續?
1月1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年初工信部組織行業機構、研究機構、行業協會開展了調研,進一步分析現在面臨的發展環境、制約因素,以及發展的一些有利因素。從目前看,行業協會給出的研究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他們認為,2024年我國汽車產業產銷能夠實現穩定增長,新能源汽車也將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協會目前給出的總量規模,預計2024年可以達到3100萬輛,同比小幅增長3%左右。新能源汽車產銷也將達到1150萬輛左右的規模,增長大概在20%左右。
“這是目前協會組織相關企業、研究機構預測的數據,我們還將進一步論證。總的來講,我覺得這個判斷是靠譜的。”辛國斌稱。
辛國斌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工作部署,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宏觀指導,加強行業管理,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落實落細車購稅減免等優惠政策,開展好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和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保持產業穩定運行。去年,總共開展了6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在拓展農村市場的同時,還帶動了農村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了農村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二是要支持企業開展聯合創新,加大車用芯片、全固態電池、高級別自動駕駛等技術攻關,進一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三是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加快路側感知、網聯云控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車端、路端、網端標準體系,進一步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目前在車路云網協同方面,北京亦莊的試驗效果非常好。全國搞了30余個試點示范園區,也在全面推廣車路云協同發展。
四是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統籌布局,防范化解產能過剩風險,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汽車產業是一個國際化產業,在今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還將繼續推動國際化發展,倡導協同創新、全球化發展,推動消除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政策,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
中國汽車芯片企業競相搶占新能源汽車市場
隨著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需求持續增長,中國企業正爭相制造自己的汽車芯片。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表示,到2023年,本土汽車芯片制造商將超過300家,是三年前的近10倍。
無錫汽車芯片制造商芯馳科技董事長張強周二在一次商務活動中表示,中國為汽車芯片制造商提供了最好的市場,因為與其他國家相比,智能駕駛汽車的需求要高得多。中國汽車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但出口增長可以緩解供應過剩的情況,這為中國整車和汽車芯片提供了更大的市場。
去年海外汽車銷量飆升至創紀錄水平,中國有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汽車制造商生產了超過 3000 萬輛汽車,出口量猛增 58%,達到近 500 萬輛。
張強指出,但汽車出口也面臨挑戰,因為銷往海外的車型通常對質量要求較高。張強補充道,一些國產車型可能會使用消費級芯片或工業級芯片,與車規級芯片相比,它們的缺陷率更高,壽命更短,但汽車制造商不敢在出口車型上使用這兩種類型的芯片。使用較低等級的芯片可能會導致較高的召回成本,一旦貿易伙伴確定產品質量不合格,他們將立即停止購買。他的公司去年銷售了 300 萬顆汽車級芯片,并與 90% 的國內汽車制造商合作。
原誠寅警告說,汽車級芯片的制造需要“耐心、毅力和決心”。他表示,汽車芯片與一般集成電路產品不同。例如,手機芯片從設計到量產大約需要六個月的時間,但汽車級芯片的流程要長得多。
汽車級芯片設計完成后,需要進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測試,這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中國許多汽車芯片制造商仍處于研發階段,只有少數幾家進入量產,而且大多數可能只有一兩種產品。他補充說,許多公司可能不會走那么遠。目前國產汽車級芯片的使用率約為8%至10%,但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控制、計算和通信等領域仍需要使用國外芯片,這為國內芯片制造商提供了未來的機會。
巴克萊研究分析師預計,中國制造的芯片數量將在五到七年內增加一倍以上,理論上這可能會導致供應過剩。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汽車發動機控制系統就開始使用芯片。如今,燃油車的動力控制、安全控制、行駛控制、信息娛樂等系統功能的實現全都需要芯片參與。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普及,以及智能化、網聯化等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快速拓展,對車載芯片的數量和質量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中,電池管理、行駛控制、主動安全、自動駕駛等系統都需要芯片。而且,在新能源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其對于芯片的算力、功耗、體積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
分析機構預測,到2030年,一輛智能電動汽車的電子元器件成本將會占到整車成本的50%。與之相對應,2019年汽車半導體市場約為400億美元,2040年將有望達到200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7.7%。有專家預計,2025年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比例有望達到15%。
亞太地區將有望繼續引領半導體市場,并且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的地區。預計到2025年,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將達到1200億元,如果加上自動駕駛相關的需求,市場空間將達到1700億元。
據介紹,目前一輛高端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代碼已經超過1億行,自動駕駛軟件計算量也已經達到每秒10萬億次操作的量級,已經遠超飛機、手機、互聯網軟件等,并且伴隨著未來自動駕駛滲透率與級別的提升,代碼行數將會呈現指數級增長,對于芯片算力的要求將繼續提高。
正因為如此,車規級芯片對比消費電子芯片來說,其工作環境更加苛刻,對于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加嚴苛,這也導致新能源汽車芯片擁有極高的技術壁壘。而高壁壘帶來的就是高溢價能力,目前有部分汽車芯片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
審核編輯:黃飛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43瀏覽量
100215 -
發動機
+關注
關注
33文章
2500瀏覽量
69771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45瀏覽量
167097 -
智能網聯汽車
+關注
關注
9文章
1097瀏覽量
31160
原文標題:工信部:加大車用芯片、高級別自動駕駛等技術攻關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